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86)
2023(18279)
2022(14983)
2021(13724)
2020(11672)
2019(26299)
2018(25738)
2017(49368)
2016(26382)
2015(29560)
2014(29258)
2013(28791)
2012(26491)
2011(23708)
2010(23791)
2009(22332)
2008(22188)
2007(19964)
2006(17547)
2005(15927)
作者
(75796)
(63639)
(63616)
(60597)
(40555)
(30369)
(28923)
(24812)
(24054)
(22693)
(21639)
(21405)
(20339)
(20094)
(19657)
(19527)
(18962)
(18902)
(18355)
(18290)
(15753)
(15664)
(15599)
(14703)
(14411)
(14283)
(14134)
(13888)
(12743)
(12682)
学科
(131684)
经济(131557)
(98627)
管理(91023)
(88250)
企业(88250)
方法(54447)
数学(44821)
数学方法(44304)
业经(35885)
(35780)
(35001)
中国(28359)
(25955)
财务(25897)
财务管理(25854)
地方(25703)
企业财务(24591)
农业(24571)
(23139)
(22356)
技术(20733)
(20660)
理论(20472)
(19421)
贸易(19410)
(18793)
(18736)
(18275)
(17891)
机构
学院(388118)
大学(382231)
(167736)
经济(164527)
管理(155295)
理学(133236)
理学院(131930)
管理学(129879)
管理学院(129153)
研究(124493)
中国(96983)
(78635)
(77349)
科学(74209)
(62090)
(61912)
财经(61747)
(59012)
中心(58673)
(55877)
研究所(55811)
业大(54381)
经济学(51449)
北京(48811)
农业(48547)
(46740)
(46438)
师范(46290)
经济学院(46232)
财经大学(45263)
基金
项目(254455)
科学(202610)
研究(186842)
基金(186410)
(161270)
国家(159889)
科学基金(139482)
社会(121274)
社会科(115008)
社会科学(114978)
(100451)
基金项目(98577)
自然(89209)
自然科(87183)
自然科学(87160)
自然科学基金(85655)
教育(85389)
(82885)
编号(76014)
资助(75078)
成果(60545)
重点(57208)
(56052)
(55484)
(55030)
课题(51091)
创新(50881)
国家社会(50758)
科研(48801)
教育部(48504)
期刊
(191198)
经济(191198)
研究(110360)
中国(69559)
(64495)
管理(61117)
(56963)
学报(54895)
科学(52616)
大学(42296)
学学(40318)
农业(38779)
技术(37406)
(33606)
金融(33606)
教育(32498)
财经(31498)
业经(31416)
经济研究(30511)
(27221)
问题(24576)
(22755)
技术经济(22719)
统计(20120)
财会(18849)
(18705)
(18601)
现代(18381)
商业(18297)
世界(18035)
共检索到575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二军   刘威  
引入征信合规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能够有效阻却刑事责任归咎、预防企业刑事犯罪风险。法经济学视阈下,治理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机关应当引导罚金刑转向征信合规建设上,实现合规正向激励。企业应当建构征信合规制度,破除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同时区分一般信息和征信信息的合规有效性程度及成本边界,达到预期合规成本与收益的边际效益均衡。建构企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征信合规制度要基于成本效益均衡理念、秉持类型化建构以及明确合规刑事责任的减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罗泽胜  
近年来,金融职务犯罪在我国呈蔓延趋势,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对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预防与控制的对策研究十分活跃。本文拟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职务犯罪的成本收益的分类、特点相互关系及其控制予以探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柴楠  
职务犯罪可以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通过对职务犯罪主体个人行为选择的成本收益分析,解释职务犯罪的动因,并对如何进一步防范职务犯罪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凯  
VIE模式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常用的控制权架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公司合同理论认为一组合同的公司化降低了交易成本,VIE模式却是将公司控制权重新合同化。从法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外资准入法律的缺位和监管机构的主动沉默扭曲了交易成本,有限的司法能动也难以调和这种失衡,这激发了市场主体在此情形下的理性选择。但法律的缺失、监管机构的沉默以及司法裁判的不统一给VIE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合同效力危机,不利于引导市场主体预期和建立开放有序、高效透明的资本市场。在我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大背景下,《民法典》和《外商投资法》的施行为VIE模式的治理回归带来了新的可能。我国应当引入金融监管领域的“穿透式监管”思维对外资控制权进行实质识别,更好地保护外资准入法律所要保护的法益;完善制度供给,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裴雷  姚海鑫  
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涉农保险的犯罪问题也随之大量出现,加强对此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本文在对142个判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对农业保险领域的犯罪决策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讨了犯罪行为人的成本收益、风险偏好与犯罪决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减小犯罪偏好和提高犯罪难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涉农保险犯罪的思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玉明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确立了"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认定规则,即以推定的证明方式认定"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该款的设置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背景下为缓解控方证明压力对被告人举证负担的重申,并非证明责任倒置,也非证明程度的降低。《解释》第11条第3款的适用前提是存在"批量"的公民个人信息,"批量"的含义应限定为五千条以上;适用的基础是抽样检测信息真实,此为获得推定结论的桥梁;适用的实质是辩方为推翻推定的结论提出反驳。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禹衡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征信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用户的征信信息价值被进一步放大。现阶段对于个人征信信息的侵犯主要有6种方式:利用信息范围不明确非法获取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大数据系统后台获取信息,利用大数据非法分析征信信息,提供虚假征信报告,私自扩大征信信息使用范围、年限、查询次数,倒卖征信信息。侵犯个人征信信息的行为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了保障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参考国外征信条例完善征信法律体系,健全征信被侵害人的救济体系,利用大数据优势完善预防体系。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智新  梁翠  
依据31个省域数据,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在地理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在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效、降低刑事犯罪率的分析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刑事错案率对刑事犯罪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霜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存在着深刻的利益背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利益权衡下的结果。法网的相对严密并不意味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就可以得到有效制止,控制这种犯罪行为的制度设计,应当是能促使市场主体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理性地选择尊重知识产权。从本源上控制犯罪的发生,保证在侵权后犯罪人能够受到法律迅疾且严厉的惩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铎  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在给世界各国各地区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侵权和犯罪现象也接踵而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笔者在上海市某区检察机关实习时整理该类案件卷宗时搜集的数据为基础,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些分析。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梦寻  
受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影响,全球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进入了全新阶段,域外个人信息犯罪立法也随之展现重新识别个人数据行为犯罪化、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类型围绕个人信息权利不断细化、个人信息犯罪的刑罚力度明显增强等新的特征。域外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变化表明:个人信息犯罪刑事法网日益严密,罪的设置围绕个人信息权利展开成为刑法规制的主要思路,刑的加重成为个人信息犯罪刑罚设置的未来趋势。这为我国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陈剑洪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是指国企高管为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贪污、受贿、挪用和侵占等方法中饱私囊的危害企业利益,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这种职务犯罪的涉案率高、金额大、潜伏期长,且呈频发之势。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晰导致的对经营者监督的疲软,以及国企高管的任命制及任期长的弊端导致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使得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会计手法又成了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重要掩护伞。为此,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如股权结构的多元化,通过经理人市场产生企业的高管人员,以及执行必要的岗位轮换制等;同时实行外部的有效监督,并关注会计信息的异常,以有效防范侵占型职务犯罪...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平  高晓峰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经济分析黄平高晓峰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法律以保护知识产权,但假冒驰名商标、盗版图书音像制品、窃取商业秘密、非法使用他人专利等侵权现象仍然四处泛滥。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严重影响到国际经贸关系。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