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2)
- 2023(9093)
- 2022(7314)
- 2021(6481)
- 2020(5518)
- 2019(12117)
- 2018(11992)
- 2017(22720)
- 2016(12416)
- 2015(13906)
- 2014(13849)
- 2013(13686)
- 2012(12518)
- 2011(10575)
- 2010(11048)
- 2009(10694)
- 2008(11374)
- 2007(10602)
- 2006(9276)
- 2005(8705)
- 学科
- 业(79168)
- 企(73482)
- 企业(73482)
- 管理(60367)
- 济(57039)
- 经济(56962)
- 业经(25770)
- 农(25465)
- 方法(24496)
- 财(24358)
- 务(20232)
- 财务(20217)
- 财务管理(20199)
- 企业财务(18976)
- 农业(16871)
- 数学(16525)
- 数学方法(16328)
- 技术(15723)
- 制(13703)
- 策(13274)
- 划(12896)
- 贸(12354)
- 贸易(12342)
- 理论(12143)
- 中国(12089)
- 易(12055)
- 企业经济(12043)
- 和(11703)
- 经营(11680)
- 体(10622)
- 机构
- 学院(187814)
- 大学(179624)
- 管理(80260)
- 济(80232)
- 经济(78782)
- 理学(68543)
- 理学院(67991)
- 管理学(67178)
- 管理学院(66851)
- 研究(53371)
- 中国(45949)
- 财(38762)
- 京(37436)
- 农(33162)
- 科学(30449)
- 财经(30279)
- 江(30100)
- 经(27284)
- 业大(26830)
- 所(26625)
- 农业(26184)
- 中心(25633)
- 州(23699)
- 商学(23575)
- 研究所(23390)
- 商学院(23379)
- 北京(23273)
- 经济学(22686)
- 经济管理(22351)
- 财经大学(21855)
- 基金
- 项目(115307)
- 科学(92894)
- 研究(86370)
- 基金(84706)
- 家(71916)
- 国家(71167)
- 科学基金(64055)
- 社会(56161)
- 社会科(53375)
- 社会科学(53361)
- 省(46833)
- 基金项目(44595)
- 自然(41339)
- 自然科(40477)
- 自然科学(40470)
- 自然科学基金(39824)
- 教育(38643)
- 划(36629)
- 编号(35069)
- 资助(34424)
- 业(31630)
- 创(27350)
- 成果(26933)
- 部(25100)
- 重点(24904)
- 发(24527)
- 创新(24491)
- 制(23720)
- 课题(23037)
- 国家社会(22953)
- 期刊
- 济(96721)
- 经济(96721)
- 研究(53111)
- 中国(37036)
- 财(36069)
- 管理(35549)
- 农(32636)
- 科学(23990)
- 学报(23231)
- 农业(22895)
- 技术(19595)
- 业经(19358)
- 大学(18944)
- 学学(18176)
- 融(16941)
- 金融(16941)
- 教育(15886)
- 财经(15706)
- 业(14938)
- 经济研究(14338)
- 经(13659)
- 技术经济(12650)
- 财会(12409)
- 问题(12141)
- 世界(10437)
- 商业(10301)
- 会计(10285)
- 现代(10255)
- 贸(10168)
- 经济管理(8893)
共检索到287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亚兰 廖正非
企业在产品交付过程中实施不良质量成本转移有助于厘清质量责任,解决质量问题,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实施不良质量成本转移:一是要确认与计算不良质量成本;二是建立起不良质量成本转移的支撑机制;三是通过责任分解矩阵和相关流程的执行完成不良质量成本转移。
关键词:
不良质量成本转移 产品交付 质量改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自鸾 杨洋
一、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的博弈分析模型构建(一)模型构建的几个前提假定我们首先假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是“理性经济人”,由于行政管辖职能范围的大小不同,导致两者自身的利益追求和所要达到的行政目标也各不相同:(1)一方是中央政府,其目标是实现全国范围的效用最大化(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和社会福利、公共产品供给最大化);一方是地方政府,其目标是获得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葛京
本文以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含义,探讨了知识的属性及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指出经典的跨国企业理论并不能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擅长于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国际化阶段和组织学习的层次性提出了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组织学习管理的框架模型。
关键词:
国际化 知识 组织学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熊剑春
质量成本是管理的经济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进行归集、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仅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文章从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做好企业质量成本控制。
关键词:
制造企业 质量成本 成本控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质量成本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一、质量成本核算体系质量成本属于管理成本的研究范畴。企业应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进展、结合质量责任制改革,来开展质量成本核算,为推进质量责任成本控制服务。所以,企业拟建立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亚忠 李定安
本文在阐述了服务质量成本构成及核算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顾客满意条件下的最佳服务质量成本,并就服务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顾客满意 质量成本 服务企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团结 刘全山
在推行中国智能制造的背景下,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有效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进行核算、统计及管理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践,可以先行归集质量成本再结转至通行的会计科目中,或者在现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加质量成本辅助核算的形式及时归集相关质量成本,并统计无法通过会计核算计量的质量成本,从而全面及时反映企业质量成本状况。在质量成本有效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下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以有效提升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段远刚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障产品或服务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支付的费用以及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形成的质量损失,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等四部分构成。企业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质量体系管理能力等对于产品质量的保障和质量成本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一)研发环节的质量成本管理研发环节的质量成本管理常用工具有AQP(先进质量计划)。AQP管理的目标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段远刚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障产品或服务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支付的费用以及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形成的质量损失,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等四部分构成。企业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质量体系管理能力等对于产品质量的保障和质量成本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一)研发环节的质量成本管理研发环节的质量成本管理常用工具有AQP(先进质量计划)。AQP管理的目标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泱 王震强
随着质量标准 ISO9000和 QS9000在全球的逐步普及,质量成本作为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正日益受到关注,迄今有关质量成本的理论研究也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或立足于理论的评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或仅仅关注企业实践中的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摊等具体问题,没有置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下探讨质量成本的问题。本文基于实践的视角评说理论的发展,并从企业全局的角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福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帅雄 胡拥军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将完成1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如此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多少成本,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市民化过程中新增成本角度测算了该项任务完成所需要的包括义务教育成本、社会保险成本、住房保障成本和技能培训成本在内的各项公共服务成本,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工作需要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公共服务成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铁彪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新起
本研究对西部小微企业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金融缺口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以221家小微企业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在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备较好的资金融通能力比具备产业承接能力更为重要,其中,当前影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依次为信用等级、自有资本和经营状况。这与理想的配对融资思路相背离,为此,需要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金融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产业转移 金融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