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5)
2023(9110)
2022(7811)
2021(7302)
2020(6092)
2019(14032)
2018(13817)
2017(27281)
2016(15136)
2015(16944)
2014(17190)
2013(16720)
2012(15434)
2011(14062)
2010(14391)
2009(13838)
2008(13649)
2007(12395)
2006(11137)
2005(10395)
作者
(42041)
(35248)
(34946)
(33380)
(22489)
(16586)
(15871)
(13279)
(13275)
(12807)
(11935)
(11719)
(11378)
(11368)
(11203)
(10972)
(10359)
(10219)
(10209)
(10079)
(8948)
(8555)
(8540)
(8092)
(8023)
(7950)
(7909)
(7769)
(7054)
(6895)
学科
(61535)
经济(61452)
管理(50620)
(44115)
(37985)
企业(37985)
方法(28594)
数学(25738)
数学方法(25277)
(19111)
(17497)
(16869)
中国(15168)
业经(13200)
(12492)
贸易(12486)
(12232)
(12050)
银行(12044)
(11581)
(11529)
(11221)
(11157)
财务(11117)
财务管理(11091)
(10951)
金融(10949)
企业财务(10511)
理论(9930)
(9677)
机构
学院(215044)
大学(214651)
(93689)
经济(91673)
管理(84234)
理学(71810)
研究(71577)
理学院(71117)
管理学(69740)
管理学院(69329)
中国(57983)
(48842)
(44108)
科学(39314)
财经(37090)
(35229)
(33994)
中心(33808)
(33598)
研究所(31093)
(31022)
经济学(29158)
业大(28045)
北京(27954)
财经大学(27559)
(26387)
经济学院(26133)
(25866)
(25573)
师范(25364)
基金
项目(136610)
科学(109149)
研究(102395)
基金(100763)
(86117)
国家(85453)
科学基金(74311)
社会(66061)
社会科(62843)
社会科学(62831)
(52562)
基金项目(51353)
教育(48185)
自然(47097)
自然科(46030)
自然科学(46021)
自然科学基金(45199)
(44201)
资助(43300)
编号(41802)
成果(35363)
(31594)
(30718)
重点(30650)
课题(29449)
(28534)
(28258)
教育部(27796)
国家社会(27322)
(26807)
期刊
(104965)
经济(104965)
研究(68281)
中国(44235)
(38158)
管理(33509)
(28460)
(28347)
金融(28347)
学报(27523)
科学(26755)
教育(22851)
大学(22261)
学学(20981)
技术(19477)
财经(18775)
农业(18629)
经济研究(16967)
(16024)
业经(15948)
问题(13505)
理论(13088)
(12163)
统计(12032)
实践(11894)
(11894)
(11173)
国际(10916)
技术经济(10734)
决策(9951)
共检索到336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先明  
随着商业银行产权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有效性开始下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分析,基于其极大化经营利润的诉求,论证了利率走廊系统的运行条件及机制。研究认为,完善的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竞争的市场、高效的实时清算系统等是利率走廊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在利率走廊系统运行过程中,当货币市场被注入过多流动性时,其可能转化成地板系统;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能够实现分别进行资金价格调控与资金数量调控,从而使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提高。由此论文从利率走廊系统的构建、中央银行的职责、商业银行的行为等方面,提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从数量型...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笑梅   钮锴  
<正>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利率走廊往往与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和贴现窗口等工具并存,共同保障货币政策顺利实施。文章旨在厘清利率走廊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并分析了中美欧利率走廊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与联系。美国区域银行风险事件引发市场波动,美联储及时响应以维护金融稳定——新设立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为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与此同时,市场流动性收缩也触发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贴现窗口的大量使用。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燕  张捷  
利率走廊及其实践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几乎每隔二十年都会出现一次大幅度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以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和直接信贷控制为主要手段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然而,金融创新使传统的货币层次的划分越来越模糊,货币迷失和错漏等情况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数量调控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长征  陈学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大体区分为两个阶段,其直观表现在央行在金融市场中政策地位的变化上。在不同阶段,央行所使用的政策工具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目的。研究回顾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转变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各类政策工具的使用及目的,现阶段央行主要是通过各类主动性的工具来投放流动性,因此货币形成的外生性在逐步增强。这虽然强化了央行的政策约束力,但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有一定影响。央行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改革政策框架机制,探索更多为非银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渠道,以有效维持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预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先东  张炎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特定条件下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调控已成为许多央行的选择,即使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一些国家也开始注重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的配合。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等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比分析了价格型、数量型等六种组合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混合型政策工具优于单一型政策工具,如果更加注重GDP目标,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的调控(QP)效果相对较好;如果更加注重通胀水平,那么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中长期调控(LPQ)效果较好;如果更加注重就业目标,运用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短期调控(SPQ)效果较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国华  黄明皓  
本文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汇率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的传导过程。文章首先构建了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模型,并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它更合适地解释了1999年后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用VAR方法证明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具有系统稳定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丽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理论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的首要功能是测算宏观经济的均衡利率,并据此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给市场利率提供一个名义锚;当前我国利率操作目标仍应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进行选择,中期利率指引只能作为补充;"利率走廊"作为一种利率操作模式当前在我国可行性较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利率操作最终应以公开市场为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项操作均需要更加透明,以引导公众预期、提升政策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管涛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20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打破中国的金融抑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金融市场、激发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利率市场化不仅在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这两个问题有所区别又高度相关。我们最近牵头完成的《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一书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已经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强  
考虑我国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侧重数量型工具的特殊性,文章结合完善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的目标任务,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构建货币条件指数MCI。根据应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手段的不同,构建了5个MCI指数。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在应对经济周期上,货币政策源于产出缺口,但对产出和通胀同时产生影响;而目前在应对金融周期上货币政策还略显被动,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原因,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有待完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周闯  刘姗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中央银行预调微调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考察了其对构建利率走廊的作用。研究发现,预调微调在总体上平抑了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同时预调和微调两者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在结构上具有期限互补的特点。预调通过预期引导缓解了中长期利率的波动,且书面和口头两种操作方式的影响较为一致。微调中的常备借贷便利对超短期利率较好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加剧了超短期利率的波动。尽管中期借贷便利总体加大了利率的波动,但其对不同期限品种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预调微调操作总体上能有效平抑利率波动,降低利率走廊运行成本,有利于实现构建利率走廊的长期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寇明婷  卢新生  
基于标准VAR模型,通过构建更加符合经济理论的SVAR模型框架,实证探索了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冲击反应显著,而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在当期表现也很明显,但随着期数的增加,前者增幅依然明显,而后者呈现衰减态势,即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调控能力有限。
[期刊] 征信  [作者] 谷晓然  
[期刊] 征信  [作者] 谷晓然  
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并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对于完善流动性供给机制及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外汇占款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我国陆续推出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金融工具,提升了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与精准性,促进了金融发展的稳定与经济运行的平稳,通过优化、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箱,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货币政策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