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0)
2023(8743)
2022(7886)
2021(7567)
2020(6338)
2019(14836)
2018(14884)
2017(28939)
2016(15903)
2015(18041)
2014(18060)
2013(17841)
2012(16238)
2011(14519)
2010(14172)
2009(12751)
2008(12116)
2007(10299)
2006(8779)
2005(7395)
作者
(46422)
(38234)
(38076)
(36091)
(24323)
(18494)
(17223)
(15224)
(14613)
(13543)
(13280)
(12737)
(12036)
(12010)
(11791)
(11766)
(11585)
(11486)
(10891)
(10765)
(9581)
(9247)
(9155)
(8619)
(8559)
(8516)
(8488)
(8354)
(7744)
(7674)
学科
(60018)
经济(59952)
管理(44658)
(42154)
(35656)
企业(35656)
方法(30739)
数学(26712)
数学方法(26406)
(15388)
(14655)
中国(14468)
(14208)
业经(13122)
地方(12204)
理论(10749)
(10358)
农业(10325)
(10279)
贸易(10275)
(9962)
技术(9906)
环境(9669)
(9410)
财务(9352)
财务管理(9338)
(9235)
企业财务(8854)
教育(8755)
(8522)
机构
大学(222447)
学院(220338)
管理(91597)
(81437)
理学(80449)
理学院(79593)
经济(79546)
管理学(78174)
管理学院(77802)
研究(71738)
中国(50574)
科学(47773)
(47447)
(36597)
业大(36207)
(36003)
(35311)
研究所(33414)
中心(32014)
(29966)
北京(29791)
财经(29356)
(29177)
农业(28935)
师范(28873)
(26731)
(26550)
(25023)
技术(23833)
师范大学(23438)
基金
项目(160378)
科学(124646)
研究(115576)
基金(115286)
(101063)
国家(100222)
科学基金(85648)
社会(69905)
社会科(66115)
社会科学(66097)
(63248)
基金项目(62402)
自然(57954)
自然科(56563)
自然科学(56552)
自然科学基金(55508)
(53463)
教育(52625)
资助(47839)
编号(47577)
成果(37987)
重点(35496)
(34657)
(33543)
(33341)
课题(32268)
科研(31160)
创新(31028)
计划(29774)
大学(29658)
期刊
(84389)
经济(84389)
研究(61540)
学报(38085)
中国(36371)
科学(34409)
(32422)
管理(31898)
大学(27855)
学学(26226)
(24743)
教育(24651)
农业(23084)
技术(18850)
(14501)
金融(14501)
业经(14245)
图书(13400)
财经(13162)
经济研究(12953)
科技(12029)
理论(11883)
(11509)
实践(11244)
(11244)
(10977)
问题(10960)
情报(10467)
技术经济(10459)
林业(10195)
共检索到302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秀杰  李宝山  王际英  王丽丽  王雅平  王成强  姜立生  孙永智  郝甜甜  
为探讨仿刺参幼参对缬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缬氨酸,配制缬氨酸含量分别为0.61%(D1,对照组)、1.14%(D2)、1.46%(D3)、1.73%(D4)、2.17%(D5)和2.64%(D6)的实验饲料,饲喂体质量为(9.20±0.12)g的仿刺参幼参8周。结果显示,①添加缬氨酸对仿刺参幼参的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②添加缬氨酸对肠壁比和肠长比均无显著影响;③体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添加缬氨酸显著提高了体壁组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亮氨酸、异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④肠道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缬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丙二醛(MDA)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⑤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3组蛋白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淀粉酶活力不受缬氨酸含量的影响。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的缬氨酸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变了体壁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含量。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体质量为9.20 g的仿刺参其配合饲料中缬氨酸最适含量为1.79%(9.18%饲料蛋白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财礼  王际英  李宝山  沈钰博  孙永智  黄炳山  王世信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 ± 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①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亮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③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饲料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D3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D2、D3和D4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④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超过1.98%后,谷草转氨酶活性趋于平稳,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D3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D3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当饲料亮氨酸含量超过2.22%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D3和D4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体质量为16.40 g的仿刺参幼参对饲料中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2.11%(10.37%饲料粗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宝山  王丽丽  王际英  孙永智  王世信  黄炳山  
为了探讨仿刺参幼参对配合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需求量,实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A乙酸酯,配制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3 250 (D1)、5 187 (D2)、7 054 (D3)、8 970 (D4)、12 975 (D5)、16 400 (D6) IU/kg的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5.48±0.01) g仿刺参幼参8周。结果表明,① 维生素A对仿刺参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② 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体壁粗脂肪和维生素A含量,降低了羟脯氨酸含量;③ 肠道脂肪酶(LPS)活力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淀粉酶(AMY)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④ 肠道谷草转氨酶(AST)、总抗氧化能力(T-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呈先升后降趋势,AST及CAT活力均在D4组出现最高值,D2-D5组T-SOD活力显著高于D1组,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适宜含量的维生素A能促进仿刺参生长,提高机体脂肪代谢及抗氧化应激能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初始体质量为15.48 g的仿刺参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最适需求量为10 000 IU/kg。本实验结果可为仿刺参配合饲料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提供参考,也可为仿刺参“微营养素平衡”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宝山  王际英  王成强  郝甜甜  王世信  黄炳山  
为研究仿刺参幼参对维生素B_6的最适需求量,配制维生素B_6实测含量分别为1.23、5.29、9.35、17.47、33.71和66.17 mg/kg的6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2.23±0.11) g的仿刺参幼参12周。结果显示,①随着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实验仿刺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在D5组达到最高值;体壁粗蛋白含量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D1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②体腔液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③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肠壁厚度及绒毛长度均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维生素B_6的适宜需求量为45 mg/kg。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陈建明  沈斌乾  姜建湖  黄爱霞  潘茜  
以鱼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制作7组缬氨酸梯度水平分别为6.3、7.2、8.9、11.0、12.6、14.1、15.8 g/(kg干饲料)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35 g的草鱼鱼种75 d,结果表明:草鱼鱼种增重率随饲料缬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当饲料缬氨酸水平达12.6 g/(kg干饲料)时草鱼鱼种增重率达最大值,继续增加饲料缬氨酸水平,草鱼鱼种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草鱼鱼种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在饲料缬氨酸水平为11.0 g/(kg干饲料)时达最高值(P0.05)。分别以鱼体增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雅平  李宝山  王际英  王成强  王晓艳  王丽丽  王世信  孙永智  郝甜甜  
为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对泛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配方中添加不同梯度的泛酸钙,制成6组泛酸含量分别为6.24、10.64、15.02、23.81、41.40和76.57 mg/kg等氮等能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4.73±0.10) g的大菱鲆幼鱼80 d。结果显示:1)泛酸对幼鱼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10.64~76.57mg/kg饲料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P<0.05);2)随着饲料中泛酸含量的提高,全鱼粗蛋白、粗脂肪和肌肉粗蛋白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5)随泛酸含量的增加,肝脏脂肪合成酶(FAS)基因表达量先升后降,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沈钰博  王际英  李宝山  刘财礼  王晓艳  黄炳山  王世信  孙永智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精氨酸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精氨酸配制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9%、1.83%、2.34%、2.80%、3.39%和4.08%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饲喂初始体重为(12.03±0.03)g的许氏平鲉幼鱼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精氨酸含量的升高,1)实验鱼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先升后降,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后升,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D2、D5和D6组(P<0.05);2)D3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和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3)全鱼和肌肉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氨基酸(ΣAA)含量均先升后降;4)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先降后升,D3组显著小于其它组(P<0.05),一氧化氮(NO)含量先升后降,D3和D4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先升后平;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均先升后降,丙二醛(MDA)含量先降后升,D2-D4组显著低于D1、D5和D6组(P<0.05)。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许氏平鲉幼鱼(12.03±0.03)g饲料中精氨酸适宜需求量为2.78%(占5.56%饲料粗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亚庆  孙玉轩  罗莉  敬婷  陈拥军  文华  
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53.65±0.0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鱼),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11%、1.51%、1.90%、2.29%、2.69%、3.08%和3.48%的7种等氮等能(粗蛋白32%)的半精制饲料56 d,旨在评价吉富罗非鱼对Leu的最适需求量。结果表明,以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在投饲率为4%~6%时,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Leu为2.28%~2.33%。随饲料Leu水平的增加,罗非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际英  李宝山  张德瑞  姜柯君  孙永智  王世信  张利民  
为研究精氨酸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免疫能力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2.00%、3.00%和4.00%的包膜精氨酸(精氨酸含量为40%),配制精氨酸含量为0.32%、0.73%、1.16%、1.61%和1.99%的5种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D4和D5),饲喂初始体质量9.10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表明,精氨酸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且在D4组达到最高;D3、D4和D5组仿刺参的脏壁比、肠壁比及肠长比显著低于D1和D2组,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精氨酸显著提高了体壁粗蛋白的沉积,但对水分及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精氨酸显著提高了体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凤禄  张琴  黄国强  迟淑艳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陈建明  潘茜  沈斌乾  姜建湖  黄爱霞  
为了研究草鱼鱼种对饲料中苯丙氨酸的需求量,用7组等氮精制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为8.2~21.2g/(kg干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3.21 g的草鱼鱼种56 d。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随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从8.2 g/kg提高到12 g/kg而显著升高,但继续升高则不再有显著变化;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草鱼全鱼粗蛋白质影响显著(P0.05)。分别以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为指标,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求得草鱼鱼种对饲料苯丙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2.73、12.20和12.55 g/(kg干饲料)。因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秀珍  李斌  白艳艳  马元庆  刘爱英  刘义豪  宋向军  王忠全  孙珊  
以仿刺参幼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采用发酵法培养生物絮团,在室内塑料水槽中进行为期30 d的幼参培育实验。选择蔗糖作为碳源,并设置饵料替代(0、10%、15%和20%共计4个梯度)和换水频次(3 d/次和7 d/次两种)正交实验,分析其对幼参生长、成活及其体内消化酶、免疫性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为生物絮团培育幼参技术确定最佳投饵量和换水频次等参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处理组淀粉酶(AMS)活性总体均高于对照组,生物絮团可以提高幼参淀粉酶活性;第15天时,每3 d换水1次并替代15%饵料的处理组幼参体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2.9 U/m...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斌  张秀珍  马元庆  王斌  宋向军  刘义豪  刘爱英  白艳艳  靳洋  任利华  孙玉增  邢红艳  王忠全  宋秀凯  
采用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添加3种微生态制剂及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研究了其在生物絮团形成与水质调节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对水中无机氮含量、悬浮物、细菌总数及幼参生长的影响,为阐明生物絮团在刺参工厂化苗种培育中的生态环境调控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亚硝态氮易于在培育池水体中累积,可高达0.25 mg/L;添加芽孢杆菌后,水中总悬浮物含量和细菌总数均为最高值,且未检测到弧菌和大肠菌群;第20天,仅添加蔗糖组幼参增重与特定生长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复合碳源组和对照组(P<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晓  王颖  吴志宏  刘天红  孙元芹  李红艳  
对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浒苔为原料投喂体质量(5.26±0.14)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幼参,与幼参常用饵料如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进行效果对比。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浒苔蛋白质含量为15.7%,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脂肪含量低(1%),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0.24%);浒苔中各重金属(无机砷、镉、铅、甲基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常杰  牛化欣  胡宗福  于建华  李树国  
为确定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n-3 HUFA需求量以减少鱼油使用和降低养殖成本,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n-3 HUFA对细鳞鲑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脱脂鱼粉、脱脂豆粕、明胶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节饲料中的猪油和浓缩油EPA、DHA水平,使饲料n-3HUFA的含量分别达到0.25%、0.50%、0.75%、1.00%、1.25%、1.5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D 0.25、D 0.50、D 0.75、D1.00、D 1.25和D 1.50),分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