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6)
- 2023(11684)
- 2022(9666)
- 2021(8773)
- 2020(7410)
- 2019(16486)
- 2018(16186)
- 2017(30986)
- 2016(16642)
- 2015(18305)
- 2014(18239)
- 2013(17824)
- 2012(15953)
- 2011(14001)
- 2010(14407)
- 2009(13919)
- 2008(14313)
- 2007(13227)
- 2006(11771)
- 2005(11065)
- 学科
- 业(86834)
- 企(81627)
- 企业(81627)
- 管理(74716)
- 济(68536)
- 经济(68419)
- 财(29005)
- 业经(28434)
- 方法(27223)
- 农(24356)
- 务(22089)
- 财务(22069)
- 财务管理(22045)
- 企业财务(20965)
- 制(20956)
- 技术(20109)
- 数学(18997)
- 数学方法(18848)
- 农业(17665)
- 中国(17436)
- 体(15588)
- 划(15298)
- 策(15070)
- 理论(14946)
- 技术管理(13798)
- 体制(13638)
- 和(13439)
- 经营(12888)
- 企业经济(12657)
- 银(11811)
- 机构
- 学院(242382)
- 大学(235933)
- 济(102055)
- 经济(100047)
- 管理(99479)
- 理学(84786)
- 理学院(84069)
- 管理学(83092)
- 管理学院(82631)
- 研究(73222)
- 中国(60073)
- 财(52659)
- 京(48388)
- 科学(41431)
- 财经(40413)
- 农(40257)
- 江(38807)
- 经(36518)
- 所(35828)
- 业大(34026)
- 中心(33814)
- 研究所(31646)
- 农业(31399)
- 经济学(30330)
- 北京(30016)
- 州(30008)
- 财经大学(29627)
- 商学(28880)
- 商学院(28636)
- 经济学院(27235)
- 基金
- 项目(153617)
- 科学(123244)
- 研究(114779)
- 基金(112309)
- 家(96399)
- 国家(95507)
- 科学基金(84450)
- 社会(75042)
- 社会科(71135)
- 社会科学(71121)
- 省(62483)
- 基金项目(59573)
- 自然(53817)
- 自然科(52639)
- 自然科学(52626)
- 教育(52107)
- 自然科学基金(51801)
- 划(50202)
- 编号(44663)
- 资助(44347)
- 创(39195)
- 业(37227)
- 成果(35664)
- 创新(35541)
- 制(35152)
- 重点(34056)
- 部(34031)
- 发(32823)
- 课题(31460)
- 国家社会(31009)
- 期刊
- 济(122557)
- 经济(122557)
- 研究(71839)
- 中国(51920)
- 财(46947)
- 管理(46412)
- 农(39262)
- 学报(32385)
- 科学(32068)
- 农业(26636)
- 大学(26118)
- 学学(25026)
- 融(24501)
- 金融(24501)
- 技术(24418)
- 教育(22276)
- 业经(22071)
- 财经(21411)
- 经(18471)
- 经济研究(18301)
- 业(16704)
- 问题(15110)
- 技术经济(14614)
- 财会(14155)
- 科技(13508)
- 现代(13117)
- 会计(12139)
- 商业(11654)
- 世界(11318)
- 经济管理(11172)
共检索到372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卓
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对创新型人力资本激励程度的高低以及激励机制运行是否有效都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进程和方向。本文分不同生命阶段,分析了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激励目标、激励环境和激励方式组合,形成了企业不同生命阶段创新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关键词:
创新型人力资本 激励机制 生命阶段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虞群娥
从 2 0世纪 3 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首创人力资本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已成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 ,人力资本的经济特征 ,决定了人力资本对个人功利性货币、非货币收入追求的无可争议性 ;结合中国金融企业面对WTO的人才战略 ,笔者认为应从薪酬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感情机制四个方面来设计中国金融企业人力资本有效激励机制。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激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淑妮
一、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1998年11月在里昂举行的八国(美、英、法、德、日等)经济管理研究会议上,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由此可见,在当今人力资本管理中,物质激励仍是一种重要手段。首先,改善薪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一是用拉开档次的方法将同样的总工资水平制造出最高工资来,并且高报酬者是不断变化的;二是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华为集团所需人才一旦被聘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俊丽 盖凯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民营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由家族企业迅速转向现代企业。这要求传统民营企业在改变家族管理模式过程中,抓住一个突破口———激励,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新型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建立的重点是以产权激励为特征的长期激励机制。只有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才能在制度安排上最终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萍萍
风险企业作为一种知识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开始上升为主导地位。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在风险企业中主要表现为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专有性及专用性三大特征。基于此,风险企业设计的激励机制应不同于一般企业,如赋予风险企业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采用具有期权性质的分期投资方式以及追求良好的声誉效应等机制。
关键词:
风险企业家 人力资本 激励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缪荣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特征分析认为,即使委托人通过契约化的形式赋予代理人部分的企 业所有权,仍 然无法完全解决企业中代理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然后,通过对“进 入权”理论的阐述 ,认为非契 约化的“进入权”的合理配置是一种新的有效激励代理人进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机制。最后本文认为,在企业实践中,契约化的所有权安排和非契约化的“进入权”的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
关键词:
进入权 所有权 人力资本 专用性投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雅萍 黄美娇
科研团队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动力,保证企业持续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高科技企业的契约特性及其人力资本价值,根据科研团队的特性,提出相应的激励机制设计,以期实现最优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人力资本价值 科研团队 激励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崔雨珍 陈媛媛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简单地认为产权即是所有权,是所有权体系中特定条件下的一组权利,如交易权、支配权、代理权、分配收益权、使用权、经营管理权等。推而广之,人力资本产权可以定义为一组权利集合,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力的总称,本质上反应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分离性、权利相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柳云龙
市场经济中决定企业胜衰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制度、人才和技术。在技术创新中技术人员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应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励技术人员。目前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改革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应侧重对其成果的奖励,完善企业薪酬体系,加强企业产权激励。
关键词:
技术人员 激励 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炤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史美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山水
激励是为了创新,没有激励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的激励机制就会阻碍创新,只有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才能在制度上最终解决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既是对浙江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运行的总结,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而要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激励的机制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薪酬奖金激励、福利激励、产权激励、晋升激励、知识激励、情感激励、危机激励等,企业究竟采取何种激励机制,以及各种方式如何整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程度不一,也是企业在实践中难以把握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世君 沈路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切入点,认为参与企业的资本家和企业家、经理都可以根据各自的财产所有权而享有企业所有权,并且只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权对应才能有效发挥产权激励作用。而目前企业中产权"错位"已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创造。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新经济时代,应通过强化财务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和提高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使两权逐渐对应,以发挥产权激励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君 刘伟 游静
异构信息系统集成建立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但项目主体因知识创新投入不能有效补偿而消极参与知识创新,构建有效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成为必然要求。文章将知识创新划分为知识共享、集成方案制定以及集成方案实施三阶段,将传统的两阶段锦标激励演变为针对知识创新的三阶段锦标激励,提出分阶段激励、分阶段确定奖励比例以及分阶段确定奖励额度的激励机制。最后介绍这一机制的应用案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建昌 魏海燕
企业中的各种人力资本都有权参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依据是他们各自在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剩余权配置的重点应该和该阶段核心人力资本的作用相匹配,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分享的企业剩余权应该不同,同一人力资本在不同阶段分享的企业剩余权也应该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