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0)
- 2023(10670)
- 2022(8942)
- 2021(8104)
- 2020(6810)
- 2019(14956)
- 2018(14605)
- 2017(28122)
- 2016(14773)
- 2015(16192)
- 2014(15738)
- 2013(15046)
- 2012(13446)
- 2011(11913)
- 2010(12128)
- 2009(12157)
- 2008(11161)
- 2007(10083)
- 2006(8939)
- 2005(8396)
- 学科
- 济(51147)
- 经济(51051)
- 管理(47390)
- 业(45983)
- 企(38269)
- 企业(38269)
- 融(27928)
- 金融(27925)
- 银(26982)
- 银行(26976)
- 行(26018)
- 中国(23022)
- 制(22511)
- 财(21452)
- 方法(20749)
- 数学(18210)
- 数学方法(18044)
- 农(15647)
- 务(14323)
- 财务(14290)
- 财务管理(14258)
- 业经(13747)
- 企业财务(13582)
- 体(12581)
- 度(12038)
- 制度(12037)
- 中国金融(11348)
- 险(11297)
- 贸(11243)
- 贸易(11231)
- 机构
- 学院(194812)
- 大学(192094)
- 济(84851)
- 经济(82841)
- 管理(75035)
- 理学(63034)
- 理学院(62484)
- 管理学(61581)
- 管理学院(61220)
- 研究(59752)
- 中国(58921)
- 财(47531)
- 京(38302)
- 财经(36218)
- 经(32785)
- 中心(31818)
- 科学(30709)
- 江(30197)
- 经济学(27896)
- 所(27841)
- 财经大学(27221)
- 农(25830)
- 融(25487)
- 经济学院(25189)
- 金融(25030)
- 银(24869)
- 州(24562)
- 研究所(24368)
- 北京(23999)
- 银行(23890)
- 基金
- 项目(124005)
- 科学(98777)
- 研究(95606)
- 基金(91553)
- 家(76825)
- 国家(76179)
- 科学基金(67234)
- 社会(63364)
- 社会科(60240)
- 社会科学(60229)
- 省(48334)
- 基金项目(47429)
- 教育(43558)
- 自然(40692)
- 自然科(39777)
- 自然科学(39768)
- 编号(39629)
- 划(39380)
- 自然科学基金(39061)
- 资助(37521)
- 成果(32262)
- 制(30532)
- 部(27963)
- 重点(27512)
- 创(27008)
- 课题(26933)
- 国家社会(26661)
- 性(26259)
- 发(26103)
- 创新(25366)
共检索到309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小鲁
本文以中国医疗市场为背景,讨论了总额预付制对过度医疗和患者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价格上限管制下,尽管仍能通过强化支付方式的总额预付特征和降低预付总额来限制过度医疗现象,但这种影响效果只在总额预付特征达到特定水平时才能实现。与无价格管制的基准模型相对比,价格上限管制抑制了总额预付制在限制过度医疗上的效果,并在总额预付制的实施过程中强化了医生推诿医保患者,或诱使该类患者购买部分自费医疗项目的现象。这些结果均表明,价格上限管制对总额预付制的实施绩效存在扭曲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鲁
本文从我国医疗市场的价格上限管制背景出发,研究并对比了总额预付和按人头付费这两种预付制的效果。研究表明,价格上限管制不仅削弱了总额预付制和按人头付费制对过度医疗的约束效果,而且强化了医生推诿医保患者的动机。此外,尽管无价格上限管制时两种预付制的调节效果是确定且等价的,但引入价格上限管制后,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受到实际就诊人数的随机冲击的影响,使得按人头付费制成为比总额预付制更加稳定可控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价格上限管制 总额预付制 按人头付费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于雪梅 江芹 郎婧婧 张振忠
目的:分析某市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医疗保险总额预付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定性访谈、定量数据收集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描述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结果:医疗工作量增加,医疗工作效率提高;费用控制效果不理想,总费用明显上升,次均费用上升幅度较小;医疗质量下降。结论:医保部门需科学合理制定总额与指标;医院需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的实施与考核方案;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
职工医疗保险 总额预付 实施效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晓东
乌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很有特色的经验之一就是“坚持总额预付制,建立动态调控机制”。以此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结算过程中医院、患者、社保机构三方权利均衡,在保证合理医疗,真正使社保基金承担起疾病风险社会共济责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林贵 朱莉莉 龚福玲 钱磊 杨丹琳 时媛媛
目的:为控制医疗费用,改变支付方式,探讨总额预算下不同的测算方法和医保方案的设计。方法:在对银川市职工基本医保2012年总额预算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结果:3种测算中,方法三考虑了医院的综合考评、需求释放、物价增长指数和住院次均费用等系数,比较符合实际运行情况。文章同时还探讨了总额预算过程中如何按照主要收入病种和主要业务量病种进行结构控制。建议:科学合理测算总预算额和各医院分配额;在总额预算基础上必须配合合理的结构控制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树学 孙晶晶 魏俊丽 赵冠宏
目的:评价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探讨实行总额预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方法:应用倍差法比较试点医院和对照医院主要医疗保险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试点医院服务量大幅增长,次均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医疗保险支付水平稳步提高。结论: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初步显现,应尽快建立确定总额预付指标的谈判协商机制,实现多种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协调运行,提高医院医疗保险费用管理水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琦荟 刘海容 葛惠雄 陈英
目的:了解总额预控下的按服务单元浮动付费方式对医疗机构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探讨应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通过对政策的解读,与单纯按定额浮动结算政策进行比较来了解新政策的特点。结果:新政策通过总额预控能有效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趋势,引入的人次人头比指标,有效控制了医疗机构分解就医人次的行为。结论:医疗机构通过加大费用控制管理力度,开展新业务以吸引人头就医,优化医疗收费结构构成,能实现医疗业务稳步增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薛秦香 苏敏 孙璐鑫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制对次均住院补偿、住院补偿比、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住院自付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倍差法控制非干预因素,测算总额预付制的净影响。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制使次均住院补偿下降了14.37元,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补偿比上升了5.23个百分点,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下降了141.51元,自付比例下降了5.23个百分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具体病种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提高了住院受益程度,但因病种不同而不同,总额预付标准测算仍需科学化与合理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文璧 黄丞
道德风险是医疗保险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往往引起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增长。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表现形式包括被保险人的过度消费和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本文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针对被保险人, 主要是建立费用分担机制; 针对医疗机构, 主要是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采用预付制偿付方式、在医疗机构间引入竞争、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鉴于医疗保险中独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对道德风险的控制应采取医疗机构为主、被保险人为辅的方法。
关键词:
道德风险 医疗保险 风险控制 信息不对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朱恒鹏 彭晓博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中国多地的医疗保险基金陷入入不敷出困境。在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经济新常态下,“开源”难度较大,“节流”不失为更佳选择。如何更有效率的“节流”,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历史演进视角认真梳理国际上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发展历程,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不可少一环。本文择要阐述了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医疗保险制度引入后医疗服务供方、需方和医疗保险三方互动确定和调整医保支付方式的过程。阐明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医保支付机制即为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这一机制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医疗服务价格 支付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孔繁翠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下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对住院总额预算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种结算方式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国采取的多元支付方式组合及其经验可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文章聚焦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住院总额预算与DRG的衔接机制这一主题,通过介绍德国的总额预算实施的背景与概况、德国确定中央法定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德国分配地方疾病基金预算、德国分配医院住院总额预算,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德国社会医疗保险对我国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的启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建卫 韩德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身体健康日益重视 ,以及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商业医疗保险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 ,由于医疗费用控制的难度较大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所固有的问题 ,商业医疗保险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形势 ,使我国医疗保险得到稳健发展 ,商业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本文通过对医疗保险风险因素的分析 ,从定点医疗机构网络、医疗专家库、药品竞价系统和医疗费用控制手段等方面 ,探讨医疗保险的风险控制方法 ,以期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保真,钟建威
从建立健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出发,对医疗保险费用的计费基础和医疗保险结算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并对今后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阿娜
近些年来,世界各个国家医疗费用的持续攀升,并由此引发的政府公共卫生预算的不断增长和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不断扩大,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探究费用上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遏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是解决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医疗费用 医疗保险 支付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