- 年份
- 2024(9842)
- 2023(13780)
- 2022(11764)
- 2021(10963)
- 2020(9429)
- 2019(21239)
- 2018(21081)
- 2017(41426)
- 2016(22163)
- 2015(24821)
- 2014(24486)
- 2013(24535)
- 2012(22335)
- 2011(19706)
- 2010(19578)
- 2009(18356)
- 2008(18333)
- 2007(16292)
- 2006(14334)
- 2005(13082)
- 学科
- 业(94013)
- 济(92915)
- 经济(92805)
- 企(85009)
- 企业(85009)
- 管理(79837)
- 方法(44202)
- 数学(34852)
- 数学方法(34533)
- 业经(30757)
- 财(30653)
- 农(28309)
- 务(23702)
- 财务(23643)
- 财务管理(23613)
- 中国(22470)
- 企业财务(22416)
- 农业(20181)
- 制(19683)
- 技术(19302)
- 理论(18108)
- 和(17433)
- 划(16077)
- 策(15786)
- 地方(15738)
- 银(15723)
- 银行(15691)
- 贸(15664)
- 贸易(15656)
- 学(15330)
- 机构
- 学院(318362)
- 大学(315312)
- 管理(135335)
- 济(129216)
- 经济(126572)
- 理学(116289)
- 理学院(115180)
- 管理学(113593)
- 管理学院(113017)
- 研究(96920)
- 中国(80296)
- 京(66677)
- 财(63071)
- 科学(58277)
- 财经(50226)
- 农(49674)
- 所(47570)
- 江(46752)
- 经(45690)
- 业大(45490)
- 中心(45073)
- 研究所(42809)
- 北京(42062)
- 农业(38741)
- 州(38206)
- 经济学(37756)
- 财经大学(37406)
- 范(36911)
- 商学(36872)
- 师范(36620)
- 基金
- 项目(211955)
- 科学(168214)
- 研究(157477)
- 基金(155524)
- 家(133145)
- 国家(131947)
- 科学基金(116148)
- 社会(99936)
- 社会科(94711)
- 社会科学(94687)
- 基金项目(82918)
- 省(82805)
- 自然(75794)
- 自然科(74050)
- 自然科学(74036)
- 自然科学基金(72763)
- 教育(70544)
- 划(68230)
- 编号(64517)
- 资助(64088)
- 成果(50755)
- 部(46601)
- 创(46315)
- 重点(45968)
- 发(44175)
- 课题(42644)
- 创新(42485)
- 业(41951)
- 项目编号(40720)
- 国家社会(40541)
- 期刊
- 济(143895)
- 经济(143895)
- 研究(95494)
- 中国(56025)
- 管理(53267)
- 财(51220)
- 农(45647)
- 学报(43952)
- 科学(42679)
- 融(35073)
- 金融(35073)
- 大学(34137)
- 学学(32475)
- 农业(31655)
- 技术(28594)
- 教育(28321)
- 业经(25360)
- 财经(24880)
- 经济研究(21767)
- 经(21089)
- 业(18363)
- 问题(18236)
- 技术经济(17928)
- 理论(16570)
- 现代(16331)
- 财会(15938)
- 实践(15067)
- 践(15067)
- 科技(14884)
- 商业(14779)
共检索到467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吴敏
本文总结了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缓释这一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创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依据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缓释的原理和协议框架进行概述;其次,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估值定价的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型进行梳理;最后,从正反两方面对信用风险缓释效应进行评价。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缓释研究的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相关理论框架的完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与估值定价、信用风险缓释效应的精确计量等方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夏
通过考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效果、作用机制及效果变化,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及超短期融资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可以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并可以通过影响投资人对于标的债务违约风险认定,间接降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从而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融资难题。但进一步研究显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缓解效果逐渐下降,主要在于参考实体重复创设较为普遍,且向高评级发行人集中。基于此,应多措并举进一步扩大市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及认可度,扩大参考实体及标的的债务覆盖范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树青 丁雅楠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关乎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的最新发展状况,通过比较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国际上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差距,寻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吴敏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中国银行间市场2010年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等信用产品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其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中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定价、做市商机制、信息披露、市场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信用缓释工具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等投资者动态、专业地管理信用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缓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吴敏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是2010年我国债券市场最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信用类债券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本文通过对CRM试点过程中存在的投资主体单一、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外部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有针对性地从投资者培育、信用评级与定价、做市商机制、交易信息披露、信用事件处理、以及监管会计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利于CRM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鹏飞 潘锦云
在"法与金融"框架下分析了法治环境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影响的机理,选取2005—2014年间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的企业债券为样本,基于我国各地区法治环境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果均表明,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债券信用风险较小,表明加强法治建设有助于改善投融资环境,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法治环境的改善对降低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比在民营企业表现更加明显,揭示出法治环境建设对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保障性作用。
关键词:
企业债券 法治环境 产权性质 信用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鹏飞 潘锦云
在"法与金融"框架下分析了法治环境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影响的机理,选取2005—2014年间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的企业债券为样本,基于我国各地区法治环境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果均表明,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债券信用风险较小,表明加强法治建设有助于改善投融资环境,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法治环境的改善对降低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比在民营企业表现更加明显,揭示出法治环境建设对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保障性作用。
关键词:
企业债券 法治环境 产权性质 信用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宏 杨萌萌 李远远
企业债券是企业债券市场上主要的融资工具,企业债券信用风险是制约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影响企业融资的主要风险。本文对国外企业债券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并从企业内部价值、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关键词:
企业债券 信用风险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好文 王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生柳荣 陈海华 胡施聪 彭雁 于天祥
基于中国非金融企业公募债券发行体披露的财务数据,本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债券发行体违约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通过优化盈利能力、降低杠杆率、提升资产流动性可显著降低违约概率。此外,发行体财务报表质量和企业性质也对违约概率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体违约预警系统,并尝试设计分级预警机制,对指导市场化定价、促进债券市场资源高效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债券违约 财务预警 评级模型 信用定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宏 林晚发 李国平 王海妹
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企业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利差。本文利用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非上市企业债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本文构建了包含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模型。与传统的BS估价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估价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信用利差。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企业债券 信用风险 信用利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远江 谭林
KMV模型能有效度量上市企业发行债券的信用风险,而对于非上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信用风险度量是否也同样具有适用性呢,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本文选取样本企业并进行分组,通过专业软件计算样本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得到其违约概率,同时进行描述性、显著性、敏感性检验,最终证明KMV模型也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风险计量,并针对性地提出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
KMV模型 信用风险 集合债券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鹏飞
本文从企业文化这一"软实力"视角研究债券信用风险,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愿景与使命、战略方向、创新绩效、社会责任和关注出资人利益等六个维度定量分析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以2007-2017年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对债券信用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国有企业债券由于存在政府的扶持,债券持有人往往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民营企业里企业文化对债券信用风险的作用会更明显。此外,地区法治环境这种正式制度会减弱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即法治环境良好的地区,企业文化对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较小。据此,企业应积极发展企业文化,既能提高企业自身发展价值观,也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衍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逐步加深是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和企业盈利下滑及其现金流恶化的新常态,从信用风险演化的趋势看,违约事件由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始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蔓延。这既是前期风险进一步释放的要求,也是债券市场发展和改革的必经阶段。在信用风险上升以及违约常态化的环境下,信用风险缓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轶
信用衍生工具是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违约互换是交易最活跃的信用衍生工具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其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中分离出来,以市场价格在交易商之间转让,达到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1994年,摩根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开展了第一笔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效率。2010年10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