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2)
2023(11975)
2022(10599)
2021(9762)
2020(8182)
2019(18797)
2018(18826)
2017(36491)
2016(19787)
2015(22292)
2014(22488)
2013(22422)
2012(20497)
2011(18777)
2010(18848)
2009(17365)
2008(16475)
2007(14417)
2006(13017)
2005(11438)
作者
(57455)
(47728)
(47512)
(45341)
(30753)
(22959)
(21589)
(18812)
(18396)
(17161)
(16626)
(16180)
(15385)
(15243)
(14812)
(14565)
(14212)
(13953)
(13810)
(13739)
(11899)
(11876)
(11445)
(11094)
(10886)
(10707)
(10539)
(10423)
(9699)
(9313)
学科
(100246)
经济(100155)
管理(54329)
(49215)
(40640)
企业(40640)
方法(39195)
数学(33307)
数学方法(32996)
地方(25144)
中国(22514)
(21536)
(21027)
业经(19699)
(18062)
农业(14909)
地方经济(14694)
理论(14443)
环境(14130)
(13876)
(13366)
(13070)
贸易(13063)
(12510)
(11905)
(11636)
金融(11634)
技术(11231)
(11214)
(10950)
机构
大学(287469)
学院(286319)
(119712)
经济(117198)
管理(114350)
研究(99172)
理学(98917)
理学院(97769)
管理学(96190)
管理学院(95674)
中国(71259)
(61718)
科学(61331)
(51743)
(49771)
(45559)
研究所(45417)
中心(43369)
(42229)
财经(41869)
业大(40806)
(39690)
师范(39367)
北京(38762)
(37863)
经济学(36009)
(35914)
(33893)
农业(32635)
师范大学(32078)
基金
项目(193979)
科学(152345)
研究(142264)
基金(140525)
(121417)
国家(120428)
科学基金(103710)
社会(90266)
社会科(85513)
社会科学(85488)
(76223)
基金项目(75689)
自然(67122)
自然科(65453)
自然科学(65441)
自然科学基金(64239)
教育(63856)
(62914)
资助(58336)
编号(57825)
成果(46284)
重点(42829)
(42408)
(42348)
课题(39578)
(39278)
创新(36628)
科研(36589)
国家社会(36478)
教育部(36334)
期刊
(140116)
经济(140116)
研究(88167)
中国(50138)
学报(42774)
管理(42485)
科学(40995)
(38237)
(36697)
大学(32143)
学学(30236)
教育(28547)
农业(26632)
技术(24444)
经济研究(22252)
(21994)
金融(21994)
业经(21471)
财经(20428)
问题(17783)
(17481)
图书(15362)
技术经济(15181)
理论(14246)
资源(13663)
科技(13477)
现代(13388)
商业(12906)
实践(12733)
(12733)
共检索到421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洪易易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任放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丰富而成的经济史力作,亦为陈锋先生主编之《15至20世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书系》中的一部。任放先生对400余部方志及大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细致的整理、爬梳,对明清长江中游的市镇做了多角度的考察,不仅充实了前人的研究,更提出了一些对市镇经济研究大有益助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可然  
农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于了解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解读中国古代生态思想,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张建民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为研究对象,对重要农业区的农业生产诸要素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德勇  胡赓  
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想实现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竞争优势,必须先分析其内在的差异。研究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就是整合城市群内部资源,促进城市群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与必要环节。本文综合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锡尔系数测度了2005~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以及三大子城市群内部与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内三大子城市群间的经济差异较为明显,但在逐步缩小;三大子城市群中的长株潭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经济差异在扩大,成为总体差异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最后,本文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差异测度结果,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多中心多节点的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瞿诗进  胡守庚  童陆亿  李全峰  
多维度、多时序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特征刻画,是深刻揭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规律,高效管控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城镇建设用地转型内涵出发,构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特征识别框架,采用转型幅度、转型速度、洛伦兹曲线等对长江中游经济带1990-2015年间城镇建设用地转型时空特征进行系统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转型来源结构的时序变化显著,耕地占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比例持续减小,林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则逐渐增大;研究期间,出现将耕地转为其他用地再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相式"侵占耕地现象;(2)城镇建设用地经历了高速但不均衡的转型过程,其中面积增幅为153.34%,转型幅度为0.62,基尼系数为0.53;受特定社会经济环境及政策动态的影响,转型幅度、转型速度在时序上经历了"减-增-减"的变化过程;(3)转型幅度高值区呈"两横三纵"的分布格局,与区域内主要公路、铁路线路走向高度吻合;转型速度高值区呈左斜"H"型分布;(4)转型幅度与地形起伏度成反向变动关系,转型速度随地形起伏度的上升先增后减;城市群地区转型幅度高于非城市群地区,而转型速度则恰好相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瞿诗进  胡守庚  童陆亿  李全峰  
多维度、多时序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特征刻画,是深刻揭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规律,高效管控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城镇建设用地转型内涵出发,构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特征识别框架,采用转型幅度、转型速度、洛伦兹曲线等对长江中游经济带1990-2015年间城镇建设用地转型时空特征进行系统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转型来源结构的时序变化显著,耕地占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比例持续减小,林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则逐渐增大;研究期间,出现将耕地转为其他用地再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相式"侵占耕地现象;(2)城镇建设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伯重  
十年前,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刘石吉先生的《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专业市镇》、《明清时代江南市镇之数量分析》与《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市镇的发展》三篇论文,却早巳不胫而走,在大陆明清史学界广泛流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杪将上述三文汇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一书,于1987年刊出,以餐读者。此书不仅是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台湾学者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专著,而且也是1980年代国际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华  王丽娜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结构是整体旅游经济的提升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旅游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长江中游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系及网络特征。研究表明: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下,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长尾分布特征有望带来长尾效应;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的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城市的值较高,西北部的值较低,多数高值区处于区域中心地带;区域整体旅游经济的扩散水平较吸引水平更高,网络中占据控制地位的节点并不多,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区域网络的凝聚子群差异明显,凝聚子群1旅游经济发展比较聚集,有着明显的旅游经济溢出和吸引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牛雄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城市和城市群来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沿海主要城市逐步融入全球城市体系,城市群渐次形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从珠三角起步,长三角、京津冀三大核心城市群先后形成,成渝城市群快速崛起,实际上构成了目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四个核心区和增长极。20世纪90年代后期,省会城市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起的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如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刘赛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缓解区域旅游经济粘性、实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以引力模型为依托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基础上,研究借助图论理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构建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于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客运的综合交通联系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对2016年度29个节假日期间的游客空间对流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极化效应和"俱乐部收敛"特征并存,局部呈现匀质化、网络化发展态势;旅游经济和交通网络整体协调水平不足,从全域至单个城市多数处于非协调状态;次中心、走廊和子群逐步发育,成为单中心向多中心旅游格局演变的关键。最后,提出重点发展集约化城际交通、发挥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辐射功能、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最新地域空间范围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差作为衡量地区绝对差异的指标,变异系数用于衡量相对差异的变化,选用Moran’s I模型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用以验证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和分布态势。以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地图进行局域自相关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间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差距在显著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缓慢扩大。子城市群内旅游发展差异明显,子城市群间旅游发展差异不明显。旅游极化效应明显,旅游发展的轴—辐网络效应不突出,旅游增长极的辐射作用不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有一定的集聚趋势,但目前尚不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磊  李景保  袁华斌  朱辉  田小琴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学和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0年长江中游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M"型变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是经济区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Moran’s I指数为正,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波动式减弱。②高水平县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下辖县域、地市市区或县级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呈现出两级"中心—边缘"的空间结构。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基础因子对经济差异影响最大,行政因子、工业化因子分居二、三位,市场因子影响最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雪锋  
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研究范围,着眼于循环经济,探讨物质循环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性。循环经济的本质在于寻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内生化机制,协调扩张型经济增长机制与稳定型自然平衡机制的矛盾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翀   陈梦雨   王强   张梦洁   林樱子  
经济韧性是指城市与区域在遭受冲击时,快速吸收、恢复并保持经济正常运行的能力,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从冲击周期出发,将区域经济韧性划分为长周期经济韧性和短周期经济韧性,分别对长江中游城市群长短周期经济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从时序演变特征、空间演变格局两方面分析其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长短周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短周期经济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随冲击类型与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不同,其中政府治理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持久正向促进作用;(3)长周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创新能力、劳动力状况始终是影响经济韧性的核心要素,经济发展基础、外贸情况以及政府治理能力等因素对区域经济韧性也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以期为把握经济韧性发展规律,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杨洋  张远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