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4)
2023(7893)
2022(6424)
2021(5735)
2020(5019)
2019(10939)
2018(10925)
2017(20920)
2016(11093)
2015(12092)
2014(12096)
2013(12173)
2012(10940)
2011(9244)
2010(9572)
2009(9192)
2008(9786)
2007(8924)
2006(7901)
2005(7512)
作者
(30860)
(25776)
(25760)
(24203)
(16899)
(12219)
(11633)
(9787)
(9738)
(9376)
(8830)
(8771)
(8554)
(8188)
(8113)
(7713)
(7711)
(7568)
(7401)
(7381)
(6416)
(6326)
(6252)
(5992)
(5854)
(5850)
(5809)
(5479)
(5122)
(4991)
学科
(76291)
(73125)
企业(73125)
管理(58391)
(53791)
经济(53723)
(24934)
业经(24918)
方法(22207)
(21349)
财务(21342)
财务管理(21321)
企业财务(20106)
(19303)
农业(14927)
数学(14860)
技术(14746)
数学方法(14746)
(14699)
(13420)
(12537)
企业经济(12023)
经营(11729)
(11677)
中国(11156)
体制(10797)
理论(10773)
(10682)
技术管理(10067)
决策(9440)
机构
学院(163845)
大学(156111)
(72669)
管理(71973)
经济(71454)
理学(61151)
理学院(60646)
管理学(60104)
管理学院(59791)
研究(46284)
中国(41744)
(37087)
(32091)
财经(28726)
(26736)
(26237)
(26008)
科学(24941)
(22524)
商学(22235)
商学院(22064)
中心(22032)
业大(21352)
经济学(21045)
财经大学(20961)
(20741)
农业(20530)
研究所(19710)
北京(19701)
经济管理(19565)
基金
项目(100654)
科学(82148)
研究(75579)
基金(75364)
(63567)
国家(62927)
科学基金(57400)
社会(50697)
社会科(48236)
社会科学(48225)
(40840)
基金项目(40039)
自然(36956)
自然科(36216)
自然科学(36209)
自然科学基金(35664)
教育(33442)
(31903)
资助(30089)
编号(29651)
(29509)
(24997)
(22524)
成果(22417)
创新(22305)
(22074)
重点(21896)
(21437)
国家社会(20908)
人文(20213)
期刊
(87497)
经济(87497)
研究(47075)
(35901)
管理(33820)
中国(31689)
(25265)
科学(19624)
(18364)
金融(18364)
学报(17600)
农业(17449)
技术(16831)
业经(16592)
财经(15072)
大学(14657)
学学(14343)
(13063)
经济研究(13005)
财会(12880)
(12470)
技术经济(11269)
会计(10804)
问题(10798)
现代(9750)
教育(9330)
商业(8875)
通讯(8741)
会通(8731)
世界(8724)
共检索到253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朋波  
企业管理者们常常宣扬"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很显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资源"和"资本"的本质,那就是人力作为一种资本是可以不断增值从而创造更多价值的。在我国,人力成本过高已经演变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亟需破解的难题。"降低人力成本"似乎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基本命题,企业管理者在各种公开场合谈降低人力成本越来越"流行"、越来越"时尚",人力成本甚至成为了很多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传兴  赵新浩  廖富洲  
前一时期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出现了出售成风、一卖了之的偏差 ,而目前则出现了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两大偏差的存在 ,有害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 ,会坐失当前改革的大好时机 ,影响广大群众的改革积极性。要克服这两大偏差 ,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出售国有企业这一改革形式 ,既不能把它当作灵丹妙药 ,也不能全盘否定 ;还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和实践的选择 ,因企制宜 ,大胆探索 ;并要加快配套改革步伐 ,为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良谋  马文博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过程中所产生的规模不经济问题,与对企业集团的三大认识性偏差有直接关系。企业集团与规模经济、管理移植和多角化经营并没有必然联系。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运营的基本战略和主导逻辑应当是回归集中、回归主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候萱  何晓霞  姚春  王志明  
文章研究了m相依序列样本分位数的极限性质,运用m-相依序列的特点,计算Cramér泛函,得到了中偏差原理;通过证明指数胎紧性,得到了大偏差速率函数.推广了独立同分布样本的相应结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刚  
国有垄断企业人力资源报偿已愈来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质疑根源于其价值层面错位与缺位,为此有必要充分彰显国有垄断企业人力资源报偿的公平性价值和竞争性价值,并由此建立涵盖职位成分、能力成分和绩效成分的薪资类别和"职位定等、能力定级、绩效定档"的薪资层级共同构成"整体式"人力资源报偿结构和在职位价值、能力价值和绩效价值互动组合所形成的价值点基础上动态考虑成本控制要求、行业水平压力及历史水平状况的影响的柔性化人力资源报偿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引旺  
企业的风险决策,深受乐观主义、损失规避和捷径思维的认知偏差影响。在此之下,企业决策出现系统性偏差,偏好风险。矫正认知偏差是企业纠偏的关键所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吕晓雷  
误区一:对成本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很多人认为成本就是产品的制造成本,成本管控就是让产品的制造价格降低。从报表层面来讲,成本确实是利润表上的营业成本,但就成本管控来说,产品的直接制造成本只是最低层面的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亮   王妍  
技术创新具有投资规模大、转换成本高、投资周期长等显著特征,这将深刻影响企业成本习性。基于此,在考虑专利数据截断偏差的前提下,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构建成本黏性存在性检验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实证检验企业创新对成本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导致成本黏性显著上升。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主要通过降低供应链资源运转效率、提高管理层乐观预期和加剧代理问题三条路径加大成本黏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对成本黏性的助推效应在中小民营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艺  李宗卉  
企业的"异质"管理者基于不同的心理偏差倾向产生的非理性行为会损害企业价值,形成行为成本。行为成本的影响因素包括决策人员特征、管理团队和市场约束三个层面。要抑制行为成本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就应当从选择适当的决策人员、构建有效的决策程序和组织制衡形式以及培育理性市场环境三个方面着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华金秋  杨丹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与日本公司财务目标的选择并调查分析我国企业实际财务目标的选择,进而从综述理论财务目标研究成果并评价现有理论财务目标研究的缺陷入手,分析理论财务目标的内涵、特点与分类,提出确立新的理论财务目标———相机治理机制决定的状态依存性利益目标。最后,针对我国如何校正理论与现实财务目标偏差,完善企业相机治理机制,重塑状态依存性财务目标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忠鹏  
在企业合作中,存在着忽视或轻视比较利益、合作战略、文化契合以及合作对风险与灵活性的作用的二重性等倾向,导致合作效能低下,甚至造成重大损失。消弭这些偏差,有助于企业通过合作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海元  卢佳友  锁渝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发生,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在经历着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六大高科技领域为基础,全球经济正在兴起九大产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在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调整和升级。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要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而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又是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华民  吴非  
主流观点认为,银行机构与其融资对象之间存在"门当户对"规则。然而,我们调研分析发现,小企业面向大银行机构的"偏见"及对小银行机构的"偏爱",是其融资约束的自我塑因。与大银行机构建立了主融资关系的小企业,其融资境遇更佳。金融生态环境的向好变化,不仅能够强化大银行机构对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辅助大银行机构校正小企业自身的认知偏差行为。本项研究结果的政策价值在于,在银行机构处于饱和状态的新经济环境中,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应着力于激发大银行机构功能,优化信贷资金供给结构;另一方面需要对小企业进行"心理"辅导,创造与供给相对应的自身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