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3)
2023(11294)
2022(9268)
2021(8661)
2020(7519)
2019(16577)
2018(16428)
2017(30955)
2016(16818)
2015(18970)
2014(18361)
2013(18093)
2012(16668)
2011(14517)
2010(15164)
2009(14596)
2008(15448)
2007(14529)
2006(13040)
2005(12067)
作者
(48106)
(40427)
(40420)
(37766)
(26016)
(19001)
(18059)
(15363)
(15099)
(14719)
(13756)
(13738)
(13271)
(12812)
(12542)
(12106)
(12049)
(11684)
(11681)
(11675)
(10179)
(9879)
(9834)
(9347)
(9287)
(9136)
(8935)
(8844)
(8195)
(8008)
学科
(87520)
(82849)
企业(82849)
管理(76147)
(69929)
经济(69837)
方法(28992)
业经(28272)
(28243)
(23176)
(22686)
财务(22657)
财务管理(22625)
企业财务(21481)
技术(20348)
数学(19945)
数学方法(19661)
(17649)
中国(17253)
农业(17054)
理论(16646)
(15976)
(15346)
(14253)
技术管理(13723)
经营(13554)
(13080)
企业经济(12816)
(12247)
银行(12222)
机构
学院(245040)
大学(240961)
管理(101923)
(100070)
经济(98021)
理学(85209)
理学院(84345)
管理学(83167)
管理学院(82687)
研究(75258)
中国(63996)
(51488)
(51289)
科学(44883)
(40791)
(40314)
财经(38949)
(38139)
中心(35323)
(35195)
研究所(33915)
业大(33560)
北京(32324)
(31979)
农业(31501)
经济学(29037)
商学(29018)
商学院(28754)
(28583)
财经大学(28482)
基金
项目(150677)
科学(120822)
研究(112154)
基金(109951)
(94418)
国家(93511)
科学基金(82699)
社会(72125)
社会科(68322)
社会科学(68304)
(60665)
基金项目(58201)
自然(53398)
自然科(52264)
自然科学(52251)
自然科学基金(51436)
教育(50879)
(49084)
编号(44264)
资助(43898)
(38033)
(36108)
成果(35909)
创新(34429)
重点(33418)
(32790)
(31836)
课题(30631)
(29778)
国家社会(29508)
期刊
(122755)
经济(122755)
研究(73148)
中国(54341)
管理(48163)
(46704)
(38272)
科学(34538)
学报(33900)
大学(26994)
(25995)
金融(25995)
农业(25954)
教育(25428)
学学(25398)
技术(24994)
业经(21254)
财经(20634)
经济研究(18006)
(17964)
(17836)
技术经济(15661)
问题(14694)
财会(14633)
会计(13409)
现代(13388)
科技(12974)
世界(12095)
(11987)
商业(11880)
共检索到389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鸣  
企业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慧资本构成了当代企业"资本三要素"。而人力资本、智慧资本概念的提出,本质上是从企业的微观视角提出"虚拟资本"问题。在当代企业的资本范畴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实体资本即物质资本为一方的"硬资本"和以虚拟资本即人力资本、智慧资本等为另一方的"软资本"两大部分。本文首次将虚拟资本的概念引入企业管理范畴,从管理创新的视角来看,当代企业的管理必须适应企业中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这种质的变化,以当代企业中的虚拟资本——人力资本、智慧资本作为管理创新的动力和目标,进而推动企业的全面管理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苑雅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虚拟企业是21世纪一个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对我国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虚拟企业的产生背景与条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差别。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宜全面推行虚拟企业的现状,提出要通过虚拟经营,如企业集团的虚拟化运作、组织机构的虚拟化精简、制造系统的虚拟化生产、多元经营的虚拟化发展等方式,进行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培中  罗永泰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虚拟型学习团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模式,为企业吸纳国内外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如玉   卓则良  
创新效率的提升是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数字经济时代下,通过虚拟集聚赋能企业创新效率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在城市数据,实证分析了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的深化能够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虚拟集聚可以通过管理成本降低的规模效应、企业间技术溢出的合作效应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可以正向调节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和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基于企业微观层面和政府补贴宏观层面的拓展研究发现,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政府补贴的背景有利于增强虚拟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晶  
“大而全”、“小而全”;技术创新速度慢;生产柔性差;对市场需求反应迟缓这些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积弊,医治好这些积弊,国有企业也就会生机盎然。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所谓虚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雷起荃  
马克思提出虚拟资本 (Fictitiouscapital)的思维方法 ,其目的在于指出 :虚拟资本是把信用当作资本 ,是幻想和虚假的资本 ,但这却包含了资本本身的扬弃 ,其结果却成了使资本主义生产超出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手段 ,也是引起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工具。今天出现的企业组织的形式———虚拟企业 (Virtualenterprise)中的“虚拟”则不含虚假之意 ,它是一个拥有多种功能的实体 ,生产知识、网络化、创新等是其几大特点。而虚拟国家是在知识经济兴起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出现的 ,是虚拟企业利益的代表并为其服务的工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秋明  李运强  
虚拟产业集群能否有效地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虚拟产业集群的管理创新。本文从集成管理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虚拟产业集群的概念、独特优势,并提出了虚拟产业集群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雪飞  
应运而生的虚拟企业的核心思想是共享资源,提高合作柔性和灵活性,实现多方互惠互利的目的。虚拟企业的发展和云制造技术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云制造技术良好的网络资源为虚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网络条件;虚拟企业网络技术的大量使用为云技术的推广添砖加瓦。传统企业刚性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合云制造下虚拟企业的发展,如何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摆在虚拟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云制造下,虚拟企业的筹资、投资、分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风险等方面都存在不够柔性化的地方,需要结合柔性化的特点和理论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云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新舟  阎维洁  何自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虚拟组织应运而生。虚拟组织中的知识创新从个人层面开始,通过个人——组织——组织间三个层面上主体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互动,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为了推动虚拟组织中的知识创新,必须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共享知识远景规划,为知识创新建立多种领域,利用合伙人之间的多样性、冗余信息促进知识创新,建立信任和增大透明度,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汝根  尹鹏飞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的核心是保护创新者的利益,产权激励制度是一种合理的方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制度设计原则是保证创新收益与风险的均衡。知识产权激励是产权激励的重要内容。对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不仅仅是企业内部人员的激励或者外围环境的激励,本文力图建立一个以企业作为分析边界的产权激励模式。对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从产权形式角度划分为虚拟和实体产权。企业主体虚拟产权包括以品牌价值增值权为体现的声誉收益权,企业内部成员虚拟产权体现为以影子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远期剩余索取权。从企业边界角度,内部产权激励中股权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用组织距离衡量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组织接近",在双寡头古诺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组织距离对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水平、产量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情况下,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越高,则企业联合利润越大;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都是其创新投入水平的增函数,但若逆需求函数的斜率较大,则不完全信息对不拥有完全信息的企业的影响较小。最后求得要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随着组织距离的加大而增加则企业的创新水平要满足的条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贵穴  
虚拟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组织形式、扩散机制并提出了虚拟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诵  
本文依据虚拟企业组织及行为特征,从系统分析角度构建了虚拟企业文化创新闭环系统,分析了虚拟企业文化柔性管理模式,并以案例讨论了虚拟企业进行文化创新获得成功的原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莞  谢富纪  
21世纪,虚拟现实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不可逆转,它成为企业提升人才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质及其在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模式,以及基于自主创新视角下虚拟培训模式的增值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卫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自创商誉一般不入账,外购商誉才在账面上反映。许多人认为企业自创的商誉也应当入账。因此对企业商誉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争议颇为激烈,尚未结果。本文试图结合虚拟资本的概念,论证目前企业商誉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并重新解释商誉的本质,以及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在性质上的区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