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
- 2023(608)
- 2022(585)
- 2021(557)
- 2020(445)
- 2019(1225)
- 2018(1270)
- 2017(2596)
- 2016(1518)
- 2015(1580)
- 2014(1702)
- 2013(1714)
- 2012(1509)
- 2011(1478)
- 2010(1496)
- 2009(1455)
- 2008(1367)
- 2007(1384)
- 2006(1273)
- 2005(1188)
- 学科
- 济(7458)
- 经济(7454)
- 方法(4773)
- 数学(4557)
- 数学方法(4542)
- 管理(4503)
- 业(3766)
- 企(3515)
- 企业(3515)
- 市场(2832)
- 物价(2652)
- 产品(2435)
- 农(2318)
- 价格(2165)
- 银(2150)
- 银行(2150)
- 行(2051)
- 贸(1976)
- 贸易(1974)
- 农产(1932)
- 农产品(1932)
- 产品价格(1924)
- 易(1916)
- 制(1766)
- 融(1505)
- 金融(1505)
- 制度(1395)
- 度(1395)
- 财(1389)
- 业务(1305)
- 机构
- 大学(19642)
- 学院(19379)
- 济(10196)
- 经济(9972)
- 管理(9107)
- 理学(7956)
- 理学院(7914)
- 管理学(7834)
- 管理学院(7798)
- 中国(6777)
- 研究(5001)
- 财(4822)
- 财经(3915)
- 京(3794)
- 中心(3756)
- 经(3593)
- 银(3569)
- 银行(3423)
- 行(3241)
- 融(3185)
- 江(3174)
- 金融(3137)
- 经济学(3125)
- 人民(3110)
- 财经大学(3102)
- 农(3055)
- 经济学院(2855)
- 国人(2833)
- 中国人(2829)
- 中国人民(2799)
共检索到31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寅
信用卡作为带有无担保小额信用贷款及滚动合约性质的支付结算工具,越来越受到使用者偏爱,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信用卡定价也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均值-方差框架构建了一个持卡人跨期用卡行为理论模型,通过引入持卡人行为差异与学习机制考虑不同持卡人认知与认知改进下的信用卡定价问题。本文发现:信用卡实际价格本质上是单位定价与风险补偿的和,银行将定价的风险补偿摊薄到每个合约;持卡人认为信用卡价格较高的原因是银行在市场中的有效用卡规模与风险补偿使持卡人对信用卡单位定价认知低于实际价格认知而产生的持续价格幻觉;一定条
关键词:
价格幻觉 信用卡定价 风险补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闽
公司运营是一个资本与人力等要素的联合生产过程,股东的投资行为使其自有资产得以向公司法人财产转换,这一转换完成之后,在公司中保障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是股权。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条件下,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董事与经理,与公司所有者——股东之间,由于公司中股东群体的扩大和在知识类型与劳动形态分化推动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加上公司的多要素联合生产的性质,使股东通过股权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实际上被弱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仁和 陈英楠 程昆
实务界普遍比较名义利率与盈利、红利或租金收益率的高低,以判断资产价格是否合理,意味着投资者用名义利率对资产的未来实际红利流进行资本化,投资者存在货币幻觉。本文梳理了国外检验股票市场和住宅市场货币幻觉假设的不同理论分析模型和实证检验方法,并认为可以用货币幻觉假设来解释我国近年来的资产价格泡沫。
关键词:
货币幻觉 Fed模型 股票市场 住宅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红海 陆蓉 徐龙炳
基金拆分是在保持投资者资产总值不变前提下,通过降低基金单位净值来实现"净值归一"。拆分过程中尽管理论上基金业绩及投资者利益保持不变,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引起投资者大量申购,导致基金规模急剧扩大。对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大量申购拆分后的基金是因为名义价格幻觉产生的低净值偏好;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这一价格幻觉来增加资金净流入。进一步研究表明,基金拆分后规模扩大是由于吸引了大量新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申购而造成的;长期来看,进行拆分的基金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因此,总体来说基金拆分是理性的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非理性偏好来实现其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本文所揭示的因市场参与...
关键词:
名义价格幻觉 迎合 基金拆分 理性程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国进 刘金娥
房地产基本价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即租金)和贴现率决定的,异质信念与通胀幻觉分别从投资者对房地产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的估计偏差两方面解释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1994~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季度数据,利用时变现值模型估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价值,进而给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并检验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异质信念和通胀幻觉都勾勒出了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画面,但相对于通胀幻觉,异质信念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主导因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邓敏 蓝发钦
再售期权和货币幻觉两个因素分别从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估计偏差的角度解释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膨胀。本文以上海商品住宅市场为例,运用动态剩余价值模型从租金房价比角度测度上海房价泡沫水平,并检验再售期权和货币幻觉对上海房价泡沫的解释作用。经验分析发现,上海商品住宅市场存在再售期权和货币幻觉效应,其中货币幻觉效应对房价泡沫影响具有不对称性但解释作用更强,建议应重点关注高通胀和实际负利率对房价泡沫的影响。
关键词:
租金房价比 再售期权 货币幻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元琪 刘善存
笔者利用沪深交易所2005年开始推行的业绩快报制度分离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和股利分配信息,重新研究了A股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并采用信号假设和流动性假设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在已预期盈余信息的情况下,仍然对股票股利存在正面反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发放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在未来二到四个季度仍能保持盈余增长,因此信号假设可以较好地解释股票股利的市场反应;而股票股利虽然能显著提高小额交易者的活跃程度,但大部分流动性指标并没有显著改善,因此流动性假设对A股不太适用。
关键词:
股票股利 信号 流动性 价格幻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德信
“制度幻觉”初探徐德信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可是在新制度经济学(The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之前,发展一般被解释为资源、技术和人的偏好的函数,制度被远远地置于一旁。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也许就是人们深深处于"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诗举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形成于纳税人(投票者)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按照其对纳税人的影响不同,财政幻觉分为乐观幻觉和悲观幻觉:乐观幻觉是指纳税人低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悲观幻觉是指纳税人高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划分,财政幻觉包括政府主动创造幻觉和财政制度派生幻觉:政府主动创造幻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贵华 崔宸瑜 高皓 屈源育
本文利用证券分析师发布的股票目标价格预测,为名义价格幻觉提供了能够直接反映心理预期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对低价股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显著高于高价股,该行为偏误在规模小、上市时间短、股票波动性大、财务透明度低和无形资产占比高等估值难度更大的股票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我们还利用股票送转,对证券分析师是否受到名义价格幻觉的影响做进一步验证,发现由送转引起的与基本面无关的名义价格下降显著提升了证券分析师对股票未来回报的心理预期。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发现并不是因为证券分析师准确预见了低价股和高价股未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也不是为了最大化其供职证券公司的利益而有意迎合投资者。
关键词:
名义价格幻觉 证券分析师 目标价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曾刚
信用卡市场的竞争性一直都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经验事实看,尽管信用卡市场具有竞争性市场所需要的一些条件(如供给者和需求者数量众多、所受管制较少等),但其定价(主要是信用卡的利率)却具有较强的粘性,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该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要远高于其他银行业务,而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竞争的无效。如何解释信用卡市场竞争的失灵?研究者们在Ausubel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的分析,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信用卡市场竞争和定价问题的认识,也为相关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以期望能为推动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与规范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