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1)
- 2023(13588)
- 2022(11817)
- 2021(10982)
- 2020(9031)
- 2019(20577)
- 2018(20259)
- 2017(38392)
- 2016(21430)
- 2015(24028)
- 2014(24025)
- 2013(23657)
- 2012(21588)
- 2011(19411)
- 2010(19238)
- 2009(17765)
- 2008(17337)
- 2007(15108)
- 2006(13166)
- 2005(11672)
- 学科
- 济(79259)
- 经济(79138)
- 管理(65799)
- 业(59509)
- 企(50954)
- 企业(50954)
- 方法(36562)
- 数学(31251)
- 数学方法(30885)
- 财(23529)
- 中国(20927)
- 农(20839)
- 学(19047)
- 业经(18954)
- 制(18795)
- 地方(15562)
- 务(15068)
- 财务(14996)
- 财务管理(14966)
- 理论(14241)
- 企业财务(14217)
- 贸(13965)
- 贸易(13955)
- 农业(13770)
- 易(13556)
- 环境(13519)
- 和(13447)
- 体(13147)
- 技术(13141)
- 银(12625)
- 机构
- 大学(305406)
- 学院(302549)
- 管理(118992)
- 济(114702)
- 经济(112035)
- 理学(103337)
- 理学院(102164)
- 研究(101033)
- 管理学(100346)
- 管理学院(99811)
- 中国(72637)
- 京(65216)
- 科学(64692)
- 财(55194)
- 农(51350)
- 所(51067)
- 业大(48571)
- 研究所(46597)
- 中心(44981)
- 江(44182)
- 财经(43899)
- 北京(41063)
- 农业(40301)
- 经(39814)
- 范(39535)
- 师范(39163)
- 院(37014)
- 州(35693)
- 经济学(33935)
- 财经大学(32668)
- 基金
- 项目(211488)
- 科学(164727)
- 基金(152367)
- 研究(152297)
- 家(133631)
- 国家(132571)
- 科学基金(113286)
- 社会(94412)
- 社会科(89411)
- 社会科学(89390)
- 省(83324)
- 基金项目(81308)
- 自然(74972)
- 自然科(73155)
- 自然科学(73135)
- 自然科学基金(71813)
- 教育(69950)
- 划(69647)
- 资助(62625)
- 编号(61619)
- 成果(50379)
- 重点(47396)
- 部(46012)
- 发(44032)
- 创(43736)
- 课题(42885)
- 创新(40863)
- 科研(40662)
- 制(40465)
- 教育部(39249)
- 期刊
- 济(124965)
- 经济(124965)
- 研究(88886)
- 中国(57066)
- 学报(53515)
- 农(47034)
- 科学(46893)
- 管理(44262)
- 财(42862)
- 大学(40297)
- 学学(38005)
- 教育(35037)
- 农业(32455)
- 技术(25333)
- 融(23384)
- 金融(23384)
- 财经(21496)
- 业经(20055)
- 经济研究(19059)
- 经(18218)
- 业(16597)
- 科技(16351)
- 问题(16070)
- 图书(15676)
- 版(15342)
- 理论(15049)
- 业大(14144)
- 实践(13838)
- 践(13838)
- 技术经济(13600)
共检索到437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钰坤 周东波 汪耀富 沈程文 李彦 戴林建
以云烟87中部叶为原料,进行萎凋(烤房萎凋和覆膜萎凋)、揉捻(20 min)、发酵(6 h)、干燥(85~105℃两段式)仿红茶调制工艺试制烤烟。与对照三段式烤烟相比,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香气细腻柔和,浓度中等,有甜香、干草香、焦香、烘烤香等特点;运用GC–MS和LC–MS检测烟叶化学成分,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与对照样本中共鉴定到2380种差异化合物,占化合物总量的43.26%;主成分分析(PCA)与层聚类分析(HCA)表明,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样本与对照样本中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萎凋方式对仿红茶调制烟叶的评吸结果影响最大;覆膜萎凋评吸结果整体优于烤房萎凋的,干燥方式对特征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2595种化合物含量与萎凋方式相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差异检验方法鉴定到2708种标志性化合物,通过整合,2种萎凋方式共鉴定到关键差异化合物757种。
关键词:
烟草 仿红茶调制 评吸质量 差异化合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钰坤 周东波 汪耀富 沈程文 李彦 戴林建
以云烟87中部叶为原料,进行萎凋(烤房萎凋和覆膜萎凋)、揉捻(20 min)、发酵(6 h)、干燥(85~105℃两段式)仿红茶调制工艺试制烤烟。与对照三段式烤烟相比,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香气细腻柔和,浓度中等,有甜香、干草香、焦香、烘烤香等特点;运用GC–MS和LC–MS检测烟叶化学成分,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与对照样本中共鉴定到2380种差异化合物,占化合物总量的43.26%;主成分分析(PCA)与层聚类分析(HCA)表明,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样本与对照样本中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萎凋方式对仿红茶调制烟叶的评吸结果影响最大;覆膜萎凋评吸结果整体优于烤房萎凋的,干燥方式对特征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2595种化合物含量与萎凋方式相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差异检验方法鉴定到2708种标志性化合物,通过整合,2种萎凋方式共鉴定到关键差异化合物757种。
关键词:
烟草 仿红茶调制 评吸质量 差异化合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 周东波 汪耀富 张惠林 赵冏炅 沈程文 刘钰坤 戴林建
【目的】为明确仿红茶调制工艺萎凋期工艺参数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中部叶为材料,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烟丝外观及感官质量,通过分析萎调条件与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烟丝外观及评吸结果的相关性,得出试验范围内烟叶质量变化趋势及最优萎凋条件。【结果】对比分析萎凋阶段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可知,烟叶在萎凋完成后基本形成与烤烟相近的内在化学成分;萎凋温度与烟叶内总糖、还原糖、钾离子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萎凋时间与总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总碱、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对比分析调制后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可知,萎凋温度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与总糖、还原糖、钾离子、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碱、氯离子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显著负相关;对比分析烟丝外观可知,萎凋时间较短烟丝易出现青痕,在合理萎凋条件范围内,烟丝外观质量差距较小,萎凋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易萎凋过度,导致烟丝颜色灰暗;对比分析评吸结果可知,适当延长萎凋时间有利于杂气、刺激性与评吸总分,适当提高萎凋温度有利于烟叶整体评吸评价。【结论】萎凋温度41 ℃,萎凋时间36 h烟叶化学成分适宜,外观表现较好,评吸得分最高,调制效果最好。本研究表明了萎凋条件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与试验范围内最优萎凋工艺参数,可通过控制萎凋条件,进而调控烟叶品质,为仿红茶调制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饶国华 赵谋明 林伟锋 杨晓泉
以低次烟叶为材料,研究了烟叶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烟叶磨浆 工艺。结果表明,磨浆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烟叶:水)1:17,提取温度60℃,提取液pH 8.0,磨浆2次。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了烟叶蛋白碱溶工艺,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0℃,pH 8.0,时间60 min,搅拌条件 下碱溶3次。烟叶蛋白酸沉操作中,在pH 3.0,4℃下静置8 h效果最佳,最终烟叶蛋白提取率为76.62%。
关键词:
低次烟叶 蛋白质 响应面 提取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春云 袁凯龙 肖卫强 卢昕博 戴路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测定烟叶中8种多酚物质进行快速分析,考察不同的色谱柱、流动相的p H值和甲醇溶剂对多酚物质分离度的影响。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1.4%,回收率在93.0%~102.1%,检测限为0.57~7.83ng/m L。8种酚类物质在6 min内得到了完全分离,实现了简单、高效、快速的分离效果。应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的上部烟叶中8种多酚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烟叶中含量较高的多酚化合物为绿原酸和芸香苷,不同产地的多酚差异也较大,其中以河南襄县的绿原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江西信丰。莰菲醇、儿茶酚含量较少,大部分地区烟叶中都未检出。
关键词:
多酚 超高效液相色谱 烟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铭钦 张志逢 韩富根 李元实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了增施不同有机物质(芝麻、小磨芝麻油、豆糁、豆浆)对烤烟叶片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穴施豆浆使烟叶中烟碱含量适中、蛋白质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适中,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烟叶的品质最为理想;穴施芝麻的烟叶烟碱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低,硝酸盐含量较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小磨芝麻油的烟叶烟碱含量最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氨基酸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穴施豆糁的烟叶烟碱含量适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相对最低,氨基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偏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比较,穴施豆浆和豆糁的烤后烟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适宜,有益烤烟品质...
关键词:
烤烟 有机物质 含氮化合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文信 李生栋 谭方利 黄克久 陈少鹏 郭保银 宋朝鹏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烘烤过程中不同素质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烟碱、总氮、蛋白质)与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嫩黄烟、返青烟、高温逼熟烟和贪青晚熟烟叶绿素大量转化分别在30~38℃、42~48℃,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均呈现小幅缓慢下降趋势;不同素质烟叶烟碱转化量最大的阶段分别为48~54℃、48~68℃、30~38℃、48~54℃,总氮转化量最大的阶段分别为48~54℃、30~38℃、42~48℃、38~42℃,蛋白质转化量最大的阶段分别为30~42℃、30~38℃、30~38℃、42~48℃。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嫩黄烟主要含氮化合物与色素...
关键词:
烤烟 含氮化合物 色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冰冰 杨亚 周小露 傅冬和
以有机茶园中‘铁香’品系的鲜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嫩度、萎凋程度、做青程度、发酵温度、添加儿茶素及干燥温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并对红茶中的茶黄素、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和感官审评。铁香茶树鲜叶加工工序及最佳参数为:以1芽1叶为鲜叶原料,中度摇青后,萎凋至含水量为68%,揉捻后添加鲜叶干重2.0%的高表没食子儿茶素,充分拌匀,27℃发酵1.5 h,再在22℃下发酵至适度,用105℃小火烘至七成干,摊放30min后,80℃烘至足干。红茶感官审评品质为条索紧结匀齐,显金毫,乌黑油润;花香高长;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较厚、鲜爽、带花味;叶底嫩匀齐,红艳明亮;茶黄素含量达(0.85±0.04)%。
关键词:
红茶 加工工艺 茶黄素 感官审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发明 杨虹琦 何伟 陈若星 岳骞 黄山 周冀衡
以云烟85、K326和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分析了3个烤烟品种调制前后烟叶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保山隆阳烟区生态条件下,云烟85烤烟叶片的含水量高于K326,而K326叶脉中含水量高于云烟85,红花大金元的结合水含量高,叶片中的极性有机物含量高于云烟85.在云烟85和K326烤前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较多,而红花大金元烟叶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因而红花大金元烤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两糖差和氨基酸、烟碱含量均低于云烟85和K326.红花大金元烤后烟叶中非还原性多聚糖含量低,调制前后糖/碱变化幅度较云烟85和K326小,还原糖与氨基酸比值和氨基酸与烟碱比值均呈下降趋势,这些特征是该烟区红花大金元...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调制 理化特性 云南保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荣仕宾 赵园园 秦艳青 李晶晶 曾代龙 钟秋 周骏 刘德水 王俊 赵志豪 张蓝月 史宏志
【目的】探究不同留叶数与调制方式及其互作对茄芯烟叶安全性及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为材料,设置留叶数14片/株和18片/株以及晾制、晒制2种调制方式,对调制前后样品的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感官质量、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当留叶数为14片/株时,茄芯烟叶的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单叶重显著高于留叶数为18片/株的处理,且相应单位面积的可承受拉力也较高,较留叶数18片/株均提高10%以上,留叶数处理对茄芯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变化贡献较为显著。②留叶数14片/株的茄芯烟叶中TSNAs前体物含量较高,其中生物碱含量以留叶数14片/株晒制后最高。茄芯烟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主要受调制方式处理的影响,表现为晾制烟叶高于晒制烟叶。留叶数对茄芯烟叶TSNAs含量变化贡献较大,留叶14片烟叶显著高于留叶18片的烟叶,以留叶数14片/株晾制后烟叶中含量最高,为1722.62 ng/g。③留叶数为18片/株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含量均为晾制后烟叶高于晒制后烟叶。④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茄芯烟叶在留叶数18片/株晾制制条件下雪茄风格较为突出,香气质更优,杂气较轻,余味较好,刺激性较小。【结论】什邡传统茄芯烟叶在留叶数18片/株晾制条件下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成分优良,抽吸品质较好,有利于实现优质低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永平 岳宁 彭云 弓新国 易锋 安清聪 潘洪彬 李琦华
为开发利用废弃烟叶资源,研究不同加工调制方法对废弃烟叶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收获期的废弃新鲜烟叶为实验材料进行7种处理方法,以未处理的新鲜烟叶直接青贮为对照组(A组),各处理(实验)组烟叶水分含量均调整在66%~69%,分别为晾晒组(B组)、晾晒并添加0.30%食盐组(C组)、晾晒添加1.5 g/t青贮饲料调制剂组(D组)、鲜烟叶加20.5%米糠组(E组)、鲜烟叶加28.5%米糠和添加1.5 g/t青贮饲料调制剂组(F组)及鲜烟叶加20.5%米糠和添加0.5%柠檬酸组(G组),青贮45 d后检测烟碱、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水分含量及pH值,并对烟叶青贮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各...
关键词:
新鲜烟叶 青贮 品质 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勇平 李清禄 应顺秋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认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含量45%、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探讨光照、加热、p h和存放时间对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在暗室和室内自然光照下较稳定,室外强光照下其含量明显下降;加热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p h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p h为5-6时的稳定性最好;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可存放一定时间,暗室内存放60 d,黄酮类化合物保存率为98.32%.
关键词:
猪仔笠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工艺 稳定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博文 赵宁东 赵立华 何思洁 张丽珍 李顺林 张洁 郑雪 龙琴 张仲凯 李靖
【目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严重危害烟草、番茄、辣椒等多种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为利用低毒、高效植物源药剂防治TMV病毒病害提供先导化合物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枯斑计数法对从多脂大戟中分离的11种化合物进行抗TMV活性测定。【结果】接种TMV 24 h后施用100μg/mL的化合物制剂进行防控实验,其中化合物Euphorblin E (HZ-7)的抑制率为67.54%,高于对照宁南霉素(52.89%);先施用11种化合物制剂6 h后再接种TMV进行预防实验,其中化合物Euphorblin E (HZ-7)抑制率为72.29%,高于对照宁南霉素(58.21%)。【结论】多脂大戟中化合物Euphorblin E可作为抗TMV病毒病害环保型生物源农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秀萍 王超 刘煜宇 李河霖 朴永革 李锋
【目的】明确高、中、低打叶复烤工艺强度对上部烟叶模块的品质影响。【方法】开展不同工艺强度的打叶复试验,并验证其在卷烟叶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低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7.0%、二润水分17.5%、复烤二区温度78℃)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有利于烟叶香气的保持;高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8.0%、二润水分18.5%、复烤二区温度88℃)不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该工艺会导致烟草本香损失,枯焦杂气重。以2.5%的低强度打叶复烤工艺处理的烟叶替换某叶组配方中的原级模块,感官评吸分数提高0.79分,主要体现在香气、杂气和余味方面的改善。【结论】针对高等级烟叶,适宜用低强度工艺进行打叶复烤,可有效保持烟草本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家荣 雷丽萍 汪安云 夏振远 子宏伟 管仕军
采用改进后的Arnon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索不同白肋烟品种叶绿体色素及相关致香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熟时品种间叶绿素含量0.623~0.735 mg/g,变异系数7.07%;类胡萝卜素含量0.169~0.217 mg/g,变异系数11.8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2.887~4.336,变异系数18.07%;不同品种间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差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调制后品种间叶绿素裂解的产物含量148.12~230.01 mg/g,变异系数17.39%;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53.036~91.344 mg/g,变异系数23.33%;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差异>叶...
关键词:
白肋烟 品种 叶绿体色素 致香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