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52)
2023(16348)
2022(13777)
2021(12844)
2020(10965)
2019(25165)
2018(25112)
2017(49174)
2016(26614)
2015(29977)
2014(29947)
2013(29634)
2012(26951)
2011(24131)
2010(24696)
2009(23699)
2008(22681)
2007(20025)
2006(17732)
2005(16139)
作者
(76419)
(63293)
(63131)
(60094)
(40589)
(30275)
(28552)
(24664)
(24044)
(22810)
(21615)
(21453)
(20312)
(20188)
(19533)
(19363)
(18966)
(18618)
(18173)
(18073)
(15728)
(15622)
(15369)
(14624)
(14153)
(14144)
(14096)
(14060)
(12656)
(12420)
学科
(111076)
经济(110915)
(100937)
管理(94366)
(91408)
企业(91408)
方法(51729)
数学(41955)
数学方法(41254)
(35263)
业经(33600)
(33045)
中国(26235)
(25842)
(25191)
财务(25108)
财务管理(25072)
企业财务(23771)
农业(22782)
理论(21613)
技术(21309)
(19949)
(19547)
(18930)
地方(18734)
(18572)
(18560)
贸易(18549)
(18001)
(17842)
机构
学院(384453)
大学(381550)
管理(157554)
(154048)
经济(150753)
理学(135765)
理学院(134390)
管理学(132041)
管理学院(131339)
研究(120046)
中国(94331)
(81051)
(74948)
科学(72691)
(60710)
(59499)
财经(59160)
(57451)
业大(55706)
中心(54964)
(53657)
研究所(53512)
北京(51082)
农业(47237)
(46888)
师范(46492)
(46189)
经济学(45497)
财经大学(43795)
(43522)
基金
项目(254480)
科学(201429)
研究(188173)
基金(185439)
(159579)
国家(158209)
科学基金(138259)
社会(118770)
社会科(112590)
社会科学(112560)
(99929)
基金项目(97763)
自然(90055)
自然科(88010)
自然科学(87991)
教育(86541)
自然科学基金(86430)
(82678)
编号(77307)
资助(77227)
成果(62234)
(56076)
重点(56019)
(54654)
(52858)
课题(52665)
创新(50414)
(49475)
教育部(48604)
国家社会(48289)
期刊
(173838)
经济(173838)
研究(113307)
中国(72445)
管理(63000)
(61010)
(56447)
学报(55276)
科学(52672)
大学(43386)
学学(41028)
教育(40552)
农业(38895)
技术(36036)
(35888)
金融(35888)
业经(30216)
财经(29364)
经济研究(26630)
(25073)
问题(22218)
(21925)
技术经济(20611)
现代(18707)
理论(18504)
财会(18030)
科技(17951)
商业(17486)
统计(17302)
(17295)
共检索到568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蓉蓉  杨爱君  
文章基于当前部分银行不良信贷数据、部分企业财务和融资数据等,对新形势下普遍出现的企业信用危机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归纳与演绎、实证和规范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企业信用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新形势下实体企业出现信贷和信用危机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助推的必然结局,而担保、关联、资金等因素加剧了危机的扩散。文章在新形势下企业信用危机的传导模式、危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意在提醒实体企业在今后的经营和发展中应注意融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君  陈锟  朱南  
隔离机制在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后能够形成一道屏障,使其核心能力不易被模仿和移转,从而维持企业在较长时间内的竞争优势。社会网络和制度化的环境促使企业间通过相互模仿与复制,产生异质同形性,使企业难以维持竞争优势,因此建立基于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变得十分重要。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知识、品牌、企业文化、管理能力因其形成过程的不可模仿性与因果模糊性,天然具有隔离机制的特性,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士林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和资产 ,是企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身份证。治理企业信用危机 ,必须确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 ,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信用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创造良好的企业信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阳  
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模式无法满足目前企业融资需求,文章以金融危机暴露出信用风险信息不能有效分散与释放的问题为研究契机,顺应市场运行机制,在政府的角色由参与者转变为信用担保市场监管者的前提下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模式进行革新,引入风险可保性理念,将风险资本证券化,进一步分散、释放风险,弥补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使得民营企业融通到所需的资金,有效地分散了金融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静娅  
在后危机下,建立有效的信用担保风险管理预警机制重要而迫切。因此,应着力分析信用担保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及运作程序,重点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与模型的建立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邱国栋  韩文海  
本文试图在竞合理论而非竞争理论的范畴内重新解读与进一步研究隔离机制。通过深入案例样本,考察隔离机制的竞合效益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存在现象与实际效果,提炼理论观点并据此构建理论模型。在系统的理论推演基础上,深入挖掘隔离机制的竞合效益在垂直竞争维度与水平竞争维度的生成机理,析出与归纳基于差别优势的隔离机制效果——树立纵向障碍的产业保护、获取横向竞争优势与嵌入优势、做强做大产业与市场,并最终实现竞合共生。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比较分析并指出了隔离机制论与现有竞合理论的根性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佳洋  郭东强  
信用问题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以及重复博弈理论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信用危机问题以及合作条件,并提出解决信用危机必须建立全面的信用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山水  
信用是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 ,恪守信用是企业应当具有的生存与发展的理念。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产品可信度低、银企之间鸿沟加大、内部信任不足、基础的脆弱性和环境的非确定性加大等信用危机的四大表现及其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国丽  
企业信用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企业信用危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防范、警报等子系统。信用危机预警根据设置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综合考量后进行预警决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华瑶  张英  
众多企业出现信用危机。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信用经济,企业的“救星”是市场,而市场的“灵魂”是信用。企业信用危机的解决途径需要建立企业信用文化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达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效率,但由于建设成本较高,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针对这一问题,阐述区块链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优化机理,结合国内实践对主流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式以及该技术前沿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多种模式以兼顾不同地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成本与效用,同时该技术呈现出模式动态转换、多种技术融合、依托平台运营、政府参与引导、业务场景驱动、子链功能细分等发展新趋势。从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模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升内外部监管能力、推动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需求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丽芳  
2011年以来,温州市企业融资广泛采用的互保、联保贷款严重受累,少数企业的债务风险传导到整个担保链条上,演化为区域性金融风险,企业投资、经营信心不足,严重影响温州市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乐清市的深度调研,提出遏制危机、重塑信用环境、突破现有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广  
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有紧密联系,二者双向互动、相互依存的特征决定了商贸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求与发展方向。城镇化视野下商贸流通企业运行受资源隔离机制及先行者优势的双重影响。因此,推进线上线下交互创新、提升企业资源独特性、提升服务精准优势以及推进智慧城镇建设是企业适应城镇化建设进程要求的运行模式,对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玉刚  纪宇彤  
伴随着中国企业大量进入海外市场,在东道国开展经营活动遭遇的合法性危机也频频出现。文章基于112个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合法性危机事件的案例样本,运用媒体内容分析法测量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合法性危机程度,研究进入模式、制度距离与合法性危机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进入模式对合法性危机有显著影响,且并购大于投资大于出口;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越大,企业遭遇合法性危机的程度越高;企业所有权性质对制度距离与合法性危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文章扩展了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后效果的研究,为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合法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