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0)
- 2023(10839)
- 2022(8824)
- 2021(8196)
- 2020(7018)
- 2019(15366)
- 2018(15302)
- 2017(28518)
- 2016(15419)
- 2015(17419)
- 2014(16689)
- 2013(16642)
- 2012(15037)
- 2011(13123)
- 2010(13665)
- 2009(12894)
- 2008(13597)
- 2007(12747)
- 2006(11473)
- 2005(10579)
- 学科
- 业(85625)
- 企(81555)
- 企业(81555)
- 管理(73051)
- 济(64219)
- 经济(64140)
- 业经(27817)
- 方法(26377)
- 财(25852)
- 技术(22728)
- 农(21957)
- 务(21036)
- 财务(21009)
- 财务管理(20984)
- 企业财务(19894)
- 数学(17614)
- 数学方法(17432)
- 农业(16284)
- 制(16125)
- 中国(15405)
- 理论(15271)
- 策(15107)
- 划(14794)
- 技术管理(14340)
- 和(13560)
- 经营(13248)
- 企业经济(12685)
- 体(12027)
- 决策(10784)
- 银(10610)
- 机构
- 学院(224245)
- 大学(218331)
- 管理(96139)
- 济(92583)
- 经济(90678)
- 理学(80411)
- 理学院(79629)
- 管理学(78726)
- 管理学院(78265)
- 研究(68617)
- 中国(57467)
- 京(46593)
- 财(45937)
- 科学(40498)
- 江(37840)
- 农(36852)
- 财经(34891)
- 所(34460)
- 中心(32083)
- 经(31571)
- 业大(30797)
- 研究所(30671)
- 州(29470)
- 北京(29087)
- 农业(28748)
- 商学(27369)
- 商学院(27112)
- 经济学(26337)
- 范(25512)
- 财经大学(25432)
- 基金
- 项目(139952)
- 科学(112665)
- 研究(105686)
- 基金(101687)
- 家(87390)
- 国家(86551)
- 科学基金(76764)
- 社会(67859)
- 社会科(64474)
- 社会科学(64457)
- 省(57205)
- 基金项目(53971)
- 自然(49107)
- 自然科(48078)
- 自然科学(48067)
- 教育(47612)
- 自然科学基金(47333)
- 划(45953)
- 编号(41950)
- 资助(39603)
- 创(36644)
- 业(35419)
- 创新(33136)
- 成果(33115)
- 重点(31262)
- 部(30574)
- 发(30477)
- 课题(29001)
- 制(28420)
- 国家社会(27920)
- 期刊
- 济(113094)
- 经济(113094)
- 研究(66123)
- 中国(50694)
- 管理(45891)
- 财(42056)
- 农(34767)
- 科学(30935)
- 学报(28764)
- 技术(25397)
- 农业(23899)
- 教育(23645)
- 大学(22942)
- 融(22265)
- 金融(22265)
- 学学(21628)
- 业经(20273)
- 财经(18045)
- 业(17214)
- 经济研究(16476)
- 经(15771)
- 技术经济(15736)
- 财会(13644)
- 问题(13419)
- 科技(13390)
- 现代(12736)
- 会计(12437)
- 商业(11318)
- 世界(11060)
- 经济管理(10745)
共检索到355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邢军
本文研究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过程的“钝化”现象及其成因,认为现代民营企业要突 破“钝化”,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或管理创新,必须依靠各种创新的整 合作用,特别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有效整合,必须以技术创新迎接来自企业外部的压力 ,而以管理创新协调企业内部的矛盾,形成对外张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 钝化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海运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洪云 林向义 罗杰 刘闯
在阐述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知识整合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动力机制模型,从个体微观、团队中观和企业宏观的维度阐述了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个体微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做好个体目标规划和提升个体自我效能;团队中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提供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团队人员构成和协调团队成员工作;企业宏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建立包容性企业文化和科学的激励体系;三者协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体实现创新目标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桂菊 李斌 夏冰
本文基于两家本土代工企业的探索性研究表明,代工企业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创新投入,并通过合作研发、"先模仿后赶超"以及创业学习等战略创业行为规避资金、人才短缺的瓶颈,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企业家创新理念与机会感知能力是代工企业实施上述战略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鼓励创新、务实执着的企业文化强化,调节了代工企业战略创业行为与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代工企业 技术创新 能力突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世葵 宋化民
一、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技术创新是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发展、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它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据科学家的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吉昌 龙静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中间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并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中间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提高,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吸收能力、促进企业适应能力驱动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在数字金融发展较好的情况下,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装备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薛红志 张玉利
主导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经历了技术劣势后,这种劣势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劣势取决于突破性创新的破坏幅度。如果新技术只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没有破坏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改进;如果新技术同时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下滑。正是由于大量突破性创新属于前者并且主导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的互补性资产,开发了突破性创新的新进入企业只能与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分享创新利润。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互补性资产 企业间合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可 高庆昆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方式,为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协同整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广利
伴随低碳经济发展,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企业缓解环境规制高压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由机制检验可知,低碳试点政策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因企制宜”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助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鲍步云
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是参与激烈国际竞争、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的必要条件。有效地突破技术创新,需要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明确技术创新的内容和有利条件;组织技术创新团队实行团队创新,引进竞争机制,引导和激励创新团队,完善技术创新制度建设;选择和确立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创建技术创新联盟,适度增加科研投入,规范技术创新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团队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自银
以转换机制为突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倪自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竞争的主体。当今我们正处在经济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面对来自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在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发适销对路并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鉴于突破性技术创新非连续和突变性的特点,产品性能比主流市场上已定型的产品差、市场规模难以预测等自身特点,加之外界组织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成熟企业在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时,面临着诸如技术识别能力、投资决策模型、市场营销过程、主流用户、组织结构适应性、资源缺乏和分配、组织决策层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困境。通过剖析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技术突破轨道图的技术识别、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技术开发的二元组织、目标客户的市场地位、灵活的联盟战略、宽松扶持的政策环境以及全面的技术支持等对策,为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成熟企业 突破性技术创新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