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9)
2023(12076)
2022(9923)
2021(9309)
2020(7910)
2019(18332)
2018(18243)
2017(33919)
2016(19813)
2015(22488)
2014(22926)
2013(22081)
2012(20481)
2011(18388)
2010(19020)
2009(17490)
2008(17921)
2007(16449)
2006(14247)
2005(13216)
作者
(54096)
(45154)
(44961)
(42932)
(29001)
(21632)
(20814)
(17637)
(17071)
(16362)
(15210)
(15125)
(14600)
(14139)
(14115)
(14021)
(13954)
(13438)
(13216)
(12931)
(11403)
(11277)
(11000)
(10544)
(10361)
(10142)
(10138)
(10079)
(9251)
(8951)
学科
(82537)
(79609)
经济(79506)
(75423)
企业(75423)
管理(66611)
方法(37156)
数学(28826)
数学方法(28547)
(28329)
业经(27828)
(27134)
中国(23568)
(21427)
财务(21408)
财务管理(21377)
教育(21244)
企业财务(20241)
农业(19443)
理论(18887)
技术(18700)
(16323)
(15336)
(14773)
(14188)
(13641)
贸易(13636)
(13596)
(13239)
地方(12612)
机构
学院(280703)
大学(279435)
(112329)
经济(109931)
管理(106979)
理学(91575)
研究(91489)
理学院(90549)
管理学(89191)
管理学院(88639)
中国(66547)
(59805)
(54001)
科学(52888)
(46342)
(46176)
(45309)
(44148)
师范(43875)
财经(42572)
中心(41559)
研究所(41541)
(38563)
北京(38457)
业大(38244)
教育(37414)
农业(36434)
师范大学(35473)
(35102)
经济学(33788)
基金
项目(173845)
科学(139379)
研究(137267)
基金(122903)
(104178)
国家(103019)
科学基金(89250)
社会(84735)
社会科(79980)
社会科学(79956)
教育(71007)
(70673)
基金项目(64621)
(60074)
编号(59357)
自然(55331)
自然科(54046)
自然科学(54029)
自然科学基金(53143)
成果(49703)
资助(49669)
课题(43099)
(41069)
重点(40180)
(39183)
(38983)
(38160)
(36213)
教育部(36117)
项目编号(36048)
期刊
(127039)
经济(127039)
研究(90194)
中国(62845)
教育(61707)
(46698)
(43063)
管理(41939)
学报(35955)
科学(34725)
技术(31178)
农业(29539)
大学(28939)
学学(25810)
(23686)
金融(23686)
业经(22585)
财经(21796)
经济研究(19114)
(19025)
(18881)
职业(17037)
问题(16687)
技术经济(16007)
财会(14468)
世界(13630)
(13386)
(13144)
论坛(13144)
现代(13100)
共检索到429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平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从理念层面分析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合理性;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可行性;实践层面,从企业积极为学徒提供学习地点和岗位、企业与学校积极开展学习地点合作、建设了一支具备良好资质和教学行为的企业师傅队伍、构建了基于企业学习的学习模式或平台,等等,分析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学习地点对我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  亓婷婷  
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了企业自身积极参与以及其他社会条件支持外,还需法律予以确认。这种确认既是对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认可,也是一种倡导和规范。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法律保障,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促使德国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实际效果以及法律的及时巩固与更新有因果关联。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与现实以及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启龙、石伟平在《职教通讯》2014年第34期中撰文,基于对新世纪以来德国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为我国出台和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德国联邦政府在2002年欧盟国家共同签署《哥本哈根宣言》的大背景下,设计制定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框架。并以这一框架为基础,德国联邦以及各州政府不断修改和完善促进企业参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喻忠恩  姚楚英  
企业积极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日本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企业文化意识、利益机制的驱动以及政府法规政策的强有力约束,是日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三个关键因素。借鉴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我国政府应合理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切实促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同时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东  张慧霞  
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不乏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计划经济时代,实行行业企业办学,校企关系的模式是"一体化"。在"后计划经济"时代,在邮政、化工等职业教育领域内,涌现出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参照校企合作的本土经验,新时期我国校企合作要从与整个"行业"合作的视野出发,重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春生  柴彦辉  
德、日两国的产教结合模式分别为“双元制”、“合作教育”与“企业内教育”。两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态度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影响企业态度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企业、政府、国情等,但最终决定因素是企业的利益目标。我国的职业教育应当在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促进企业的参与,走产教结合创新之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广山  熊健民  
进入21世纪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德国主要的技能形成模式呈现出由双元制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的趋势。劳动力市场和雇佣结构的变化、教育偏好和教育决策的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间衔接方式的变化是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困境,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如下启示: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调整;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衔接;要积极发展职业继续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茂莉   王晓林   袁礼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政策的支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德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相伴始终的。文章运用历史还原法和历史情景主义,回溯和评估了德国教育政策在其职业教育子领域的运行特征和运行效果,讨论了德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工具性质—实施路径”三维分析框架,从共同特征和差异比较中提出优化教育政策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冉云芳  
冉云芳在《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中撰文,基于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部收益率的研究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内部收益率是力图找到一个事先未知的贴现率,即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或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据定义可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部收益率为净现值等于0时的贴现率。作者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冉云芳  
冉云芳在《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中撰文,基于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部收益率的研究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内部收益率是力图找到一个事先未知的贴现率,即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或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据定义可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部收益率为净现值等于0时的贴现率。作者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向丽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思想在课程领域的实际运用。人本关怀的价值观、社会建构主义的工作过程知识观以及后工业化阶段企业组织创新观念,三者有机整合于学习领域课程中。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应树立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的课程观;通过建立知识与工作过程之间的联系,改革课程内容;在"本土化"条件下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实现课程的开发结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彩霞  贺艳芳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发达国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德国、英国、美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重视利益相关者对质量保障的监督作用,推动质量标准保障教育质量的统一规范,强调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的统筹协作,确定立法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其重要经验。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应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健全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机制;渗透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制定统一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内部诊改与外部问责并重,完善内外融通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化建设,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惠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具有显著的职业性,专业结构清晰合理,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出发点,有力推动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强化多主体参与,内部结构多样化,申报程序规范化,严格遵循专业设置标准。我国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可以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突出职业导向,建立健全多元化组织机制,制定专业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启龙  石伟平  李君敏  
哥本哈根进程后,德国联邦政府主要采取了促进职业资格与学术资格等值、预测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人才需求、实施"双元制"等多种职业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制定经济补贴政策等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我国政府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机制建设,加强劳动力市场需求研究和预测,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以及人才培养成本补贴办法,从而构建职业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爱华  董香君  
当代社会,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培训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恰切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而且裨益于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近百年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的历程中,德国逐渐形成并积累了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经验。由此,立足基本国情解读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现实困境,以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经验为重要抓手,希冀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