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2)
- 2023(6068)
- 2022(5067)
- 2021(4346)
- 2020(3648)
- 2019(8268)
- 2018(8130)
- 2017(15816)
- 2016(8399)
- 2015(9275)
- 2014(9349)
- 2013(9478)
- 2012(8958)
- 2011(8286)
- 2010(8516)
- 2009(7899)
- 2008(7347)
- 2007(6737)
- 2006(6295)
- 2005(5809)
- 学科
- 济(64076)
- 经济(64047)
- 方法(20940)
- 管理(20920)
- 业(19333)
- 数学(19322)
- 数学方法(19235)
- 地方(16096)
- 农(13916)
- 企(12400)
- 企业(12400)
- 地方经济(12160)
- 中国(12148)
- 学(10112)
- 业经(10007)
- 农业(9513)
- 环境(7517)
- 经济学(7223)
- 财(7175)
- 贸(7156)
- 贸易(7152)
- 易(6837)
- 发(6437)
- 制(6368)
- 产业(6244)
- 融(5963)
- 金融(5963)
- 体(5724)
- 和(5569)
- 资源(5427)
- 机构
- 大学(129676)
- 学院(129556)
- 济(70934)
- 经济(69869)
- 研究(49111)
- 管理(48132)
- 理学(41528)
- 理学院(41041)
- 管理学(40480)
- 管理学院(40220)
- 中国(36218)
- 财(27736)
- 科学(27061)
- 京(26267)
- 所(24658)
- 经济学(23815)
- 财经(22395)
- 研究所(22258)
- 农(22025)
- 中心(21418)
- 经济学院(21204)
- 经(20367)
- 江(19679)
- 业大(18607)
- 农业(17095)
- 院(16838)
- 财经大学(16511)
- 北京(16435)
- 范(15669)
- 师范(15529)
- 基金
- 项目(82854)
- 科学(66062)
- 基金(62123)
- 研究(59399)
- 家(54148)
- 国家(53759)
- 科学基金(46019)
- 社会(41830)
- 社会科(39927)
- 社会科学(39915)
- 基金项目(32530)
- 省(31434)
- 自然(27775)
- 自然科(27122)
- 自然科学(27115)
- 自然科学基金(26668)
- 教育(26283)
- 划(25894)
- 资助(25632)
- 编号(22318)
- 发(19595)
- 部(18733)
- 重点(18622)
- 国家社会(18606)
- 成果(17634)
- 创(16615)
- 教育部(16412)
- 济(16402)
- 发展(16271)
- 经济(16256)
共检索到202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燕翔
<正>我国8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已于近日陆续公布,总体看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尤其是价格因素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都是包含价格因素的名义值,价格因素好转能增强企业与个人的信心和活力、增添经济向好新动力。当前一系列重要政策陆续出台,多措并举,将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锦 洪群联
2016年农业增长平稳,工业明显回升,服务业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产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企稳向好迹象有望延续。同时,也要看到,许多指标改善是短期性、政策性的,积极向好的变化尚不足以支撑整体产业回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难度较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动力弱化等问题,将影响产业持续平稳增长。有必要巩固产业运行良好势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增强政策稳定性和精准性,在深度调整过程中孕育新生,助推经济企稳回升。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锦 洪群联
2016年农业增长平稳,工业明显回升,服务业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市场信心有所增强,产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企稳向好迹象有望延续。同时,也要看到,许多指标改善是短期性、政策性的,积极向好的变化尚不足以支撑整体产业回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难度较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动力弱化等问题,将影响产业持续平稳增长。有必要巩固产业运行良好势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增强政策稳定性和精准性,在深度调整过程中孕育新生,助推经济企稳回升。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瑞林
消费对经济增长起着明显拉动作用.本文从宏观经济层面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坚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认清当前我国的消费水平,大力提升消费,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消费 经济增长 GDP 消费水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灏
本文以韩国经济循环增强动力机制和韩国产业更新升级的动力机制概括韩国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揭示韩国经济创造生机、逐阶提升的时序演进规律性。主要启示是:要综合配置资源,形成循环增强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顺应环境变化而创新;扭曲的经济要及时矫正;要从国际竞争中获取经济发展的动力;要通过竞争培养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韩国经济 循环增强 动力机制 政府作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牛犁
<正>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总体回升态势。一季度,在各地方全力拼经济、政策靠前发力、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等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开局良好。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进入二季度以来经济恢复步伐有所放缓。尽管如此,我国经济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瑜
结合自身对接东盟的区位优势,立足于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先行先试多项改革措施,提升全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动力2013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银发[2013]276号),拉开了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序幕。改革实施以来,广西结合自身对接东盟的区位优势,立足于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进
去年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但是,将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之后,我国经济能否保持较快增长,各方正给予高度关注。一、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仍然存在动力问题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9%以上的增长速度,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最好纪录。但害怕经济速度过快,防止"过热",成为不少人的忧虑。应当说,我国的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晓依 白明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的战略规划宏观长远,是对新时代扩大内需战略的全面阐述,传递出以扩内需驱动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重大
关键词:
扩大内需 经济发展动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跃
现代金融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的核心制度。从金融工作的本质来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健康运行的金融体系,能够把资源配置给最有效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要有效管理好资源在跨时空配置交易中的潜在风险,保障经济金融安全,以达成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目标。金融工作必须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佳贵
投资驱动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但以投资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首先,它使投资和消费的比重严重失衡;其次,它使产业结构失衡;第三,它使资源与环境不堪重负;第四,它使投资效益下降。因此,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改变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其次,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再次,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关键词:
投资 经济发展方式 消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投资和出口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角色,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下降。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江苏的公共支出并未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江苏公共支出转型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但也存在相关的问题。因此,应加快推进公共支出转型,增强江苏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
关键词:
消费需求 居民消费 公共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去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曲折艰难,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积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杰长
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近日,毛中根、洪涛等合著的《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演进研究》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国际视野与国内视野中探讨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准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所处阶段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