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5)
- 2023(8898)
- 2022(7498)
- 2021(6703)
- 2020(5590)
- 2019(12260)
- 2018(11935)
- 2017(22299)
- 2016(12575)
- 2015(13625)
- 2014(13348)
- 2013(12905)
- 2012(11739)
- 2011(10592)
- 2010(10354)
- 2009(9860)
- 2008(9845)
- 2007(8614)
- 2006(7533)
- 2005(6808)
- 学科
- 济(43703)
- 经济(43610)
- 管理(40965)
- 业(37480)
- 企(31237)
- 企业(31237)
- 方法(19003)
- 数学(16679)
- 数学方法(16539)
- 财(16237)
- 制(14342)
- 农(12952)
- 中国(11403)
- 业经(11182)
- 学(10377)
- 务(9961)
- 财务(9943)
- 财务管理(9917)
- 体(9878)
- 贸(9683)
- 贸易(9681)
- 易(9476)
- 企业财务(9434)
- 银(8504)
- 农业(8455)
- 银行(8442)
- 体制(8353)
- 环境(8132)
- 技术(8111)
- 行(7960)
- 机构
- 大学(180803)
- 学院(180050)
- 济(71938)
- 经济(70560)
- 管理(65915)
- 研究(63252)
- 理学(57671)
- 理学院(57023)
- 管理学(55987)
- 管理学院(55683)
- 中国(45812)
- 农(41714)
- 科学(41689)
- 京(37175)
- 财(35279)
- 业大(34408)
- 所(33553)
- 农业(33311)
- 研究所(30819)
- 中心(28011)
- 财经(27812)
- 江(26890)
- 经(25292)
- 院(22818)
- 北京(22578)
- 农业大学(22573)
- 省(22545)
- 经济学(22534)
- 财经大学(20807)
- 州(20550)
- 基金
- 项目(128412)
- 科学(99525)
- 基金(94532)
- 家(86739)
- 国家(86074)
- 研究(84481)
- 科学基金(71937)
- 社会(55502)
- 社会科(52680)
- 社会科学(52667)
- 省(50621)
- 基金项目(50532)
- 自然(49020)
- 自然科(47902)
- 自然科学(47880)
- 自然科学基金(47083)
- 划(42926)
- 教育(38218)
- 资助(37583)
- 编号(30840)
- 重点(29526)
- 部(27803)
- 创(27360)
- 制(27230)
- 发(26384)
- 计划(26374)
- 创新(25771)
- 科研(25427)
- 业(24423)
- 成果(24350)
共检索到258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 周东波 汪耀富 张惠林 赵冏炅 沈程文 刘钰坤 戴林建
【目的】为明确仿红茶调制工艺萎凋期工艺参数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中部叶为材料,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烟丝外观及感官质量,通过分析萎调条件与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烟丝外观及评吸结果的相关性,得出试验范围内烟叶质量变化趋势及最优萎凋条件。【结果】对比分析萎凋阶段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可知,烟叶在萎凋完成后基本形成与烤烟相近的内在化学成分;萎凋温度与烟叶内总糖、还原糖、钾离子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萎凋时间与总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总碱、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对比分析调制后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可知,萎凋温度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与总糖、还原糖、钾离子、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碱、氯离子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显著负相关;对比分析烟丝外观可知,萎凋时间较短烟丝易出现青痕,在合理萎凋条件范围内,烟丝外观质量差距较小,萎凋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易萎凋过度,导致烟丝颜色灰暗;对比分析评吸结果可知,适当延长萎凋时间有利于杂气、刺激性与评吸总分,适当提高萎凋温度有利于烟叶整体评吸评价。【结论】萎凋温度41 ℃,萎凋时间36 h烟叶化学成分适宜,外观表现较好,评吸得分最高,调制效果最好。本研究表明了萎凋条件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与试验范围内最优萎凋工艺参数,可通过控制萎凋条件,进而调控烟叶品质,为仿红茶调制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钰坤 周东波 汪耀富 沈程文 李彦 戴林建
以云烟87中部叶为原料,进行萎凋(烤房萎凋和覆膜萎凋)、揉捻(20 min)、发酵(6 h)、干燥(85~105℃两段式)仿红茶调制工艺试制烤烟。与对照三段式烤烟相比,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香气细腻柔和,浓度中等,有甜香、干草香、焦香、烘烤香等特点;运用GC–MS和LC–MS检测烟叶化学成分,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与对照样本中共鉴定到2380种差异化合物,占化合物总量的43.26%;主成分分析(PCA)与层聚类分析(HCA)表明,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样本与对照样本中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萎凋方式对仿红茶调制烟叶的评吸结果影响最大;覆膜萎凋评吸结果整体优于烤房萎凋的,干燥方式对特征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2595种化合物含量与萎凋方式相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差异检验方法鉴定到2708种标志性化合物,通过整合,2种萎凋方式共鉴定到关键差异化合物757种。
关键词:
烟草 仿红茶调制 评吸质量 差异化合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钰坤 周东波 汪耀富 沈程文 李彦 戴林建
以云烟87中部叶为原料,进行萎凋(烤房萎凋和覆膜萎凋)、揉捻(20 min)、发酵(6 h)、干燥(85~105℃两段式)仿红茶调制工艺试制烤烟。与对照三段式烤烟相比,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香气细腻柔和,浓度中等,有甜香、干草香、焦香、烘烤香等特点;运用GC–MS和LC–MS检测烟叶化学成分,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与对照样本中共鉴定到2380种差异化合物,占化合物总量的43.26%;主成分分析(PCA)与层聚类分析(HCA)表明,仿红茶调制工艺烟叶样本与对照样本中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萎凋方式对仿红茶调制烟叶的评吸结果影响最大;覆膜萎凋评吸结果整体优于烤房萎凋的,干燥方式对特征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2595种化合物含量与萎凋方式相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差异检验方法鉴定到2708种标志性化合物,通过整合,2种萎凋方式共鉴定到关键差异化合物757种。
关键词:
烟草 仿红茶调制 评吸质量 差异化合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永平 岳宁 彭云 弓新国 易锋 安清聪 潘洪彬 李琦华
为开发利用废弃烟叶资源,研究不同加工调制方法对废弃烟叶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收获期的废弃新鲜烟叶为实验材料进行7种处理方法,以未处理的新鲜烟叶直接青贮为对照组(A组),各处理(实验)组烟叶水分含量均调整在66%~69%,分别为晾晒组(B组)、晾晒并添加0.30%食盐组(C组)、晾晒添加1.5 g/t青贮饲料调制剂组(D组)、鲜烟叶加20.5%米糠组(E组)、鲜烟叶加28.5%米糠和添加1.5 g/t青贮饲料调制剂组(F组)及鲜烟叶加20.5%米糠和添加0.5%柠檬酸组(G组),青贮45 d后检测烟碱、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水分含量及pH值,并对烟叶青贮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各...
关键词:
新鲜烟叶 青贮 品质 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发明 杨虹琦 何伟 陈若星 岳骞 黄山 周冀衡
以云烟85、K326和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分析了3个烤烟品种调制前后烟叶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保山隆阳烟区生态条件下,云烟85烤烟叶片的含水量高于K326,而K326叶脉中含水量高于云烟85,红花大金元的结合水含量高,叶片中的极性有机物含量高于云烟85.在云烟85和K326烤前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较多,而红花大金元烟叶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因而红花大金元烤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两糖差和氨基酸、烟碱含量均低于云烟85和K326.红花大金元烤后烟叶中非还原性多聚糖含量低,调制前后糖/碱变化幅度较云烟85和K326小,还原糖与氨基酸比值和氨基酸与烟碱比值均呈下降趋势,这些特征是该烟区红花大金元...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调制 理化特性 云南保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诗雨 吴转容 廖凯丽 王萍 张德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为探究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对红茶适制品种、绿茶适制品种、红绿兼制品种等不同品种以及1芽1叶、1芽2叶等不同嫩度鲜叶进行日光萎凋处理。结果显示: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不同。1芽2~3叶及以下嫩度原料萎凋过程叶片损伤较少,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1%、6%、8%和11%、19%、14%,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13%和11%,茶黄素含量较高,其中1芽3叶和1芽4~5叶红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32%和10%。结果表明,日光萎凋对1芽2~3叶及以下嫩度原料处理效果明显,适合本身花果香较弱的茶树品种,加工红茶花果香浓郁的品种没有必要进行日光萎凋,白化和紫化品种不适合日光萎凋。
关键词:
鲜叶嫩度 茶树品种 日光萎凋 红茶 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娇芬 林河通 陈绍军 刘木水 陈莲
以安溪油柿鲜叶为原料,研究室温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柿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明显减轻柿叶茶的青腥味,改进柿叶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提高柿叶茶品质.萎凋增加了柿叶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但萎凋也降低了柿叶中的类黄酮、多酚和VC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本试验结果还表明,安溪油柿叶的最适萎凋时间为6 h,以该萎凋柿叶为材料,可以研制成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柿叶保健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荣仕宾 赵园园 秦艳青 李晶晶 曾代龙 钟秋 周骏 刘德水 王俊 赵志豪 张蓝月 史宏志
【目的】探究不同留叶数与调制方式及其互作对茄芯烟叶安全性及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为材料,设置留叶数14片/株和18片/株以及晾制、晒制2种调制方式,对调制前后样品的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感官质量、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当留叶数为14片/株时,茄芯烟叶的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单叶重显著高于留叶数为18片/株的处理,且相应单位面积的可承受拉力也较高,较留叶数18片/株均提高10%以上,留叶数处理对茄芯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变化贡献较为显著。②留叶数14片/株的茄芯烟叶中TSNAs前体物含量较高,其中生物碱含量以留叶数14片/株晒制后最高。茄芯烟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主要受调制方式处理的影响,表现为晾制烟叶高于晒制烟叶。留叶数对茄芯烟叶TSNAs含量变化贡献较大,留叶14片烟叶显著高于留叶18片的烟叶,以留叶数14片/株晾制后烟叶中含量最高,为1722.62 ng/g。③留叶数为18片/株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含量均为晾制后烟叶高于晒制后烟叶。④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茄芯烟叶在留叶数18片/株晾制制条件下雪茄风格较为突出,香气质更优,杂气较轻,余味较好,刺激性较小。【结论】什邡传统茄芯烟叶在留叶数18片/株晾制条件下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成分优良,抽吸品质较好,有利于实现优质低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晖 首安发 黄瑾 钟瑞春 黎锋 冼伟洲 涂继荣 粟禄生 莫衍贤 谭冠宁
通过在大棚内采用不同的调制设施对晒黄烟进行调制,研究了不同调制设施对晒黄烟等级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夹侧立摆放的调制效果较好,该方法能有效利用棚内空间,使单位面积利用率提高。如在采用侧立摆放调制的同时加入补助能源,正常天气中按常规方法调制,遇持续阴雨天气时采用补助能源进行调制,则可解决晒黄烟在调制过程中受不良天气影响而造成损失的问题。
关键词:
晒黄烟 棚内调制 等级 外观质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贝贝 艾仄宜 曲凤风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在萎凋过程利用黄光照射茶叶,分析黄光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照射处理对红茶的外形和汤色品质影响较小,香气和滋味品质显著提高,香气的甜度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和甜度显著提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多酚和可溶性糖外,黄光处理对红茶的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较显著。红茶经过黄光处理后,其儿茶素总量提高21.6%、茶黄素含量提高17.6%、氨基酸含量提高6.8%,香气总量增加21.7%,而醛酮类和烷烯烃类变化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玉青 方成刚 夏丽飞 仝佳音 张艳梅 潘联云 杨方慧
【目的】为探究不同发酵程度的"云抗10号"大叶种红茶香气物质基础和主要芳香物种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经重萎凋和不同发酵时间制成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标法感官审评。【结果】从发酵4和5 h的2种大叶种红茶中分别鉴定出95和108种芳香化合物,香气总量分别为579.27、740.11μg/L,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等。2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大叶种红茶中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较高,其中醇类分别占各自香气总量的42.98%和42.86%,远高于其它种类化合物占比。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醛、二氢芳樟醇、β-月桂烯、β-紫罗酮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脂、苯乙醛、β-月桂烯和β-紫罗酮等表现花果香、甜香的芳香化合物含量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高于发酵4 h的;同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香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发酵4 h的大叶种红茶具有清甜香的特点,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除甜香外还具有浓郁的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结论】不同发酵程度的2种重萎凋大叶种红茶香气类型及含量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优质滇红茶及特色花果香大叶种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秀萍 王超 刘煜宇 李河霖 朴永革 李锋
【目的】明确高、中、低打叶复烤工艺强度对上部烟叶模块的品质影响。【方法】开展不同工艺强度的打叶复试验,并验证其在卷烟叶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低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7.0%、二润水分17.5%、复烤二区温度78℃)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有利于烟叶香气的保持;高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8.0%、二润水分18.5%、复烤二区温度88℃)不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该工艺会导致烟草本香损失,枯焦杂气重。以2.5%的低强度打叶复烤工艺处理的烟叶替换某叶组配方中的原级模块,感官评吸分数提高0.79分,主要体现在香气、杂气和余味方面的改善。【结论】针对高等级烟叶,适宜用低强度工艺进行打叶复烤,可有效保持烟草本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伟 夏丽飞 宋维希 蔡丽 杨毅坚 李梅 杨方慧 陈林波
【目的】筛选出云抗10号红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抗10号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新工艺1和新工艺2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新工艺2鲜叶原料经萎凋、3次浪青、第二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加工的红茶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含量为44.50%,氨基酸含量为3.40%,咖啡碱含量为3.09%,茶多酚含量为16.80%,可溶性糖为2.
关键词:
云抗10号 红茶 加工工艺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庞月兰 杨春 林国轩 刘晓东 黎敏 王磊
【目的】探讨凌云白毫茶红条茶萎凋工艺,为提高凌云白毫茶红条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设计3个梯度的萎凋叶含水量56.00%59.99%、60.00%63.99%和64.00%68.00%及3个梯度的萎凋时间15、17和19 h进行不同萎凋试验,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萎凋叶含水量60.00%63.99%时,茶样香气浓郁,汤色红亮,滋味浓厚,叶底红亮;茶多酚保留量适当,咖啡碱含量低,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均较高。萎凋时间为17 h时,香气甜香浓郁,茶汤红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红亮;茶多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林 李进平 杨春雷 徐芳森
研究了自然条件和人工调控条件下,不同湿度处理的晾房中白肋烟叶片晾制期间总水含量和自由水含量的变化趋势,以探讨人工调控的条件下白肋烟晾制的合适湿度。结果表明:人工调控条件下,3个不同湿度处理的晾房中叶片总水含量在晾制开始的前2周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然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维持到晾制结束。晾制前期的湿度对总水含量变化的影响显著,高湿对叶片失水有缓冲作用,在第1周内含水量下降不明显,低湿则加速叶片脱水。晾制开始时,烟株上部叶片含水量最高,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低,但晾制结束时各部位叶片含水量相近。与人工调控的晾房相比,自然条件下各湿度处理叶片总水含量的变化相对缓慢。对于白肋烟叶片自由水含量,不同...
关键词:
白肋烟 晾制 总水 自由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