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5)
- 2023(11440)
- 2022(9276)
- 2021(8414)
- 2020(7173)
- 2019(15904)
- 2018(15753)
- 2017(30290)
- 2016(15958)
- 2015(17798)
- 2014(17845)
- 2013(17420)
- 2012(15698)
- 2011(13686)
- 2010(13739)
- 2009(13206)
- 2008(13093)
- 2007(11853)
- 2006(10529)
- 2005(9634)
- 学科
- 业(81097)
- 企(76149)
- 企业(76149)
- 济(69162)
- 经济(69069)
- 管理(67199)
- 方法(28431)
- 业经(28427)
- 财(26008)
- 农(24133)
- 数学(19974)
- 数学方法(19822)
- 务(19724)
- 财务(19701)
- 财务管理(19685)
- 企业财务(18652)
- 技术(18141)
- 农业(17733)
- 制(16395)
- 中国(15996)
- 理论(15459)
- 策(14533)
- 体(14446)
- 和(14366)
- 划(14052)
- 企业经济(12574)
- 经营(12459)
- 技术管理(12312)
- 贸(11741)
- 贸易(11737)
- 机构
- 学院(235965)
- 大学(229484)
- 管理(98022)
- 济(96588)
- 经济(94756)
- 理学(84317)
- 理学院(83534)
- 管理学(82393)
- 管理学院(81969)
- 研究(70745)
- 中国(56389)
- 财(48191)
- 京(47268)
- 科学(41955)
- 农(39455)
- 财经(37931)
- 江(36812)
- 所(34671)
- 经(34400)
- 业大(33539)
- 中心(32788)
- 农业(31105)
- 研究所(31061)
- 州(29027)
- 北京(28814)
- 经济学(28373)
- 商学(27847)
- 财经大学(27843)
- 商学院(27588)
- 范(27297)
- 基金
- 项目(154152)
- 科学(124644)
- 研究(115552)
- 基金(113877)
- 家(97945)
- 国家(97017)
- 科学基金(86305)
- 社会(75602)
- 社会科(71677)
- 社会科学(71660)
- 省(61611)
- 基金项目(60358)
- 自然(54968)
- 自然科(53844)
- 自然科学(53830)
- 自然科学基金(52962)
- 教育(51953)
- 划(49891)
- 编号(47106)
- 资助(44395)
- 成果(37695)
- 业(36435)
- 创(36080)
- 重点(33601)
- 部(33575)
- 发(32760)
- 创新(32737)
- 国家社会(31515)
- 制(31121)
- 课题(31044)
- 期刊
- 济(112540)
- 经济(112540)
- 研究(67081)
- 中国(45370)
- 管理(41508)
- 财(40994)
- 农(37621)
- 学报(33200)
- 科学(32145)
- 大学(25728)
- 农业(25699)
- 学学(24551)
- 教育(22746)
- 技术(22317)
- 业经(22080)
- 融(19452)
- 金融(19452)
- 财经(19082)
- 经济研究(17547)
- 经(16613)
- 业(15474)
- 问题(14208)
- 技术经济(13685)
- 商业(12579)
- 财会(12571)
- 现代(12345)
- 科技(11269)
- 贸(10979)
- 世界(10976)
- 版(10765)
共检索到352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向义 罗洪云 李秀成
[目的/意义]从弱连接关系视角探索企业内的个体从社交媒体网络中获取异质性知识的过程和机理,能提升个体异质性知识的获取效率。[方法/过程]界定了社交媒体的概念、特征及框架模型,阐述了异质性知识和弱连接关系理论;从弱连接关系视角构建了个体从社交媒体网络中吸收异质性知识的模型,并从分析社交媒体网络,确定弱连接关系、桥连接/结构洞,选择吸收异质性知识媒介和整合异质性知识四个阶段详细说明了模型的运行机理及实现过程。[结果/结论]案例分析表明,弱连接关系形成的桥连接/结构洞及其知识经纪人是个体从社交媒体网络获取异质性知识的主要媒介,本文构建的模型对提升个体获取异质性知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丰超 陈慧 杨强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文章探究企业社交媒体行为对网络嵌入治理的影响,即制造商企业不同社交媒体行为如何促进网络嵌入治理以及合作伙伴网络结构嵌入特点能否强化上述关系。文章以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合作关系为研究情境,从制造商角度收集308份问卷,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任务交互行为和关系交互行为均正向影响网络嵌入治理;经销商网络密度增强社交媒体任务交互行为对网络嵌入治理的正向影响,而与文章预期相反的是,经销商网络中心性无法增强社交媒体关系交互行为对网络嵌入治理的正向影响。文章丰富了跨组织关系管理领域关于社交媒体使用的讨论,并从社会网络层面关注跨组织关系治理问题,为企业寻求和建立一条新的跨组织关系治理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瑜 谢恩 陈昕
供应商网络的技术异质性为企业的知识获取提供了可能性。在供应商网络的情境下探讨以下2个问题:(1)技术异质性与企业知识获取的关系如何?(2)技术异质性与知识获取间的关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研究供应商网络技术异质性对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并选取供应商网络密度、关系强度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概念模型。基于202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技术异质性会促进知识获取;第二,关系强度与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异质性与知识获取的关系,网络密度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长玲 牌艳欣 荣国阳 范晴晴 郭凤娇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跨学科合作日趋普遍,准确把握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成为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前提。基于学术社交媒体弱关系结构识别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一方面有利于科研人员选择跨学科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对科学文献数据识别结果的补充。[方法/过程]以科学网为样本来源,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用户好友链接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用户—跨学科好友用户关系网络;其次,基于学者博文筛选能够代表学者主要研究对象、问题或方法的研究主题作为知识节点,基于好友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知识节点—跨学科相关知识弱关系网络;最后,构建合作潜力模型,识别最佳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结果/结论]识别发现“高被引论文—生态学理论”、“科研合作—波士顿矩阵”等是图书情报学跨学科合作知识组合,并分析它们的合作可能性与合作方向,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英 杨阁 谢彩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拥有越来越活跃的用户群体,在企业中社交媒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为探究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影响,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图、密度、中心度、网络凝聚性和网络平均距离五个方面分别对企业部门间、部门内使用社交媒体所形成的咨询网络、情感网络、情报网络、信任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企业部门间和部门内知识共享产生的有利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内社交媒体的合理使用、人员配置以及实现有效沟通提供对策和建议,以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社会网络 企业 知识共享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冬
本文以2011~2013年我国沪市A股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者异质性及股权异质性的角度,研究了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外部治理效应。经回归分析发现,当前媒体对上市公司报导数量越多,该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团队的平均年龄越大、男性管理者所占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发生;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规模越大、平均学历越低,越有助于减少盈余操纵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小虎 项保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可分为信息搜寻、知识吸收、创新与应用三阶段,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知识积累还取决于外在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网络通过关系要素、结构要素、社会资本等对吸收能力的搜寻、吸收和应用阶段都产生影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静 刘启凡 朱恒民 洪小娟 黄卫东
[目的/意义]为研究网络个体观点在人际社交网络和平台媒体信息共同影响下的演化情况,依据现实情景构建“静态—动态”二模连接机制,并引入动态智能信息推荐机制,对于研究个体在现实网络情景和社交平台技术下的观点变化情况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改进的DW模型,针对影响个体的两个群体分别构建静态和动态连接,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参数对群体观点演化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仿真软件运行结果分析发现,二模连接机制协同影响下的群体观点具有明显的分簇和聚合两个阶段,最终稳定观点趋向平台观点均值,连接数量、推送范围、信任度的变化对群体观点演化过程都有影响。
[期刊] 预测
[作者]
林舒进 庄贵军 黄缘缘
本文探讨企业的社交媒体导向和社交媒体能力对企业间合作的影响和中介机制。通过分析550家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结果发现:社交媒体导向和社交媒体能力对任务型和关系型交互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务型和关系型交互行为对企业间合作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务型和关系型交互行为分别在社交媒体导向、社交媒体能力与企业间合作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的贡献在于:第一,从企业间合作的角度出发,将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资源能力分为社交媒体导向和社交媒体能力。第二,探讨了社交媒体对企业间合作的影响和中间机制,这是过去研究没有涉及的内容。第三,首次采用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社交媒体导向和能力对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振华 黄林 郑大庆 黄丽华
员工知识共享对促进个体学习、团队合作、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构建企业社交媒体中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机理模型,收集358名员工借助钉钉共享知识的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区帮助动机显著促进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但组织帮助动机对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存在抑制作用;组织依恋对隐形和显性知识共享水平均有显著提升作用;社区归属感显著改善员工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社区归属感正向影响社区帮助动机进而间接促进员工隐性知识共享。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振华 黄林 郑大庆 黄丽华
员工知识共享对促进个体学习、团队合作、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构建企业社交媒体中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机理模型,收集358名员工借助钉钉共享知识的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区帮助动机显著促进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但组织帮助动机对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存在抑制作用;组织依恋对隐形和显性知识共享水平均有显著提升作用;社区归属感显著改善员工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社区归属感正向影响社区帮助动机进而间接促进员工隐性知识共享。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万明 陈关聚 陈艺灵
基于创新网络视角,运用知识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本文实证分析了知识异质性通过知识协同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知识协同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且在知识异质性和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协同间的倒U型关系均有显著调节效应,但契约治理的作用更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苗蕊 吕成戍 鲁颜
作为一种内部沟通与协作的工具,企业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对员工的绩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冲突等变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直是企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基于自2006年“企业2.0”的概念被提出到2021年6月间的54篇中英文实证研究文献,探究企业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的任务绩效、创新绩效、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生活冲突以及情绪耗竭这些行为与心理结果变量的影响,并探索其中潜在的调节变量。元分析的结果显示(1)企业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创新绩效间分别有中等强度和高度的正相关关系;(2)企业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生活冲突和情绪耗竭间有弱正相关关系;(3)员工使用企业社交媒体的目的是调节企业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员工个体结果间关系的关键的变量,社交媒体类型、国家地域文化和员工的职位也会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结论对调和以往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全面认识企业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员工行为和心理结果变量的影响机理,科学制定企业社交媒体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海华
农户间社会网络是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为了探寻在我国以亲疏差序原则为行为取向的"差序格局"下,社会网络强关系与弱关系如何对农业技术扩散产生影响,以有机大棚蔬菜种植为例,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考察农户个体的农业技术采用决策模式,并收集强弱关系作用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ABMS方法建立农业技术采用决策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从系统层面考察并比较强弱关系对农业技术扩散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社会网络关系数量、提高社会网络关系间的互惠互助水平,都能显著促进农业技术扩散;在这两个方面,强关系的作用远大于弱关系。然而,从触发农户采用意愿进而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角度来看,弱关系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王炳成
商业模式创新将会是未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却很少被研究。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员工知识吸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及员工的社会网络异质性在员工知识吸收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过程中,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对员工知识吸收和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测量,运用自我中心网络对员工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进行了测量。在108有效问卷的基础上,运用AMOS7.0软件,检验了相关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知识吸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员工社会网络异质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未达到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商业模式 人力资源 社会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研究
制造企业知识密集服务网络嵌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本地网络联系和全球网络联系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创新
吸收能力视角下隐性知识共享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以物流业为例
企业创新网络中关系强度、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知识资源视角
网络关系构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的调节作用
网络嵌入性与物流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