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6)
2023(10107)
2022(8239)
2021(7447)
2020(6368)
2019(13948)
2018(13674)
2017(27164)
2016(14138)
2015(15930)
2014(15294)
2013(15495)
2012(13801)
2011(12017)
2010(12346)
2009(11973)
2008(12240)
2007(11350)
2006(9973)
2005(9239)
作者
(39163)
(32896)
(32800)
(30638)
(21035)
(15362)
(14703)
(12604)
(12398)
(12023)
(10982)
(10907)
(10664)
(10362)
(10151)
(9774)
(9766)
(9505)
(9298)
(9212)
(8055)
(7990)
(7939)
(7572)
(7352)
(7295)
(7266)
(7148)
(6435)
(6425)
学科
(84424)
(80039)
企业(80039)
(74938)
经济(74868)
管理(65175)
方法(31537)
业经(29438)
(23566)
数学(23100)
数学方法(23007)
(22583)
技术(19974)
(19150)
财务(19138)
财务管理(19124)
企业财务(18130)
农业(16082)
中国(15677)
(14635)
(13712)
(13606)
理论(13083)
技术管理(13006)
产业(12890)
(12769)
企业经济(12746)
地方(12469)
(12142)
贸易(12132)
机构
学院(213885)
大学(204981)
(100970)
经济(99496)
管理(94199)
理学(80800)
理学院(80186)
管理学(79433)
管理学院(79053)
研究(62455)
中国(52584)
(46005)
(41520)
财经(36503)
(33097)
(32946)
科学(32412)
(30540)
经济学(30237)
(29872)
中心(28455)
商学(28408)
商学院(28159)
经济学院(27288)
业大(26808)
财经大学(26670)
研究所(26202)
(26068)
北京(25918)
经济管理(25900)
基金
项目(133175)
科学(109354)
研究(100883)
基金(99666)
(83554)
国家(82776)
科学基金(75489)
社会(68949)
社会科(65805)
社会科学(65792)
(53950)
基金项目(52593)
自然(47077)
自然科(46125)
自然科学(46116)
自然科学基金(45447)
教育(43889)
(42046)
资助(39842)
编号(39071)
(34109)
(33983)
创新(30791)
(29943)
(29312)
成果(28806)
国家社会(28632)
重点(28584)
(27899)
人文(26956)
期刊
(117414)
经济(117414)
研究(63173)
管理(43551)
(39972)
中国(39309)
(29055)
科学(25805)
业经(22700)
(22691)
金融(22691)
技术(22058)
学报(21636)
农业(19957)
财经(19541)
经济研究(18747)
大学(18206)
学学(17692)
(17119)
技术经济(15242)
问题(14940)
商业(13824)
(13685)
教育(12902)
现代(12345)
(12013)
财会(11582)
世界(11509)
经济管理(11153)
(10645)
共检索到324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和平  林卫斌  
2003年,中国生产占世界25%的产品,但在价值实现上仅占世界产值的3.8%。同年,美国用占其国内生产总值20%的实物性产品,实现了占世界33%的价值份额。世界民族经济之间产品份额与价值份额的"大分流"现象源出于产业形态的变更。过去15年间,大工业时代的产业链条沿其车间终端延伸,派生出了物流与调度(logistic and purchasing)、供应链系统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以及整合信息技术(integrated solution technology)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产业链条在新的业态形式上闭合,由大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羽涵  
"大数据"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产业链与市场构造的互动模式即将发生巨大的革新。本文旨在梳理全球价值链的已有理论成果,尝试构建企业、产业链的双层结构,综合提出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组织形势下产业链与市场构建的互动方法,从信息市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企业占据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爱贞  陈凤兰  何诚颖  
产业链的纵向联系是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以及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和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数据,探讨产业链国内关联和国际关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结构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链国内关联和国际关联与企业创新分别呈"U"型和倒"U"型关系;(2)产业链国际关联主要影响远技术距离行业和中、高人力资本水平企业的创新,近技术距离行业的创新主要受产业链国内关联影响;(3)在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态势下,一旦产业链受到冲击,短期内可能会抑制企业创新,且其创新影响具有结构性,主要对近技术和远技术距离行业以及中、高人力资本水平的企业有创新负效应,而发展国内产业链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其创新冲击。为此,中国当前既要在产业链国际合作中获取创新要素,也要大力发展国内产业链,增强自主创新以"技术补链"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以"市场固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世杰  李倩  
采用探索性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以三家具有典型产业链整合行为的电商平台企业为样本,动态化考察电商平台企业实施产业链整合的动机与方式,结果表明:电商平台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行为具有阶段差异性,即企业初创期进行产业链横向整合、成长期进行产业链纵向整合,成熟期进行"横向+纵向"的模块化整合,相应地,企业所处市场渠道也会发生变革,依次表现为渠道结构扁平化、渠道关系复杂化、渠道功能多样化;电商平台企业通过选择差异化的阶段成长策略(包括服务优化策略、核心能力策略与生态化策略),以实现快速成长;交易成本节约是产业链整合行为促使市场渠道发生变革的直接原因,也是电商平台企业能够利用产业链整合获取快速成长的根本原因,并且成本节约的具体内容也存在阶段性差异,即初创期主要表现为信息成本的节约,成长期有利于减少谈判成本和物流成本,成熟期则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包括融资成本在内的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因此,既要合理利用产业链整合行为加速电商平台企业成长,也要重视企业所处市场渠道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密切关注其市场份额的变化,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出现不利于市场正当竞争的行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宗武   叶振宇   张可云  
产业链龙头企业是超大规模市场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本文从集聚外部性的视角考察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超大规模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超大规模市场能够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相关的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共享和技术外溢效应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和超大规模市场调节效应的重要机制。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过程中,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中间品共享和技术外溢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但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力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探索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贵富  赵英才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中,每一个节点企业都无法完全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市场行为,而会受到产业链中其他企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产业链中节点企业的纵向关系,研究了产业链中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了节点企业间的知识流动模式,提出了节点企业加盟产业链的一般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立军  顾立人  
搞好企业的角色定位,是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需要。文章从产业链的不同形态入手,就企业如何在产品链、价值链、知识链等不同形态下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看法和建议,意在对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战略竟合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发  李萌萌  王强  王向丽  
各利益相关者间稳定的竞合关系是生态产业链(EIC)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生产型、运输型、消费型和分解型企业组成的生态产业链模式为研究基础,利用Shapley值法和动态博弈理论,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析EIC中利益相关者间竞合度,再结合与分解者的竞合度建立三维竞合空间,并依据竞合度大小将利益相关者竞合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为竞合关系研究提供了量化标准。最后,文章以鲁北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为案例进行分析,为鲁北生态工业园中各利益相关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及战略发展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范雨婷  
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企业韧性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企业韧性的产业链协同视角,在分析创新投入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后,利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对企业韧性影响。基准检验发现,创新投入与企业韧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发现,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影响企业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创新投入与企业韧性的“倒U型”关系在新冠疫情前的2007—2019年南方地区和2007—2021年的国有企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更加明显;相较于成长期的企业,处在成熟期的企业韧性对研发投入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链上游企业创新投入和韧性也呈现“倒U型”关系,且企业韧性具有产业链协同效应,上游企业韧性增强对下游企业产生正向溢出,提高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的韧性。本文以创新投入为切入点,丰富了企业韧性和产业链协同的研究思路,为中国产业链安全和韧性提升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朝良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才能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建立了存在一个上游企业和一个下游企业的产业链模型,分析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的四种情况,并通过Matlab分析四种情况下上下游企业和产业链利润与企业创新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一定的创新风险范围内,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会给产业链带来更高利润,且上游企业的创新效应高于下游企业,政府应积极支持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现代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正荣  王晶晶  
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回顾了以往学者对商业模式研究的文献,梳理了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以及创新的形成机制,但前人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分析商业模式框架以及与互联网联系紧密的产业,研究环保产业这样具有一定公益性的政策主导性产业相对较少。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提出节能环保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路径,推动环保产业竞争条件下的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明   杨德明  
如何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精确对接与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本文在构建全产业链布局数量与金额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全产业链布局赋能企业创新产出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产业链布局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而行业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牵引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全产业链布局主要通过拓展企业拥有的资源范围和优化资源整合能力来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异质性分析表明,代理成本较低、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在实施全产业链布局时,其创新产出效果更为显著。本文探索了如何通过调整企业边界决策以谋求创新这一问题,也为垂直整合经济后果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于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孝德  
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创造了日本经济辉煌的日本企业制度,在90年代以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却表现出对应迟缓,弊端凸现。要分析日本企业制度兴衰的原因,有两大因素必须考虑:一是必须从日本的文化来研究日本企业的制度形成。具有高度团队精神的日本企业制度,是由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依附关系与市场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二是必须从日本企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时代关系中来解释日本企业的兴衰。80年代以前是制造业发展的时代90年代以来是新经济时代。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应当从没有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建立起新的企业制度的方面去寻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莉娟  王晓东  张昊  
产业链布局对于企业效率实现具有重要的先行决策意义,而国有企业还同时面临着区别于一般性企业的功能约束和资源特点。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在消费品行业中选取6家国有企业,依据其是否具有重要功能加以分类,并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考察其效率实现机制。结果发现,承担稳市场、保供给等特定任务的国有企业为履行职能而采取的上游环节控制,使之同时拥有了可以带来竞争优势的独占性资源,并能在功能实现与效率提升之间形成积极反馈;处于充分竞争中的国有企业在锁定产业链主营业务环节并构建交易网络之后,凭借独有的资金优势将部分核心资源内部化,能够增强其对上下游的影响力并促成有利于提升竞争能力的纵向合作。在当前"分类改革"背景下,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屹然   胡晓   张博  
为推动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双向融合,采用调研数据结合主观指标评分的方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3092家专精特新类企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潜在融合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快速识别新知识与技术、快速融合新技术与自身技术、快速处理合作技术问题、快速感知合作伙伴技术变化四个维度形成创新链;通过增强核心技术自有率、增强核心技术先进性、提升市场认可度三个维度转化创新链;最终通过提升行业影响力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比两个维度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