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9)
2023(1864)
2022(1418)
2021(1342)
2020(1027)
2019(2539)
2018(2580)
2017(4540)
2016(2645)
2015(3056)
2014(3168)
2013(3095)
2012(2969)
2011(2699)
2010(2743)
2009(2437)
2008(2489)
2007(2576)
2006(2322)
2005(1794)
作者
(6988)
(5678)
(5600)
(5368)
(3453)
(2614)
(2524)
(2195)
(2190)
(2131)
(1959)
(1902)
(1900)
(1826)
(1786)
(1769)
(1753)
(1633)
(1568)
(1558)
(1439)
(1419)
(1385)
(1353)
(1347)
(1336)
(1330)
(1296)
(1174)
(1162)
学科
(10723)
经济(10719)
管理(6820)
(5012)
中国(3785)
方法(3607)
地方(3394)
(3304)
数学(3062)
数学方法(3049)
物价(2561)
业经(2543)
产品(2543)
市场(2522)
(2505)
企业(2505)
教育(2474)
价格(2174)
农业(2021)
农产(1971)
农产品(1971)
产品价格(1958)
理论(1816)
(1756)
环境(1717)
(1657)
建设(1631)
(1570)
贸易(1567)
(1557)
机构
学院(32359)
大学(32056)
(12466)
经济(12063)
管理(11567)
研究(11268)
中国(9412)
理学(9292)
理学院(9189)
管理学(8995)
管理学院(8936)
(7481)
(6404)
科学(6193)
(6175)
中心(6132)
(5464)
(5192)
(5114)
师范(5070)
(4915)
北京(4838)
(4620)
业大(4561)
技术(4492)
研究所(4468)
职业(4395)
财经(4369)
(4348)
农业(4188)
基金
项目(19341)
研究(16555)
科学(14635)
基金(12255)
(10237)
国家(10120)
社会(9443)
社会科(8785)
社会科学(8783)
科学基金(8435)
教育(8314)
(8186)
编号(8055)
成果(6838)
(6627)
基金项目(6353)
课题(5999)
(5214)
资助(5112)
建设(4865)
自然(4814)
自然科(4654)
自然科学(4653)
自然科学基金(4559)
重点(4397)
(4339)
项目编号(4284)
(4268)
(4222)
规划(4207)
期刊
(15945)
经济(15945)
中国(10804)
研究(10357)
教育(8486)
价格(5591)
(4921)
理论(4598)
实践(4484)
(4484)
管理(4473)
(4210)
技术(4191)
图书(3877)
学报(3657)
农业(3507)
科学(3339)
(3300)
金融(3300)
书馆(3142)
图书馆(3142)
大学(3114)
职业(3019)
业经(2856)
学学(2481)
(2341)
(2137)
论坛(2137)
月刊(2045)
经济研究(2043)
共检索到59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敬伟  张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民性道德建设的热潮。高等学校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责任重大。要认清大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理清高校德育思路,从理论层面探究德育与道德的历史渊源及相互关系,进一步创新大学德育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严从根  
公民不服从是一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纠正不正义为理想的公民道德行为,培养具有公民不服从品质的公民理应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维。作为一种公民道德实践,它还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多数学生虽然不能称之为公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正当权利。这些权利时常会受到一些"伪公民道德教育"不正义的侵犯,有的时候,当他们采用了各种常规求诉的手段都无法消除这种不正义对待,因此,作为有效维权手段的学生不服从应该得到尊重,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不服从权利。尊重学生的不服从权利,只是为培养公民不服从品质提供了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不服从品质,在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要开展专门的公民不服从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取代道德普遍主义有着某种历史合理性,促进了道德自由和道德宽容,但瓦解了道德共识,中断了道德对话。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非全然消极,它要求将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视角纳入公民德育,从道德权利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德规范的合法性。需要在道德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用道德普遍主义规制普遍人权范围,保障人类基本道德权利;用伦理多元主义来规范公民发展性权利问题,保障价值多元。为此,学校德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解本土文化的国家公民,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对话能力的全球公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无论从发展逻辑还是现实而言,中国公民社会的生长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或者说公民道德教育既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构成,又是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因为公民社会的生长在根本上依赖于良善公民的呵护和捍卫,而良善公民的养成则依赖良好的教育。就当下的公民道德教育而言,若要担负起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健康成长的使命,需要它在反思自身的基础上培育公民的边界意识、义务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勰平  张倩苇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发展及其特色石勰平,张倩苇新加坡自1965年8月独立以来,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工业化城市岛国。由于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在如何正确吸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家新  易连云  
答辩时间2013年4月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因之而更加紧密。高校文化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价值观的体认、道德理性的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资本,也对现时与未来的社会公民进行着次生教育,这将使得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心。本研究以高等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洪刚  
社区公民道德建设除了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国情之外,还需要借鉴一切优秀的道德教育思想。杜威共同体建构理论的三个基本维度,正好契合了公民道德生成的三重逻辑。其中,共同善作为共同体追求的最高原则,是社区道德治理的价值目标;习惯是共同体中个体维系良好关系的规范,是社区公民道德的主动性生长和保证条件;民主教育是促使社区公民道德生成的基本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梅萍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法律主治的社会,但西方国家在寻求法治化道路的历程中,道德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繁荣。西方国家的公民道德认同是通过宗教倡导、法治融合、民主政治以及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启迪我们坚守道德的崇高信仰,强化主体理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小章  冯婷  
作为一种"地方性伦理",传统的"乡(村)规民约"之形成、存在、内涵与作用都是与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定的国家—地方社群—个人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之不可逆转的转型,"乡(村)规民约"也必然逐渐走向式微而成为明日黄花。不过,社会结构性变革在使"乡(村)规民约"从总体上走向式微、终结的同时,也在催生、呼唤着一种新的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所调节的,是作为越来越直接投身于外部公共社会中的一员、作为国家之公民的个体与其他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永刚  
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爱国主义既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亦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良好品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意识形态的改变,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颠覆,引发了整个俄罗斯思想界的躁动不安,尤以俄罗斯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迷惘、思想紊乱、意义迷失为甚。在摆脱思想道德困境,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叩问与探索中,俄罗斯深入洞悉、穷究、把脉爱国主义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将弘扬爱国主义视为俄罗斯重建美好精神家园的思想保障与不竭动力,当做引领公民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由于高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之俄罗斯高校对爱国主义的积极倡导与践行,促使爱国主义不断攀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杜莹  杨彦京  
当前我国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助于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助于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公民道德素质与制度伦理之间,二者相辅相成,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都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二者须做到以人为本。新时期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制度伦理取向表现在:通过道德制度化,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法律制度需要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并且及时而有效地执行;通过制度道德化,促使人们自觉去遵守道德和法律;建立健全道德赏罚制度和监督制度,增强制度伦理的可操作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英飞  
19世纪的法国在建立世俗国家的进程中始终面临来自笛卡尔式的理性主义和抽象个人主义所带来的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的挑战。本文从法国道德世俗化的角度,考察了涂尔干在力图克服这两个危机根源的同时,如何践行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教育,并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培养合格的公民。本文认为,涂尔干借助有关"社会"科学的教育,为法兰西人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主义,并培育出一种道德的个人主义,为化解政治和社会危机做出应有的努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任平  贺阳  
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是德国培养负责任公民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将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性事件"与个体认知发展规律和公民政治社会化发展特征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民主能力"确立为课程目标;围绕政治、社会、经济三大领域遴选课程内容;遵循"博特斯巴赫共识"要求设计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元协同评价机制构建课程保障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德国学校相关课程在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科融合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