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6)
- 2023(12992)
- 2022(10516)
- 2021(9723)
- 2020(8106)
- 2019(18138)
- 2018(17716)
- 2017(33835)
- 2016(17836)
- 2015(20103)
- 2014(19803)
- 2013(19625)
- 2012(17821)
- 2011(15869)
- 2010(15804)
- 2009(15267)
- 2008(15388)
- 2007(13698)
- 2006(12090)
- 2005(11419)
- 学科
- 业(84598)
- 济(81011)
- 经济(80873)
- 企(78301)
- 企业(78301)
- 管理(73785)
- 方法(33045)
- 财(30419)
- 业经(29368)
- 农(26683)
- 数学(24856)
- 数学方法(24730)
- 中国(23076)
- 制(21926)
- 务(21892)
- 财务(21875)
- 财务管理(21851)
- 企业财务(20727)
- 农业(18732)
- 技术(17539)
- 体(16605)
- 贸(16289)
- 贸易(16277)
- 划(15995)
- 易(15959)
- 策(15919)
- 和(14782)
- 体制(14547)
- 理论(13944)
- 银(13418)
- 机构
- 学院(262317)
- 大学(258268)
- 济(122304)
- 经济(120401)
- 管理(106853)
- 理学(91447)
- 理学院(90624)
- 管理学(89851)
- 管理学院(89327)
- 研究(84687)
- 中国(70638)
- 财(60364)
- 京(53375)
- 财经(47312)
- 科学(44066)
- 经(43170)
- 所(40385)
- 江(39021)
- 经济学(38512)
- 中心(38316)
- 农(37971)
- 研究所(35712)
- 财经大学(35092)
- 经济学院(34698)
- 北京(33753)
- 业大(32004)
- 商学(31480)
- 商学院(31186)
- 院(30245)
- 州(30134)
- 基金
- 项目(166169)
- 科学(135333)
- 研究(128122)
- 基金(125608)
- 家(106567)
- 国家(105625)
- 科学基金(93603)
- 社会(87364)
- 社会科(83020)
- 社会科学(83004)
- 基金项目(65693)
- 省(62233)
- 教育(57365)
- 自然(56600)
- 自然科(55349)
- 自然科学(55335)
- 自然科学基金(54475)
- 划(51435)
- 编号(50051)
- 资助(49803)
- 成果(40511)
- 部(39220)
- 制(38804)
- 创(38392)
- 国家社会(37639)
- 业(37003)
- 重点(36783)
- 发(35732)
- 创新(34993)
- 教育部(34948)
- 期刊
- 济(140886)
- 经济(140886)
- 研究(83098)
- 中国(53058)
- 财(51194)
- 管理(45956)
- 农(37172)
- 科学(33278)
- 学报(30370)
- 融(27262)
- 金融(27262)
- 农业(25563)
- 大学(25410)
- 财经(24935)
- 学学(24162)
- 业经(23743)
- 技术(23327)
- 经济研究(23072)
- 教育(22343)
- 经(21642)
- 问题(18317)
- 贸(16370)
- 业(16182)
- 世界(15737)
- 技术经济(15316)
- 国际(14283)
- 财会(13806)
- 现代(13608)
- 会计(12861)
- 商业(12172)
共检索到402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佩磷 黄国群
本文借鉴Balmer & Gray(2000)的"分层传播思想",提出通过第一层次传播、第二层次传播和第三层次传播来塑造和提升中国制造声誉的动态模型。文中把传播划分为三种类型,由拙劣型传播、失衡型传播到完美型传播构成了中国制造声誉提升的传播路径,文中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制造声誉塑造与提升的具体传播对策。
关键词:
企业传播 企业声誉 中国制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国群
借鉴Balmer和Gray(2000)的"分层传播思想",构建了一个基于传播视角的声誉提升动态模型。企业可以通过第一层次传播、第二层次传播和第三层次传播来塑造和提升企业声誉。把传播划分为拙劣型传播、失衡型传播、完美型传播三种类型。由拙劣型传播、失衡型传播到完美型传播等构成了企业声誉提升的传播路径。企业声誉塑造和提升的传播对策:加强对传播的认知,遵循传播规律,制定传播战略,加强传播管理等。
关键词:
企业传播 企业声誉 提升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霞 徐晓东 王宸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充分地披露环境信息是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比例和水平逐年提高,但披露内容具有选择性和应对性,对污染物的排放后果、法律诉讼以及可能面临的或有负债等负面信息披露不足;来自环保部门、政府的公共压力或政治成本,以及企业品牌声誉的内在激励,显著地影响企业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和水平;来自银行债权人的监督、企业的两权分离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是否选择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但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秋玲
随着我国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外贸已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外贸型企业声誉传播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企业声誉具有"信息非对称""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三个经济学特征,声誉传播主体包括企业、政府、相关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基于"理论福利经济学",借助Pareto最优状态作为良好声誉维持的目标,对涉及到的主体逐一分析得出:一是在"信息非对称性"考量下,针对逆选择,采用前时期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设计动态的信誉发布机制和替代机制。针对道德风险,首先构建无限重复博弈环境,建立外贸企业对未来的长期预期;其次构建企业声誉租金可获得的稳定政策环境;最后构建足够大的贴现因子。二是在"外部性"考量下,及时发现和惩罚企业破坏我国企业商品声誉的行为,采用经济手段和道德谴责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重复博弈可信性威胁。三是在"公共产品属性"考量下,需要法规、惯例的制约,或者由公益机构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促使参与企业克服"公地悲剧"重演。
关键词:
外贸企业 帕累托最优 一带一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巨荣良
科层制企业组织形式下,一般是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来克服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网络组织形式下,成员企业通过良好的合作能够带来很多市场与科层组织所没有的价值,但由于机会主义、"搭便车"行为及成员间的欺骗,使得网络组织的成员合作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与良好运行,以获取更大的网络协作效用,客观上要求建立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激励机制,而声誉正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一个有效激励。
关键词:
机会主义 不确定性 企业网络组织 声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雪原 白雪
在论证高互惠关系对制造企业环境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揭示制造企业生态互惠通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加速绿色知识技术共享两种方式改善环境绩效。同时,构建了基于互惠的制造企业环境绩效提升方法,包含明确生态互惠空间、寻找并确定生态互惠对象集、判断生态互惠程度、签订协议与构建生态互惠关系等。研究结论可为制造企业利用外部互惠关系改善环境绩效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关键词:
制造企业 互惠关系 环境绩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葛振宇
本文以中国与各国开展孔子学院项目为契机,实证分析汉语文化传播政策的经贸意义。依据2005年至2015年中国与各国的孔子学院合作程度,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将国家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证发现汉语文化传播对"中国制造"品的海外贸易具有提升作用。我们认为汉语文化传播政策在短期内作为信号机制具有宣传价值;长期内一方面会促进海外居民对"中国制造"品的认知和认同度,另一方面会促进跨国人员交往,进而汉语文化传播可以扩大双边贸易的信息资本优势,间接通过增加"消费偏好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从而提升"中国制造"品的贸易竞争力;汉语文化推广政策具有时滞性和国别差异性,对欠发达(或相对封闭)非OECD国家的贸易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孔子学院 汉语文化传播 中国制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晓辉
随着社会对商业伦理等道德因素的日渐重视 ,声誉越来越成为各类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企业声誉理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研究企业的新视角。本文在明确企业声誉的概念与属性的基础上 ,回顾了近十年来西方学者在声誉创立、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进行了简要评论。
关键词:
企业声誉 评价 商业伦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卓 陶云清 刘兆达 叶永卫
全球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制造成为技术领域的新范式,其所具有的“产消合一”核心特征,为破解中国产能过剩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将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Staggered DID)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机制分析表明,“产消合一”是智能制造发挥作用的核心路径,其主要通过赋能生产侧与消费侧两条路径提升产能利用率,具体表现为:在生产侧赋能企业柔性化生产,在消费侧转变消费者地位并创造新消费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在成长期行业和市场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生产式智能制造模式,协同式智能制造模式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并且,智能制造可以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为政府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实现动能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产能利用率 生产侧 消费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利学 叶素云 傅晓霞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动态与生产率的特征事实分析,我们使用动态Olley-Pakes方法和1998~2007年大中型企业微观数据,对1998~2007年制造业生产率变化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TFP增长90%来自企业成长,而企业进入与退出对制造业TF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0%左右。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克服了现有研究中对企业进入退出状态定义和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测度的偏差,准确地捕捉了不同因素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证实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的差异来源于分解方法本身。这意味有必要重新审视企业成长和企业进入与退出的作用,特别是应当根据这些效应的行业、所有制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别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巧巧
21世纪是声誉竞争的时代,良好的声誉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可持续驱动力。本文从企业声誉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着重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重要影响,其目的是敦促企业尽快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框架中,制定出有利于提升企业声誉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声誉 影响 战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晶星 江家平
2009年8月2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声誉风险管理将成为银行业组织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试图从组织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传播机制的构建对风险防范与危机应对的影响。
关键词:
声誉风险 银行业 组织 组织传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孟祥洁
本文以"南山奶粉致癌门"事件为例,从认知理论视角探讨利益相关者认知变化对企业声誉危机的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将根据危机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来改变自己对相关企业的认知,从而影响企业声誉危机的溢出效应。当危机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不足以达到使利益相关者形成新的认知平衡时,他们将运用归因理论使与危机企业类似的企业受到传染效应,但当传播中的危机信息变化时,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受其影响也发生变化,企业声誉危机的溢出效应可能会分化成传染效应和竞争效益。本文弥补了现有文献只关注声誉危机后果的不足,为未来深入探讨声誉危机后果的前因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企业声誉 认知理论 利益相关者 传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