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8)
- 2023(10598)
- 2022(8984)
- 2021(8377)
- 2020(6776)
- 2019(15228)
- 2018(14966)
- 2017(28694)
- 2016(15502)
- 2015(17060)
- 2014(17016)
- 2013(16225)
- 2012(14755)
- 2011(13347)
- 2010(13652)
- 2009(12966)
- 2008(12155)
- 2007(11087)
- 2006(10122)
- 2005(9324)
- 学科
- 济(53069)
- 经济(53014)
- 管理(44243)
- 业(41563)
- 企(34866)
- 企业(34866)
- 融(27551)
- 金融(27549)
- 银(26105)
- 银行(26101)
- 行(25301)
- 中国(22566)
- 方法(20484)
- 财(18874)
- 农(18359)
- 数学(17781)
- 数学方法(17525)
- 制(16067)
- 贸(14678)
- 贸易(14663)
- 易(14361)
- 业经(13683)
- 地方(12671)
- 务(12608)
- 财务(12571)
- 财务管理(12539)
- 企业财务(11867)
- 理论(11490)
- 中国金融(11401)
- 农业(11124)
- 机构
- 学院(202549)
- 大学(194916)
- 济(85036)
- 经济(82911)
- 管理(74179)
- 研究(63756)
- 理学(61759)
- 理学院(61199)
- 中国(60885)
- 管理学(60168)
- 管理学院(59809)
- 财(45381)
- 京(39317)
- 财经(34294)
- 中心(33926)
- 科学(33854)
- 江(33128)
- 经(30870)
- 所(30749)
- 银(27952)
- 州(27619)
- 农(27610)
- 银行(27025)
- 研究所(26744)
- 经济学(26551)
- 融(25951)
- 金融(25477)
- 行(25358)
- 财经大学(25317)
- 北京(25170)
- 基金
- 项目(121015)
- 研究(96970)
- 科学(94831)
- 基金(85280)
- 家(70924)
- 国家(70252)
- 科学基金(61096)
- 社会(59860)
- 社会科(56861)
- 社会科学(56854)
- 省(48717)
- 教育(45444)
- 基金项目(43268)
- 编号(43209)
- 划(39504)
- 自然(36547)
- 资助(36323)
- 成果(36107)
- 自然科(35688)
- 自然科学(35676)
- 自然科学基金(35024)
- 课题(29861)
- 重点(27032)
- 发(26889)
- 性(26758)
- 部(26458)
- 项目编号(26398)
- 年(26169)
- 创(26108)
- 创新(24288)
共检索到331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余粤
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框架正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然而有别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时期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环境,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复杂得多,尤其是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信用风险暴露使得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难度更大。本文基于一个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模型研究各类货币政策与最优政策响应的差异,指出传统泰勒规则和灵活通胀目标制在缓解金融摩擦带来的资源配置无效率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地,本文在将各类金融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引入泰勒规则后发现,利差虽然是衡量信用摩擦程度的指示器,但稳定利差的货币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 信用传导渠道 动态新凯恩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宏涛 王晓芳
基于金融摩擦的市场环境,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拓展泰勒规则分析大规模债券购买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观察外生冲击对长期和短期利率、储蓄、消费、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并比较不同政策组合的福利损失。研究发现:债券购买会通过"期限偏好"渠道传导至总产出和价格;与单独使用常规货币政策相比,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结合的最优货币政策,将明显降低福利损失;即使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稳定总产出和通胀也有利,尤其在零利率附近作用更为明显;常规货币政策的通胀调节是对非常规货币政策总产出缺口反应的有益补充,相互配合可以降低福利损失。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市场分割理论 金融摩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远
当前我国经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改革上取得突破。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防止出现经济短期过快下行,但又不能过度放水,防止因货币供给过多而产生的加杠杆和资产泡沫风险,需要协调好稳增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单畅
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中介、金融摩擦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宏观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非金融公司、家庭、政府行为中的金融中介约束以及由此对宏观经济行为的影响,推动各国政策制定者重新考虑金融中介这一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梳理分析了国外研究金融中介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最新文献,纳入金融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以及金融危机以来非常规政策实施效用的研究文献,同时指明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并对可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融中介 金融摩擦 货币政策传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师 郑直 王颖
通过建立一个具备货币替代、金融加述器和负债美元化的中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可由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加以经验描述,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因素的影响;并且,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会造成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干预,弱化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表现,并带来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应该探索一系列更为灵活的外汇政策,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师 郑直 王颖
通过建立一个具备货币替代、金融加述器和负债美元化的中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可由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加以经验描述,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因素的影响;并且,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会造成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干预,弱化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表现,并带来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应该探索一系列更为灵活的外汇政策,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战明华
以金融摩擦条件下修正的状态证实模型为基础,本文首先对银行信贷渠道影响信贷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假说,并利用差异中的差异交叉项模型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一是银行信贷渠道的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结构性错配效应,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显著地放大了这一效应;二是企业的国有属性强化了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但在考虑企业国有属性的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却对这种错配效应没有显著影响。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国有比重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因而,总的来看,经济中国有比重的提高,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最后,本文从产业结...
关键词:
金融摩擦 银行信贷渠道 结构错配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晰 王雪标 王颖
文章以存贷比政策变更为视角,基于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金融摩擦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准确地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存在金融摩擦时的滞后现象。进一步分析了存贷比政策的变更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通过脉冲响应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存在金融摩擦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二是存贷比政策变更,减缓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金融摩擦,对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及抑制膨胀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效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战明华 徐杰灵 王石磊
以金融摩擦与国有投资比重为约束条件,在新古典的逻辑框架内,本文构建了一个既体现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又符合主流经济逻辑且能打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黑箱"的理论模型。据此对中国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类型的传导机制与传导效应进行剖析,同时提出假说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是只要充分考虑市场的不完全性特征,新古典逻辑框架仍能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提供强有力的解释;二是市场的严重不完全,可以衍生出多重重要政策含义;三是就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含义远非是仅仅放开金融资源的价格,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关键词:
金融摩擦 国有投资比重 货币政策工具类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随着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联系的不断深化,中央银行理应在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并将其加入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在调整名义利率时的确对金融稳定状况有所关注,相比于传统泰勒规则,纳入金融稳定指数的泰勒规则中通胀系数与产出缺口系数均有显著改善,其能够更好地拟合中央银行的实际政策操作。随后,为了进一步考察货币当局对名义利率调整的动态变化特征,文章通过TVP-SV-VAR模型对拓展的时变参数泰勒规则进行了再估计。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周期和金融形势的更迭,中央银行也会不断动态调整其政策目标。其中,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控制通胀始终是中央银行工作的重心。其次,中央银行存在规避经济收缩的偏好,在经济下行时期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向产出缺口倾斜。最后,为了抑制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货币当局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显著增强了对于金融稳定的关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估。(4)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显著关注了金融稳定目标,逐渐趋于按照含有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进行操作,因此将金融稳定目标加入货币政策规则中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是有效的。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钟伟 余珊萍
从1994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执行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总量供给政策,其目标仍在于稳定通货,人民币名义汇率和货币总量被当做名义驻锚来使用。从理论和各国实践来看,汇率稳定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的反通胀效果,但是也有本币高估和国际收支恶化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则出现了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规则 基差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金钊
同业拆借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同业市场摩擦因而通过银行贷款决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我国同业市场的特殊性又在于,存在着具有不同流动性充裕度和信用风险的大小银行,其中大银行可看作资金批发方,小银行主要是资金拆入方。针对这些特征,本文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异质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动态优化决策模型,推导不同类型银行的贷款投放决策,探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结论是,同业市场摩擦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面对货币政策冲击,不同类型银行反应不一;特殊的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阻塞了政策传导——若同业风险飙升,大银行将急剧减少资金拆出规模,货币政策传导遭遇梗阻并产生类"钱荒"现象。然后使用2007—2019年间279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推断。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改革的建议。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货币市场运行,以及如何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本文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