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4)
- 2023(15358)
- 2022(13177)
- 2021(12281)
- 2020(10694)
- 2019(23605)
- 2018(23469)
- 2017(45334)
- 2016(24853)
- 2015(27911)
- 2014(27804)
- 2013(27558)
- 2012(25246)
- 2011(22585)
- 2010(22737)
- 2009(21450)
- 2008(21463)
- 2007(19013)
- 2006(16967)
- 2005(15424)
- 学科
- 济(102033)
- 经济(101871)
- 业(97288)
- 管理(89575)
- 企(88355)
- 企业(88355)
- 方法(45035)
- 数学(35215)
- 数学方法(34811)
- 财(34101)
- 业经(32783)
- 农(31828)
- 务(24509)
- 财务(24441)
- 财务管理(24408)
- 中国(24239)
- 制(24229)
- 企业财务(23154)
- 农业(22178)
- 技术(20474)
- 学(20422)
- 理论(19677)
- 和(19287)
- 划(18168)
- 体(17939)
- 地方(17813)
- 策(17002)
- 贸(16906)
- 贸易(16897)
- 易(16385)
- 机构
- 学院(362811)
- 大学(361443)
- 管理(146639)
- 济(143468)
- 经济(140399)
- 理学(126228)
- 理学院(124878)
- 管理学(122961)
- 管理学院(122304)
- 研究(117526)
- 中国(89622)
- 京(77282)
- 科学(72774)
- 财(70389)
- 农(61706)
- 所(59529)
- 财经(55546)
- 江(55009)
- 业大(54401)
- 研究所(53816)
- 中心(52387)
- 经(50349)
- 农业(48561)
- 北京(48394)
- 范(45265)
- 师范(44842)
- 州(43760)
- 院(42492)
- 经济学(42182)
- 财经大学(41024)
- 基金
- 项目(241643)
- 科学(190987)
- 研究(178009)
- 基金(176138)
- 家(152566)
- 国家(151225)
- 科学基金(131076)
- 社会(111789)
- 社会科(105815)
- 社会科学(105788)
- 省(94964)
- 基金项目(93721)
- 自然(85674)
- 自然科(83679)
- 自然科学(83658)
- 自然科学基金(82196)
- 教育(80686)
- 划(79037)
- 编号(72557)
- 资助(71922)
- 成果(59054)
- 重点(53506)
- 部(53210)
- 创(52362)
- 发(50784)
- 课题(49505)
- 创新(48289)
- 制(47347)
- 业(46407)
- 科研(46005)
- 期刊
- 济(164863)
- 经济(164863)
- 研究(107247)
- 中国(68452)
- 管理(58108)
- 农(57697)
- 财(57359)
- 学报(56141)
- 科学(52686)
- 大学(42819)
- 学学(40539)
- 农业(39840)
- 教育(37209)
- 技术(32013)
- 融(31253)
- 金融(31253)
- 业经(28570)
- 财经(27683)
- 经济研究(24533)
- 经(23607)
- 业(22086)
- 问题(21330)
- 技术经济(19091)
- 现代(17905)
- 科技(17456)
- 理论(17338)
- 版(17333)
- 财会(16957)
- 图书(16412)
- 商业(16056)
共检索到536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加元 顾瑞
企业"病毒"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和破坏,而企业组织免疫系统则有助于预防和消灭企业"病毒",使企业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本文借鉴免疫学和组织免疫系统的研究成果,从企业"病毒"的传染特性角度,对企业"病毒"的类型进行了分类,系统分析了企业"病毒"的传染机制和传染方式,最后,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角度,讨论了企业实施"病毒"免疫的路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锦旋 李婷婷 池晓娟 陈吉龙 王松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一种大型的DNA病毒.非洲猪瘟(ASF)是由ASFV引起的猪烈性传染病,能造成感染家猪全部死亡.ASF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列的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因为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ASF一旦暴发极难根治,即使采取扑杀等措施也存在二次暴发的风险.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迫在眉睫.已有研究发现,ASFV能够编码多个调控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蛋白,如DP96R、I329L、A238L和A528R等,这些蛋白在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这些蛋白调控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及缺失这些蛋白编码基因的疫苗在临床上的表现,以期能对ASFV的防治有所启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剑波
本文采用威胁与问题导向的视角,从组织层面研究认知对组织免疫行为和组织健康的影响,解释组织为什么不能适应动荡或复杂环境的深层原因。基于"组织认知—免疫行为—健康结果"的逻辑,本文提出了组织认知影响免疫行为和组织健康的机制模型——即认知的三个维度,价值判断、认知动机和认知多样性影响组织的中枢、专职、周边三个层次免疫子系统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与水平,进而影响组织健康状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验证了相关的命题。研究结果显示,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认知动机、丰富多样的知识正面影响企业的免疫行为,促进组织健康。组织的价值观是影响企业免疫行为和组织健康的关键认知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组织认知对组织免疫与健康的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盛蓉 宋艳华 胡波 范志宇 姜平 薛家宾 魏后军 王芳
为了研究RHDV病毒样粒子作为载体提呈外源B细胞表位的能力,以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为载体,构建携带FMDV B细胞表位(FMDV VP1 B细胞表位200~213aa)的VP60嵌合蛋白,研究外源基因对VP60蛋白的表达、病毒样颗粒(VLPs)的装配及免疫原性的影响。分别在RHDV衣壳蛋白的C端、N端、306和307位氨基酸之间插入外源B细胞表位(FMDV VP1 B细胞表位200~213aa),得到嵌合VP60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嵌合蛋白,分别命名为VP60-2F、VP60-306F和VP60-578F。经IFA、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茂 郭万柱 徐志文 王小玉 李云云
为了构建和筛选良好的猪乙型脑炎和猪细小病毒的核酸疫苗,并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用重叠PCR法把PPV VP2和JEV E10连接,再将扩增的IFN-γ连入构建载体pcDNA.VEI使其共同表达。用脂质体将pcDNA.VEI介导入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的体外表达。用pcDNA.VEI和不表达IFN-Κ的pcDNAZ.VE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立PBS、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和pcDNA3.1空白质粒免疫对照组。共免疫两次,间隔2周检测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通过鉴定核酸疫苗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其转染的Vero细胞。该核酸疫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巧玲 陈溥言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gB基因插入鸡痘病毒 (FPV)中 ,构建了含有MDV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FPV)。用rFPV、HVT冻干苗、rFPV +HVT疫苗分别免疫 1日龄AA肉用雏鸡 ,于 8日龄攻毒后观察疫苗免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HVT、rFPV、HVT +rFPV疫苗免疫组比攻毒对照组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短 ;上述 3种疫苗免疫后用京 1株MDV(vMDV)攻毒 ,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处于较高水平 ,而攻毒对照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弱 ,两者差异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新 郭万柱 周婷 徐志文 王印 王小玉
【目的】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疫苗,并对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将PCV2ORF2基因从pMD-ORF2*质粒(包含PCV2 SCH A株ORF2基因)酶切回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ORF2,对该质粒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将pcDNA-ORF2转染IBRS-2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将构建好的pcDNA-ORF2制成核酸疫苗,按100μg/只腿部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白鼠,同时设pcDNA-3.1(+),PCV2全毒和PBS为对照,共免疫2次,间隔2周。分别于首免后第14天和56...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2基因 核酸疫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裴 张娟 舒金琪 施杏芬 FAHD 舒建洪 钱泓
【目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1-NTD蛋白,研究其免疫原性,为基于PEDV S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PEDV S1-NTD基因,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 Dual PEDV S1-NTD和重组穿梭质粒Ac-PEDV S1-NTD。将Ac-PEDV S1-NTD转染sf9昆虫细胞,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将P2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空斑试验测定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1,1和3的P2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并在感染后1,2,3,4和5 d收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空斑试验分别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和重组杆状病毒的增殖情况。将MOI为0.1的P3代重组杆状病毒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以注射PBS、空载体Bacmid和PEDV商业疫苗为对照组,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分离其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PEDV特异性抗体的水平;于首免后35 d剖取小鼠脾脏,分离其淋巴细胞;PEDV刺激后,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PCR扩增获得了约738 bp的PEDV S1-NTD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 Dual PEDV S1-NTD、重组穿梭质粒Ac-PEDV S1-NTD和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细胞内成功表达了重组PEDV S1-NTD蛋白,且杆状病毒以MOI为1感染sf 9细胞后在第3天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在首免后35 d,重组杆状病毒免疫组小鼠血清效价达到最高值,为1∶5 000,与商业疫苗组效价一致;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PEDV的刺激也发生了显著增殖(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EDV S1-NTD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俭伟 赵宏坤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杨宏军 仲跻峰
制备了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以小鼠和兔子为模型检测其免疫原性。将本室分离鉴定的牛轮状病毒野毒株(CHLY株)在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上增殖,制备病毒抗原液。当病毒的感染力达到106TC ID50/mL以上时,甲醛灭活,并分别制备油乳佐剂疫苗和铝胶佐剂疫苗,然后免疫试验动物,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免疫后所有免疫组均产生了高水平IgG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兔免疫试验中,免疫组母兔产下仔兔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牛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制备的牛轮状...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灭活疫苗 免疫原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索钰杰 林格 江南 李逸群 范玉顶 刘文枝 孟彦 薛明洋 曾令兵 周勇
为了探明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力,采用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BPL)灭活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ma cyprini,EPC)内增殖的大鲵虹彩病毒(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 GSIV),制备成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利用免疫剂量为1.0×10~6 TCID_(50)/mL的灭活疫苗腹腔注射健康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结果显示:一次单剂量注射、单剂量重复注射和超剂量注射后,大鲵的行为和摄食均正常,未见不良反应,证明了制备的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用不同剂量的疫苗(0.1、0.2、0.3、0.4、0.5 mL/尾)免疫健康大鲵,在免疫后第28 d用GSIV进行攻毒,当免疫剂量为0.1 mL/尾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44.44%,其它4种免疫剂量的相对免疫保护率相似,均高于70%。大鲵在免疫后7 d已开始产生免疫应答,21 d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252.48±28.01。在免疫后两周内,MyD88基因、TLR9基因和MHCIIA基因均显著上调。免疫后150 d进行攻毒实验,大鲵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2.5%。二次免疫实验中,大鲵分别在第一次免疫7、14、21、28、56 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结果显示,第一次免疫21 d后进行二次免疫,其血清抗体效价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在最高水平,最高血清抗体效价为274.37±25.23,第二次免疫后的第150 d用GSIV进行攻毒,存活率为86.67%。研究结果表明,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最佳免疫方式为腹腔注射疫苗0.2 mL/尾后,21 d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剂量为0.2 mL/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明凡 崔保安 陈红英 张素梅 魏战勇 李祥瑞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河南长葛株gD基因重组到鸡痘病毒基因组中,获得了能高效表达糖蛋白D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D)。将rFPV-gD经皮下刺种途径接种30日龄的固始鸡,用ILTV商品弱毒疫苗经滴鼻、点眼途径免疫试验鸡,同时设非免疫对照鸡群。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和42 d采血分离血清,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测定ILTV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42 d用ILTV强毒攻击所有试验鸡只。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苗对照组与重组病毒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重组病毒组和疫苗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杨冰 俞开康
12 9尾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分别捕自未暴发白斑综合症 (WSSV病毒所致 )虾池、WSSV暴发虾池以及曾暴发WSSV虾池。用斑点杂交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定各尾对虾的染毒 (WSSV)程度。用 96孔酶标板法测量相应个体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 (Ua)、溶菌活力 (UL)、酚氧化酶 (PO)活性以及过氧化酶 (POD)相对活性 ;用硝酸纤维膜斑点法测定其碱性磷酸酶 (ALP)相对活性 ;用血凝法测定其凝集效价(HAT)。通过对以上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WSSV感染与对虾血淋巴PO活性以及ALP相对活性变化有紧密联系 ;不同虾池各免疫因子差异显著 ,发病虾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宪辉 曾令兵 周勇 范玉顶 陈倩 刘文枝 张雪萍 张琳琳
根据大鲵虹彩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GSI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MCP基因编码框1392 bp全长序列,将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并命名为pc DNA-MCP。将pc DNA-MCP质粒转染大鲵肌肉细胞系(GS-M),间接荧光免疫染色结果显示,MCP蛋白可在GS-M细胞中表达,且转染后7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后48 h;收集转染后72 h的GS-M细胞,经Western blot检测,可检测到MCP蛋白的特异性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铀 毕英佐 曹永长
用PCR方法扩增不含信号序列、长度为1566bp、编码522个氨基酸的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R质粒获得重组质粒pR-F,以此转化大肠杆菌E2,用溶菌酶缺陷噬菌体T4-Z1感染重组E2菌,F基因经同源重组整合到噬菌体基因组中,用PCR方法筛选重组噬菌体并命名为T4-Z1-F。将T4-Z1-F制备成油乳剂疫苗免疫10日龄SPF鸡,25日龄加强免疫1次。结果表明,表达F蛋白的重组噬菌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免疫鸡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对NDV强毒攻击提供部分免疫保护。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T4噬菌体 免疫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