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4)
2023(8407)
2022(6912)
2021(6467)
2020(5321)
2019(12025)
2018(11394)
2017(21789)
2016(11549)
2015(12759)
2014(11946)
2013(12133)
2012(11133)
2011(10167)
2010(9645)
2009(9015)
2008(8838)
2007(7375)
2006(6559)
2005(5874)
作者
(33480)
(28036)
(27916)
(26611)
(17634)
(13560)
(12391)
(11026)
(10661)
(9996)
(9580)
(9124)
(8942)
(8935)
(8872)
(8651)
(8451)
(8293)
(8091)
(7744)
(6992)
(6795)
(6719)
(6403)
(6353)
(6272)
(5963)
(5821)
(5588)
(5563)
学科
(48155)
经济(48102)
管理(30875)
(29235)
方法(22388)
(21956)
企业(21956)
(21804)
数学(20882)
数学方法(20805)
税收(20364)
(20202)
(16014)
中国(15984)
(13615)
贸易(13610)
(13403)
(12596)
业经(9000)
(8680)
(8660)
(8610)
农业(8292)
环境(8112)
(7822)
财务(7819)
财务管理(7813)
(7469)
企业财务(7444)
银行(7438)
机构
大学(166337)
学院(163141)
(78795)
经济(77901)
研究(61816)
管理(60627)
理学(53537)
理学院(52936)
管理学(52317)
管理学院(52036)
中国(47686)
(38878)
科学(36694)
(34593)
(31549)
(31501)
财经(30580)
研究所(28953)
(28287)
经济学(26594)
中心(26104)
业大(25813)
农业(25196)
经济学院(24314)
财经大学(23011)
北京(22181)
(21571)
(21065)
科学院(19680)
研究中心(17912)
基金
项目(114146)
科学(90433)
基金(88170)
(80312)
国家(79749)
研究(77416)
科学基金(66921)
社会(54453)
社会科(51970)
社会科学(51959)
基金项目(46347)
自然(43063)
自然科(42164)
自然科学(42146)
自然科学基金(41488)
(39359)
资助(35695)
(35386)
教育(33407)
编号(27178)
(26718)
重点(25936)
国家社会(25227)
中国(24354)
(24166)
(24156)
创新(22860)
教育部(22823)
科研(22520)
大学(21401)
期刊
(75672)
经济(75672)
研究(54059)
学报(31301)
(27798)
中国(27442)
(27148)
科学(26894)
大学(22639)
学学(21893)
管理(19982)
农业(18672)
经济研究(15715)
(15350)
(14930)
财经(14786)
税务(13591)
(12834)
金融(12834)
(12705)
(11951)
国际(11921)
(11232)
问题(10684)
世界(10315)
业经(10026)
技术(9195)
(7911)
教育(7615)
业大(7605)
共检索到237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欧美国家的价外税决定商品价格不含税,作为商品价格加总的GDP也相应不含税。而我国的价内税含在商品价格之中,所以商品价格随税率一起变动,GDP不仅含税,而且还会随税率的上升而提高。所以要实现我国统计口径与国际惯例接轨,其重要方面是将我国的价内税转换成价外税。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怡  聂海峰  
本文从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划分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消费者价内税和价外税的选择偏好。研究结果显示,在“价税合一”和“无所谓”这两种选择之间,年龄、性别、收入、学历等考察变量,特征都不显著。而在“价税分离”和“无所谓”两种选择之间,具有显著的特征是是否有独立经营的企业,是否认识到自己是纳税人,以及是否认识到流转税和自己有关这三个变量,而其他变量的特征都不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惠敏  
价内税是构建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一种计税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价内税模式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在经济运行中引发了一系列负效应,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因素.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变革计税模式,变价内税为价外税.价外税是一种价税分离、税利分离模式,可避免价内税模式所产生的负效应,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连清  
编者按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局长王连清同志撰写的这篇文章,以1987年———1997年11年间河南省的税收收入与GDP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税收与GDP关系变化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财政税收政策、经济结构等五项因素对税收与GDP关系变化产生的影响,提出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明茹  
近期,部分税收专家和学者呼吁要改革消费税计税办法,由现行的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实现价、税分开,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自己购买商品中负担多少税收,提高消费税的透明性。上述改革建议,乍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却行不通。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正确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定义入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江曙霞  刁进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概括为一种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的G D P构成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的绝对比重偏高和第三产业的相对比重偏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待于G D P构成的调整与优化,而通过融资变革从而实现有效的资本形成机制和配置机制,正是调整和优化G D P构成的重要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前不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以嘉宾访谈的形式邀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钱颖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巴黎百富勤中国总经济师陈兴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就GDP修正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问题撰文。本刊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应邀转载,以飨读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君生  万良杰  
在分析FDI效果影响因素时,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生产函数回归的迂回分析框架。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直接的外商直接投资GDP效果指数影响因素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FDI的GDP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对FDI自身效应与其带动效应的影响程度差异,以期为我国提高FDI利用效果提供定量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崔轶  黄琦  孙炜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总结和改进的主要依据之一。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内容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可具体量化的后评价依据,在分析、研究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可靠、易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欣  陈燕  
能源是推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驱动力,为了衡量各类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基于静态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究了10个国家的GDP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的消耗促进了GDP的增长,而水电的消耗对GDP的增长没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各国能源结构的异质性,利用Logit模型分别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国的天然气消耗对提高GDP具有重要的影响,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消耗推动了GDP的发展,而中国的天然气和水电消耗对其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因此,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更多地使用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有助于经济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余自强  蒋艳萍  
以GTAP模型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利用1992-2014年中美两国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了GDP对关税的弹性,进而得出TPP关税协议对中美GD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GDP对关税的弹性显著为负,假如中国加入TPP并按要求完成关税削减,GDP增速将增加4.33个百分点。考虑到9年过渡期,相当于这9年间年均GDP增速增加0.48个百分点;美国由于产品技术优势,GDP增速会因TPP关税协议在10年过渡期内年均增加0.72个百分点。因此,TPP关税协议符合中国利益,中国应以积极姿态面对TPP谈判。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伦俊  
GDP收入要素比重变动影响税收收入,影响程度依次为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伦俊  沈菊华  宫芳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既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又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体反映在税收与GDP等主要指标的密切联系之中。本文通过GDP、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对税收的影响分析,从实证分析角度探讨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1994年税制改革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2003年的税收收入也以全年增收3458亿元、增长20.3%、破2万亿元大关(20461亿元,不含关税和农业税)的高位竖立了新的里程碑。为了全面分析中国税收收入突飞猛进的原因,把握今后税收制度改革走向,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邀请诸领域专家,于2004年1月3日联合举办了“税收形势专家分析会”。会上专家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期特将专家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峰  
本文实证分析中国税收连年超GDP增长的原因,其结论是分税制改革以来各地区税收征管效率年均提高值9.6%,征管效率提高较大的省份集中在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总税收对GDP的增长弹性约为1.1,工商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报酬等的增长不同程度地促进相关税收增长;总税收对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的弹性约为0.43,税收征管效率提高每年促进税收增长约4.1%,税收征管效率对税收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所得税和增值税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