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7)
2023(12208)
2022(10484)
2021(9644)
2020(8212)
2019(18741)
2018(18493)
2017(35381)
2016(19385)
2015(21769)
2014(21585)
2013(21306)
2012(19873)
2011(17980)
2010(18045)
2009(17167)
2008(16922)
2007(15643)
2006(13834)
2005(12311)
作者
(58148)
(48254)
(47997)
(46021)
(30395)
(23385)
(22140)
(18813)
(18347)
(17306)
(16458)
(16197)
(15346)
(15205)
(15075)
(15052)
(14997)
(14357)
(14192)
(14038)
(12160)
(11974)
(11728)
(11154)
(11141)
(10865)
(10844)
(10756)
(9810)
(9646)
学科
(78985)
经济(78812)
管理(55406)
(50830)
(42545)
企业(42545)
方法(37500)
数学(31474)
数学方法(31109)
(23355)
(22220)
中国(21490)
(18524)
业经(18341)
(16917)
(15098)
贸易(15088)
(14665)
理论(14553)
地方(14522)
(14313)
财务(14251)
财务管理(14212)
农业(14146)
(13715)
企业财务(13505)
(11317)
银行(11272)
(10923)
金融(10920)
机构
大学(281027)
学院(278879)
(111411)
经济(108848)
管理(105263)
研究(95279)
理学(90164)
理学院(89114)
管理学(87357)
管理学院(86845)
中国(71195)
科学(60203)
(59905)
(52304)
(51837)
(49535)
研究所(44872)
中心(44672)
业大(43977)
(43532)
财经(41429)
农业(41221)
北京(37571)
(37420)
(37114)
师范(36642)
经济学(34399)
(34177)
(33978)
经济学院(31028)
基金
项目(184245)
科学(143371)
研究(132404)
基金(132294)
(116509)
国家(115551)
科学基金(97642)
社会(83736)
社会科(78317)
社会科学(78288)
(72513)
基金项目(69233)
自然(63624)
自然科(62154)
自然科学(62129)
教育(61827)
(61311)
自然科学基金(61063)
编号(55473)
资助(55253)
成果(46028)
重点(42026)
(40649)
(39399)
课题(37701)
(37227)
科研(36098)
创新(34839)
教育部(34475)
大学(34330)
期刊
(123615)
经济(123615)
研究(78830)
中国(57219)
学报(48995)
(46519)
(42141)
科学(42051)
管理(36411)
大学(35818)
学学(33409)
农业(31413)
教育(31271)
技术(23488)
(22660)
金融(22660)
财经(20657)
经济研究(20440)
业经(20424)
图书(17905)
(17778)
(16760)
问题(15865)
理论(15577)
(14487)
实践(14275)
(14275)
统计(13799)
技术经济(13551)
(12886)
共检索到417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秋山  许源源  
已有研究认为,价格和广告对于解决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和医疗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价格和广告对医疗产品和服务这类经验品的质量信息传递是有局限的,并表现出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厂商采取"高价格、低广告投入"策略,而提供低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厂商采取"低价格、高广告投入"策略的特征。对于具备完善社会保障的群体而言,价格的确能起到传递医疗质量信号的作用;但是对于不具备完善社会保障的群体而言,广告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传递质量信号的作用;同时,医疗服务市场上存在逆向选择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郁芬  
社会保障的二元结构分析李郁芬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制度根源,其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必须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好改革的原则并选择现实的改革途径。社会保障二元结构一元化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在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前提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尔后逐渐地向城市推进。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就是以权利义务不平等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即偏爱城市的二元结构体制从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并因此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以变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为重点的攻坚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建明  廖红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强烈冲击着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农民工”,一个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就业生活都处于弱势境地的城市边缘人群也悄然形成。他们基本没有制度保障,作为廉价劳动力支撑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却没有分享到应有的利润和城市文明,相反还承受着许多难以言表的歧视和排斥,其社会保障权益面临严重缺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陶勇  
当前“三农问题”已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 ,在农民的所有问题中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长期以来在重城轻乡、挖农补工的二元经济结构下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残缺不全 ,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制之外。政府必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保护 ,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生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显,构建多元过渡社会保障模式势在必行,实施我国社会保障的"五驾并驱"战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英君  郑军  
现行的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而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日益突出,如何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城乡统筹的背景,分析了我国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反思,从正确理解城乡统筹内涵、明确战略思路、确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突破口和明晰三方责任分摊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传健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旨在揭示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规律,但该理论对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能完全沿着刘易斯模型提供的路径,应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理顺农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推进新型村镇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和消除现行的歧农政策,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睿  贺晟  石杰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有潜在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股指期货能向现货市场传递信息,可提高信息质量,加快证券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促进信息效率,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股指期货信息传递效应对现货市场的稳定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源于:第一,股指期货有限的价格发现功能;第二,股指期货有可能向现货市场传递有噪音信息;第三,市场解释信息方式影响稳定作用发挥的程度;第四,股指期货引起信息同质性,使市场丧失信念多样性,更易反应过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洪  钟和卿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呈现城乡发展失衡的现象。本文从需求和供给层面展开经济学分析,指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障需求较为强烈,但目前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供给存在区域差异显著、农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农村低保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同时大力构建梯度式低保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席卫群  吴晓云  薛翔  
本文分析了投资管理双方行为主体间在一次博弈、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战略选择表明,在投资管理人和委托人类型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们会因为重视自身声誉的塑造而在有限期的重复博弈中实现相互合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伟  
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资金供给方式有限,而资金流失却极为严重,加之农民生存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农村社会资金的匮乏,国家对农村社会资金的竞争性使用加剧了农村的贫困,使得农村民间金融的出现成为可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子乐  黄少安  
政府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视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城镇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并采取了"现收现付"的给付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口迁移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城镇向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转移支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发现,当进城农民会获得市民身份时,转移支付会降低农民收入。当进城农民无法获得市民身份时,转移支付有可能增加农民收入,利率越低、市民占人口比例越高,转移支付的"增收"(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就越大,并且当市民占人口比例低于某个临界值时,转移支付的"增收"作用是负的,即降低农民收入,反之则反是。在"现收现付"的给付方式下,转移支付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