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0)
- 2023(15759)
- 2022(13107)
- 2021(12272)
- 2020(10489)
- 2019(23964)
- 2018(24090)
- 2017(46769)
- 2016(25157)
- 2015(28395)
- 2014(28112)
- 2013(27892)
- 2012(25239)
- 2011(22381)
- 2010(22392)
- 2009(20810)
- 2008(20670)
- 2007(18234)
- 2006(16061)
- 2005(14455)
- 学科
- 济(107997)
- 经济(107880)
- 业(99691)
- 企(90905)
- 企业(90905)
- 管理(89419)
- 方法(52305)
- 数学(42484)
- 数学方法(41767)
- 业经(33431)
- 财(32181)
- 农(31144)
- 务(24558)
- 财务(24476)
- 财务管理(24447)
- 中国(24446)
- 技术(23820)
- 企业财务(23190)
- 农业(22030)
- 理论(21452)
- 学(19535)
- 和(19445)
- 制(19411)
- 地方(18210)
- 划(17838)
- 贸(17775)
- 贸易(17767)
- 易(17267)
- 策(17001)
- 环境(15250)
- 机构
- 学院(363856)
- 大学(360352)
- 管理(152895)
- 济(144464)
- 经济(141454)
- 理学(132072)
- 理学院(130778)
- 管理学(128492)
- 管理学院(127837)
- 研究(111617)
- 中国(85559)
- 京(76929)
- 科学(69464)
- 财(66255)
- 农(57576)
- 所(55343)
- 业大(54093)
- 江(53489)
- 财经(53436)
- 中心(51433)
- 研究所(50110)
- 经(48585)
- 北京(48309)
- 农业(45154)
- 范(44310)
- 师范(43912)
- 州(43626)
- 经济学(41904)
- 院(40566)
- 商学(40529)
- 基金
- 项目(245687)
- 科学(194693)
- 研究(180297)
- 基金(178973)
- 家(154875)
- 国家(153547)
- 科学基金(134487)
- 社会(113168)
- 社会科(107418)
- 社会科学(107388)
- 省(96979)
- 基金项目(94698)
- 自然(88706)
- 自然科(86757)
- 自然科学(86739)
- 自然科学基金(85199)
- 教育(82773)
- 划(80056)
- 资助(74568)
- 编号(74309)
- 成果(58453)
- 重点(54109)
- 部(53420)
- 创(53264)
- 发(51379)
- 课题(49911)
- 创新(49098)
- 科研(46744)
- 项目编号(46675)
- 业(46259)
- 期刊
- 济(158168)
- 经济(158168)
- 研究(102487)
- 中国(65736)
- 管理(60476)
- 财(53891)
- 学报(53291)
- 农(52509)
- 科学(50443)
- 大学(40816)
- 学学(38423)
- 教育(37900)
- 技术(37038)
- 农业(37018)
- 业经(28175)
- 融(27989)
- 金融(27989)
- 财经(25866)
- 经济研究(24735)
- 经(22133)
- 业(21729)
- 技术经济(21443)
- 图书(20572)
- 问题(20059)
- 科技(18345)
- 现代(17588)
- 理论(17560)
- 统计(17373)
- 财会(17104)
- 商业(16756)
共检索到52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念新 杜凌云 葛世伦
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动态匹配。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3家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的动态调整模式和匹配程度变化,并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确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企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存在理想轨迹、矛盾决策、过量改革及飘忽立场等4种基本模式;(2)动态调整后,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可能发生变化,这取决于调整前的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及其调整模式;(3)市场竞争激烈、国家政策支持、客户需求变化、企业认识变化、管理模式创新等因素影响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匹配动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匹配 动态性 调整模式 案例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念新 贾昱 葛世伦 苏翔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了企业多层次信息技术与业务匹配模型,选取海尔集团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动态环境中个体层次至战略层次信息技术与业务匹配的涌现机理和动态过程。研究发现:(1)影响BITA动态变化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企业规模、业务经理和IT经理之间的关系等)和外部环境(如国家政策、市场竞争环境、新兴IT出现等);(2)动态环境中,业务经理和IT经理的有效沟通和常态化交互是实现战略层次信息技术与业务高度匹配的前提;(3)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实施BITA的演化性变化保持稳定的增长,当环境剧烈变化时,可以利用BITA的革命性变化促进打破原先不相匹配的战略和结构,抓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娟 邢建国
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与创业机会类型及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如何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以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甚少。通过对4家企业跨案例分析,探索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识别方式匹配如何影响新企业成长,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新企业优势、克服劣势提升创业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匹配方式对绩效的影响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与发现型创业机会或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均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与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但其与发现型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关键词:
新企业 创业机会 商业模式 创业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睿君 陈菊红 吴迪
运维服务已经成为制造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业务形式。从传统的"战略—组织结构"匹配视角很难解释由运维服务价值创造所引发的"服务悖论"现象。本文从"战略—交易结构"匹配视角研究了"运维服务业务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如何有效地匹配服务化战略"这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3家实施服务化战略的中国制造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根据制造企业嵌入客户运作流程的程度给出了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3种主要类型,探讨了服务化战略及其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出了9个关系命题,构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支持产品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支持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接管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2)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制造企业绩效呈现显著影响,二者的匹配与否分别对企业绩效产生增强型和削弱型两种交互作用。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从业务层面揭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对制造企业从业务层面规避"服务悖论"陷阱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苹 陈维政
按生产要素的集中度 ,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 ,表现出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薪酬激励模式按激励效果长短可分为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在产业技术特点与企业的薪酬激励模式之间存在匹配关系 ,采用适配的激励模式 ,可以达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杨晶照 屠文娟
文章通过探讨各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构建了一个用以研究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九方格矩阵。分析九方格矩阵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协调型的匹配关系,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最佳定位;伴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逐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按照渐进的方式沿着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轨迹进行演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明明 吴晓波 石涌江 戎珂 雷李楠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跨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中国后发企业迅速崛起,进入快速追赶阶段。追赶过程不仅具有中国情境的特殊性,而且在商业模式和新兴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6家中国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商业模式设计及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作用机制:(1)效率和新颖主题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企业优势、克服后发企业劣势从而有助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2)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匹配对绩效的影响结果不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李苗
企业集团应如何进行管理控制模式选择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因此,探讨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知识转移成本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以海尔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知识转移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匹配探讨和解释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包括权力配置、选择控制手段和设定控制目标三个步骤;企业集团通过识别和汇总知识转移成本与代理成本形成不同的匹配情形,继而引起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的异质性;在此过程中,企业集团通过权衡机制进行权力配置,通过耦合机制选择控制手段并设定控制目标,进而实现了管理控制模式的合理选择。本文从双重成本理论视角探索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对完善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理论和指导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付金林 高虹
以南京某H高新信息技术企业15年绩效考评等级为研究背景,提出人岗匹配度、工作绩效和性格倾向关系理论模型,并分析性格倾向在人岗匹配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表明:人岗匹配度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岗匹配度对性格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性格倾向在人岗匹配度与工作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合理化管理意见,以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关键词:
人岗匹配度 工作绩效 性格倾向 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敬芝
本文认为,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全面预算有其共性特征,但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风格不同,对预算控制系统的个性需求也不同。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划分,进而决定预算权和预算的组织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预算组织网络、预算权的划分、预算控制重点及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等方面。选择设计预算管理模式应考虑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企业发展战略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预算目标体系的设置与业绩评价等方面的因素。企业应根据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和竞争情况与战略目标等特点,设置自己的预算指标和评价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修正。
关键词:
预算控制 模式选择 组织结构 企业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左美云 杨波 陈禹
信息技术外包正在形成产业。良好的信息技术外包既有利于信息技术提供商,又有利于信息技术需求方。信息技术外包包含三个主要过程:信息技术外包的决策过程、信息技术外包商的选择过程和信息技术外包商的管理过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外包 外包 信息系统 过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同强
研究企业战略(BS)与企业信息化战略(BIS)的关系,讨论企业战略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匹配模型,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以价值流为基础的BS-BIS战略匹配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战略能力的关键使能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丹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复杂、开放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匹配关系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商业模式创新体系的熵变规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分析了5种熵变情形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关系,同时以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熵变分析。本文提出的企业创新匹配与协同演化熵变模型不仅可以明确描述企业创新体系的运行状况,也可以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李苗
企业集团应如何进行管理控制模式选择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因此,探讨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知识转移成本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以海尔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知识转移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匹配探讨并解释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包括权力配置、选择控制手段和设定控制目标三个步骤;企业集团通过识别和汇总知识转移成本与代理成本形成不同的匹配情形,继而导致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的异质性;在此过程中,企业集团通过权衡机制进行权力配置,通过耦合机制选择控制手段并设定控制目标,进而实现了管理控制模式的合理选择。本文从双重成本理论视角探索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问题,对完善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理论和指导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青松 胡小东 夏艳芳
通过文献和案例研究,创新性提出员工与组织匹配视角的企业价值观塑造模式:一是从员工与组织双向视角构建企业价值观,即以核心管理者价值观为主导,同时注重员工价值观取向;二是以员工选、育、用、留四个阶段为主线,深入探讨员工与组织匹配视角下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价值观 员工与组织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