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7)
2023(7736)
2022(6295)
2021(5623)
2020(4864)
2019(11004)
2018(10809)
2017(20888)
2016(11427)
2015(12644)
2014(12389)
2013(12466)
2012(11358)
2011(9891)
2010(10143)
2009(9517)
2008(9739)
2007(8990)
2006(7944)
2005(7675)
作者
(32250)
(27061)
(26898)
(25401)
(17466)
(12903)
(12167)
(10397)
(10094)
(9707)
(9208)
(9080)
(8989)
(8618)
(8521)
(8247)
(8016)
(7870)
(7815)
(7688)
(6626)
(6596)
(6569)
(6257)
(6082)
(6047)
(5979)
(5952)
(5542)
(5297)
学科
(71095)
(67485)
企业(67485)
(57551)
经济(57488)
管理(51448)
方法(26172)
业经(24822)
(22442)
(21862)
数学(18885)
数学方法(18808)
(17515)
财务(17510)
财务管理(17497)
企业财务(16529)
技术(15303)
农业(15257)
(14232)
贸易(14229)
(13975)
(12215)
企业经济(11832)
(11718)
(11682)
(11338)
中国(11121)
(10928)
经营(10796)
技术管理(10210)
机构
学院(169720)
大学(161966)
(79291)
经济(78058)
管理(72777)
理学(62321)
理学院(61845)
管理学(61289)
管理学院(60986)
研究(50478)
中国(42905)
(36636)
(33205)
(31506)
财经(29050)
科学(27975)
(27136)
(26438)
(25511)
农业(25025)
业大(24479)
经济学(23795)
中心(23463)
研究所(22666)
商学(21800)
经济学院(21752)
商学院(21620)
财经大学(21301)
经济管理(21172)
(20613)
基金
项目(106807)
科学(86230)
研究(79736)
基金(79452)
(67928)
国家(67237)
科学基金(59865)
社会(53202)
社会科(50664)
社会科学(50653)
(42884)
基金项目(41642)
自然(37955)
自然科(37178)
自然科学(37170)
自然科学基金(36637)
教育(35019)
(33935)
资助(32680)
编号(31500)
(31200)
(26091)
(24189)
(23472)
创新(23409)
重点(23254)
成果(23037)
国家社会(22332)
(22188)
人文(21168)
期刊
(89580)
经济(89580)
研究(47922)
管理(32193)
(32126)
中国(30524)
(29631)
科学(21206)
农业(21029)
学报(20082)
技术(17600)
业经(17230)
大学(16155)
学学(15650)
(15386)
金融(15386)
财经(14788)
(14503)
经济研究(14010)
(12853)
技术经济(12338)
问题(11839)
(11333)
世界(10317)
财会(10188)
教育(10063)
现代(9661)
国际(9214)
理论(9136)
商业(9066)
共检索到25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卓  赵军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LP法测算了不同进出口状态企业的价格加成,发现不同进出口状态企业的价格加成存在巨大差异。只出口企业的价格加成普遍偏低,加工贸易大量存在是这类企业价格加成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只进口企业价格加成偏高是因为中央及省级国有企业在只进口企业中占比较高,这类企业普遍是规模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且大多处于行政垄断行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企业价格加成的巨大差异无法完全归结于生产率因素,非生产率因素如市场结构的不同、企业所面临的需求端差异、行政性进入壁垒等也是形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导致市场低效率和社会总福利损失。因此,加快市场化体制改革,提高国...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坤  侯维忠  刘璐  
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问题,不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平  刘兰凤  袁申国  
本文使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研究当人民币名义双边汇率变动时,进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讨论中国进出口企业与东盟各国交易时的定价能力。结论显示:人民币出现升贬值变动时,进出口价格人民币汇率传递弹性都是对称的(出口时越南与泰国例外);总体来说,中国出口企业对东盟各国具有强定价能力,但中国出口企业的定价能力在2012年以后呈下降趋势(除马来西亚、新加坡外);中国进口企业对东盟各国的定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进口商品具有强定价能力,向菲律宾、泰国进口商品具有部分定价能力,向印度尼西亚进口,进口商定价能力较弱,向柬埔寨、缅甸进口,进口商定价能力很弱,向越南、老挝进口,进口商完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鹏辉  
基于出口状态转换的视角,按照存续期内的出口状态将企业划分为持续出口、新出口、退出出口、间断性出口和始终不出口等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考察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否定了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任何类型出口企业生产率都要高于始终不出口企业;持续出口企业具有显著自选择和干中学效应,间断性出口企业效应不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定根  杨晶晶  
以往的研究使用行业或者地区价格指数平减货币变量时忽视了企业定价异质性,可能导致价格偏误。通过匹配2007-2010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企业财务层面的数据和进出口产品层面的交易信息,计算企业层面的价格指数,以考虑定价异质性。以此重新分析国际贸易与多产品进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分别考察国际贸易的生产率溢价、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结果发现,使用行业价格指数平减低估了国际贸易的生产率溢价;相对于使用行业价格指数平减,使用企业价格指数平减时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更明显,但无论采用何种价格指数,进口自我选择效应都不存在;只有在使用企业价格指数平减时,出口学习效应才存在,但使用两种价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广生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长期沿用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出口贸易的经营主体是国家外贸专业公司,其他企业都无权经营进出口业务。外贸公司在对外洽谈出口贸易前,预先向国内供货部门或生产企业以买断方式购进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同国际市场不发生直接关系。外贸公司在执行进口计划中,按照国家下达的货单完成进口订货、承付、托运、验收等对外业务后,将货物调拨转发给国内用货部门;用货部门可派人参加有关技术问题的谈判,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本文从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企业生产率测算关键数据的选择以及企业价格指数缺失处理四个方面讨论企业生产率的测算问题。随着企业异质性理论发展和企业数据库的应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企业层面。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同。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主要是分析TFP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原因,并不强调从微观加总得到总量TFP增长率。(2)面板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屠新泉  王杰  
出口目的地会影响企业生产率吗?何种类型的企业会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中受益?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解释中国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原因。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解决样本选择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出口市场转变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只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相比,企业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生产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在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2)民营企业和多产品企业在出口目的地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后,其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而且出口阅历的积累更有利于企业出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燕君  王圆圆  
本文以2005-2020年样本数据为基础,通过三阶段SBM模型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通过线性计量模型分析农产品贸易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绿色发展能力逐步提升,但其效率值存在提升空间。同时,农产品进口贸易(TAPIM)和出口贸易(TAPEX)两个变量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并且出口贸易产生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此外,财政支农资金、产业结构现状、交通网络结构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以提高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曾立新  赵晋琳  李一龙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楚仁  张楠  王松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企业区位分布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这对于我们理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对外贸易联系的角度考察了制造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我国51个主要大中城市内部的区位分布差异。实证结果发现,从交通距离看,出口企业到市中心的距离更近,并且企业所在城市特征会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分布差异,其中城市人均GDP、人口总量、城市直径、城市面积以及城市人口密度等城市规模指标弱化了该差异,即城市规模越大,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区位分布差异越小,但是较高的城市行政等级和城市到最近港口的距离则强化了该差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林梅  张群群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文章分析和检验了企业生产率对我国企业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三种出口模式选择的决定作用。研究发现,在出口企业样本中有35.1%的企业完全依靠中间商出口;随着生产率提高,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减少零出口为主的模式,增加间接出口为主乃至直接出口为主的模式。进一步分阶段研究后发现,在内销和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内销而增加出口;在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而更多地选择直接出口模式。结果表明,中间商在我国企业出口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水平与零出口、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呈现同向变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李晶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杰  金岳  
出口到底给中国企业生产率带来何种作用效应,既有文献的结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在着重考虑已有文献并未考虑到的企业TFP测算方法、企业进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这3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检验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除了纯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外,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仍呈现自我选择效应;从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习"效应,这为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所具有的促进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从出口密集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出口活动中存在"生产率损失"或"生产率抑制"效应,这又反映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为理解出口对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