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92)
- 2023(20331)
- 2022(17265)
- 2021(15919)
- 2020(13599)
- 2019(30705)
- 2018(30326)
- 2017(58012)
- 2016(31606)
- 2015(35319)
- 2014(34742)
- 2013(34202)
- 2012(31359)
- 2011(27981)
- 2010(27844)
- 2009(25710)
- 2008(25754)
- 2007(22567)
- 2006(19805)
- 2005(17387)
- 学科
- 济(130017)
- 经济(129867)
- 业(110047)
- 管理(102788)
- 企(97687)
- 企业(97687)
- 方法(62632)
- 数学(51622)
- 数学方法(50956)
- 财(38451)
- 农(37606)
- 业经(36876)
- 中国(31003)
- 学(27636)
- 务(27575)
- 财务(27494)
- 财务管理(27453)
- 农业(26300)
- 企业财务(26105)
- 技术(25114)
- 理论(24940)
- 制(23243)
- 贸(23113)
- 贸易(23106)
- 地方(22410)
- 易(22402)
- 和(22091)
- 划(20144)
- 环境(19178)
- 策(18828)
- 机构
- 学院(457724)
- 大学(457012)
- 管理(182580)
- 济(180261)
- 经济(176607)
- 理学(158399)
- 理学院(156681)
- 管理学(153853)
- 管理学院(153023)
- 研究(146954)
- 中国(109643)
- 京(96477)
- 科学(93929)
- 财(83440)
- 农(81398)
- 所(73973)
- 业大(72325)
- 财经(68024)
- 研究所(67759)
- 中心(67119)
- 江(66894)
- 农业(64429)
- 经(62041)
- 北京(59884)
- 范(57801)
- 师范(57109)
- 经济学(54663)
- 州(53886)
- 院(53019)
- 财经大学(50623)
- 基金
- 项目(315215)
- 科学(247779)
- 基金(229574)
- 研究(225171)
- 家(202271)
- 国家(200549)
- 科学基金(172449)
- 社会(142296)
- 社会科(134926)
- 社会科学(134893)
- 省(123536)
- 基金项目(121584)
- 自然(114472)
- 自然科(111892)
- 自然科学(111858)
- 自然科学基金(109898)
- 划(104181)
- 教育(103913)
- 资助(94574)
- 编号(90530)
- 成果(72132)
- 重点(70819)
- 部(68907)
- 创(67054)
- 发(66317)
- 创新(62259)
- 课题(61859)
- 科研(60906)
- 国家社会(58935)
- 教育部(58851)
- 期刊
- 济(192643)
- 经济(192643)
- 研究(126259)
- 中国(80200)
- 学报(78164)
- 农(73439)
- 科学(69530)
- 管理(68686)
- 财(66535)
- 大学(58476)
- 学学(55486)
- 农业(50549)
- 教育(46418)
- 技术(41720)
- 融(35383)
- 金融(35383)
- 财经(33723)
- 业经(33211)
- 经济研究(30475)
- 经(28964)
- 业(28454)
- 问题(25330)
- 技术经济(24013)
- 版(22969)
- 图书(22920)
- 科技(22909)
- 理论(20781)
- 商业(20705)
- 现代(20695)
- 统计(20598)
共检索到653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殷国鹏 陈禹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构成维度、概念测量以及其实现信息化成功的影响机制。基于我国信息化的实践,作者以企业资源理论(RBV)与以往文献为基础,研究并建立了信息技术能力及其对信息化成功影响的理论模型,认为IT基础设施、IT管理技能以及业务/IT之间关系能力三者共同交互并影响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扩散与吸收。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步骤验证了信息技术能力的概念测量模型以及对信息化成功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本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企业识别和培育核心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实现信息化成功及其推动的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升 刘泽 张楠
研究企业信息化、IT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IT人力资源水平不仅直接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还通过IT业务应用水平和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业务应用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不直接产生影响,但通过IT业务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升 刘泽 张楠
研究企业信息化、IT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IT人力资源水平不仅直接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还通过IT业务应用水平和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业务应用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不直接产生影响,但通过IT业务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伊 崔鹏
发展创新对于处于激励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生存来说至关重要,而信息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更加值得关注。文章在梳理企业信息化程度、信息技术和服务创新三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231个企业调查样本数据的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企业信息化程度下信息技术对服务创新的促进与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企业信息化程度显著影响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与服务流程加快,并对服务创新产生积极正向影响;并且企业信息化程度对服务创新的影响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战略发展与加快服务流程两者作为中介因素来实现
关键词:
信息化程度 信息技术 服务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艳峰 王雅林
企业要想从信息技术应用中获得利润,必须投资于培育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而并非孤立的IT系统。信息技术能力不仅依赖于技术因素,还依赖于非技术因素,单一非技术因素的忽视就能直接削弱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很多企业在信息化中对非技术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管理,形成了非技术因素管理缺口,从而造成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效益不高。因此,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非技术因素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基于IT能力的非技术因素分析框架,并对高层领导支持、组织变革与变革管理、企业的文化管理三方面的非技术因素以及之间作用机制进行重点分析。对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和整体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清
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但尚未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评述了以往信息技术投资绩效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基于企业能力理论并侧重于其组织资本特性,本文对信息技术能力概念进行了完整诠释,将IT能力区分为IT基础能力、IT作业能力、IT协调能力和IT发展能力等逐级递进的能力层次,并运用这一概念从IT投资的资产转化过程、IT资产的有效使用过程、外部环境影响IT绩效的过程等方面对IT能力的逐级构成机理进行了分层次论述。进而从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构成详细阐明了信息技术与组织绩效之间的逻辑传递机制,深入研究和解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远方 成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研 王磊 毕新华 苏婉
文章基于余翠玲提出的信息技术吸纳能力三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及原有模型的不足,提出新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结合吉林省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地区、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了信息技术咨询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特殊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吸纳能力 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丽丽
文章基于过程模型和资源视角,构建了信息技术价值创造的研究模型,通过对上海39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上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创造过程,验证了从IT投资到产生价值的路径,证实了政府推动政策、IT基础设施、IT管理等因素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过程模型 资源视角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中强
本文以我国淮海经济区物流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首先验证了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文章进一步分析得出: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网络能力与企业绩效都高度相关,其中,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与企业服务绩效相关程度最高,信息技术网络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程度最高;而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规模与企业服务绩效、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革英 汤宗健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效益及竞争力。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占我国企业数的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左美云 杨波 陈禹
信息技术外包正在形成产业。良好的信息技术外包既有利于信息技术提供商,又有利于信息技术需求方。信息技术外包包含三个主要过程:信息技术外包的决策过程、信息技术外包商的选择过程和信息技术外包商的管理过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外包 外包 信息系统 过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印红 谭章禄
本文在研究以住信息化理论和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各阶段模型的特征、内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信息技术的集成度和数据的共享度为划分依据的IT时代企业信息化过程模型,并陈述了此模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化特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国鹏 杨波
已有文献在IT技术、业务部门跨界协调机制研究上较为分散,缺乏一致的理论框架及模型,也未有在中国情境下的实证探讨。文章基于跨界协调理论视角,从高层/中层管理层级、正式/非正式组织两个维度出发构建IT技术—业务跨界协调的框架模型,进而探讨企业信息技术吸收的组织层面因素。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实践数据,运用问卷调查及统计方法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成果不仅扩展与丰富了跨界协调理论,也为在实践中设计业务、IT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沟通协作等横向协调机制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淼军 张维迎 周黎安
本文利用浙江企业的数据研究了企业信息化与组织变革、生产绩效的相互关联,发现企业信息化互补机制存在阶段性特征,即企业信息化资本和组织行为的互补性随着企业信息化资本和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变化呈现阶段性变化。另外,我们还发现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互补机制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经验发现与现存文献以欧美国家企业信息化为主要对象所得出的结论形成鲜明对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