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2)
2023(14345)
2022(12363)
2021(11563)
2020(9810)
2019(22481)
2018(22477)
2017(43352)
2016(23795)
2015(26740)
2014(26849)
2013(26574)
2012(24184)
2011(21379)
2010(21409)
2009(19845)
2008(19860)
2007(17734)
2006(15637)
2005(13908)
作者
(68094)
(56170)
(56000)
(53039)
(36055)
(26965)
(25531)
(22110)
(21295)
(20509)
(19265)
(18873)
(18045)
(17885)
(17144)
(16952)
(16903)
(16749)
(16058)
(16048)
(13968)
(13868)
(13571)
(13010)
(12771)
(12628)
(12481)
(12357)
(11237)
(11215)
学科
(97673)
经济(97543)
(94400)
(86145)
企业(86145)
管理(84883)
方法(44368)
数学(34482)
数学方法(34106)
业经(31742)
(31226)
(30085)
(23535)
财务(23468)
财务管理(23430)
中国(22706)
企业财务(22191)
农业(21332)
技术(20197)
理论(20193)
(19115)
(18722)
(18131)
地方(17936)
(17074)
贸易(17065)
(16963)
(16510)
(16343)
环境(14363)
机构
学院(340477)
大学(335396)
管理(139814)
(132847)
经济(129891)
理学(120290)
理学院(119031)
管理学(117199)
管理学院(116598)
研究(104119)
中国(80486)
(71491)
科学(64569)
(63049)
(53803)
(52235)
(51558)
财经(50360)
业大(49500)
中心(47539)
研究所(46999)
(45598)
北京(45010)
(42758)
师范(42392)
(42120)
农业(42109)
经济学(38229)
(37937)
商学(37910)
基金
项目(224284)
科学(176460)
研究(168230)
基金(160941)
(138116)
国家(136797)
科学基金(119243)
社会(104022)
社会科(98340)
社会科学(98314)
(89558)
基金项目(85994)
自然(77625)
教育(76853)
自然科(75816)
自然科学(75800)
自然科学基金(74475)
(73245)
编号(70609)
资助(66020)
成果(56444)
重点(49085)
(48810)
(48647)
课题(47808)
(47453)
创新(44743)
项目编号(44046)
(43622)
科研(42425)
期刊
(152732)
经济(152732)
研究(98941)
中国(63019)
管理(55451)
(51942)
(49726)
学报(48556)
科学(46058)
教育(38660)
大学(37253)
学学(34986)
农业(34685)
技术(32208)
业经(28082)
(27419)
金融(27419)
财经(24307)
经济研究(22652)
(20784)
(20087)
问题(19527)
技术经济(18562)
图书(17835)
现代(17356)
财会(17137)
商业(16553)
理论(16448)
科技(16209)
(15050)
共检索到500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英  刘海宁  
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组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如何适时地正确理解、把握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现代管理理论中有关组织与员工关系入手,重点比较分析了当今世界十分具有代表性和成功性的日本、美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阐述了根据现有的中国国情,应借鉴与提倡日本模式,从而把中国企业与员工关系引向良性发展轨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畅铁民  
员工在特定的工作关系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技能并取得良好的绩效;员工认同的企业使命是促发员工持续提高绩效的主要动力;管理阶层在运用企业使命提高员工绩效过程中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金山  李华中  郭伟琦  
执行是所有组织,特别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管理问题之一。没有执行力,企业就没有了竞争力。执行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地域文化对执行的影响,提出了中国企业建立执行文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素珍  
核心员工是人力资源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他们的去留对饭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就成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留住核心员工,要采取科学的招聘策略、设计多元化的薪酬福利制度、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培育优秀的饭店企业文化等措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勋亮  闫丽杰  谢礼珊  
本文在论述服务性企业员工与服务品牌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员工品牌破坏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如何识别潜在品牌破坏者、如何预防应对品牌破坏行为等管理措施,为服务性企业内部品牌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利华  
非正式员工群体在我国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群体的雇佣可为企业节省人工成本带来丰富的市场信息。因此,非正式员工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同所有正式员工一样,有需求、有追求目标,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关注和激励。由于非正式员工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对其采取激励方式应有针对性。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现状,针对非正式员工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保持非正式员工群体的稳定性,激励其创造性,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柳善甫  卢泓樾  
运行部员工评价的必要性及现状通过全方位评价,为员工年度评价、评先评优提供参考;通过评价,充分发掘员工的长处;通过评价,发现员工的不足,为员工成长提供参考意见及方向,推动员工进步。继而通过促进员工成长,提升企业实力,是员工全方位评价的最终目的。发电企业员工除员工的本职工作所规定的任务外,部门下达的其他各项外延任务,也需部门员工完成。这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洪莉  
本文以拥有典型"80后"员工队伍的Z企业为例,通过对其员工工作行为模式的分析,找到了导致员工流失率偏高的影响因素,并对"80后"员工的保留策略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世家  
我国石油行业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其中石油企业对整个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新生代员工已经大量进入职场,管理层需要探究这些员工特点进行改革。石油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需要进行深度的调整,为此需要对石油企业的整体布局进行系统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爱玲  
知识员工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知识员工在个人、工作、心理、行为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而企业在激励过程中,常常忽视这些特征,采取与非知识员工相同的激励办法。对知识员工的有效激励策略包括: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和物质激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传裕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知识型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也将转向知识性管理。如果对这类员工再采用传统的以物质为主的激励方法,将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文根据差别化激励理论的有关内容,通过对知识型核心员工的行为动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工作激励和持股激励等激励方式,以期对企业的知识型核心员工进行更为有效的激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纪霞  
企业内部员工的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系。本文以现有晋升机制为分析起点,具体阐述了各种机制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维政  张燕  
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国内的学术界对此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文章探讨了中国企业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危害,并提出了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冼静  张昊民  
知识经济要求企业改变传统观念,建立知识型企业,而知识型企业的员工因为具有与传统企业员工不同的特点,因此对其激励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剖析知识型企业及其员工的特点入手,阐述对其进行激励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从企业环境、工作本身和物质报酬三个方面提出激励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光学  
并购作为企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的推动下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企业之间的并购战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燃起硝烟。故而,研究企业并购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在制定企业并购成长战略时,考虑并购与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能够极大提高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成长发展的成功率,对企业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