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7)
- 2023(18267)
- 2022(15345)
- 2021(14006)
- 2020(12169)
- 2019(27778)
- 2018(27640)
- 2017(54168)
- 2016(28982)
- 2015(32874)
- 2014(32863)
- 2013(32779)
- 2012(30327)
- 2011(27428)
- 2010(27789)
- 2009(26648)
- 2008(26512)
- 2007(23909)
- 2006(21276)
- 2005(19582)
- 学科
- 济(143239)
- 经济(143061)
- 业(104988)
- 管理(99992)
- 企(91438)
- 企业(91438)
- 方法(61086)
- 数学(51256)
- 数学方法(50758)
- 财(41020)
- 农(38226)
- 业经(35667)
- 中国(33461)
- 制(29739)
- 务(27461)
- 财务(27403)
- 财务管理(27349)
- 地方(26569)
- 农业(26230)
- 企业财务(25971)
- 贸(23627)
- 贸易(23614)
- 学(23280)
- 易(22906)
- 和(21783)
- 技术(21633)
- 体(21335)
- 银(21210)
- 银行(21176)
- 理论(20727)
- 机构
- 学院(432881)
- 大学(430265)
- 济(192779)
- 经济(189087)
- 管理(172032)
- 理学(147255)
- 理学院(145827)
- 管理学(143732)
- 管理学院(142933)
- 研究(139602)
- 中国(110649)
- 财(92953)
- 京(89070)
- 科学(79817)
- 财经(73167)
- 所(69609)
- 农(67307)
- 江(66184)
- 经(66132)
- 中心(64758)
- 研究所(61968)
- 经济学(59919)
- 业大(58710)
- 北京(56004)
- 经济学院(53852)
- 财经大学(53828)
- 农业(52537)
- 州(51711)
- 范(51262)
- 师范(50784)
- 基金
- 项目(273958)
- 科学(218145)
- 研究(202637)
- 基金(201856)
- 家(173068)
- 国家(171585)
- 科学基金(149677)
- 社会(132375)
- 社会科(125596)
- 社会科学(125567)
- 省(106573)
- 基金项目(106264)
- 自然(94993)
- 教育(93101)
- 自然科(92785)
- 自然科学(92760)
- 自然科学基金(91178)
- 划(88241)
- 资助(83102)
- 编号(81562)
- 成果(66161)
- 部(62191)
- 重点(60971)
- 发(58908)
- 创(58603)
- 课题(55491)
- 国家社会(55128)
- 创新(54270)
- 教育部(54261)
- 制(54014)
- 期刊
- 济(221343)
- 经济(221343)
- 研究(130898)
- 中国(80382)
- 财(76636)
- 管理(68555)
- 农(61802)
- 学报(58194)
- 科学(56617)
- 大学(45791)
- 融(43728)
- 金融(43728)
- 学学(43635)
- 农业(41560)
- 技术(39857)
- 财经(38117)
- 教育(36262)
- 经济研究(35537)
- 业经(35396)
- 经(32760)
- 问题(29091)
- 技术经济(24967)
- 贸(23645)
- 业(23611)
- 统计(22822)
- 商业(20913)
- 策(20898)
- 理论(20732)
- 世界(20640)
- 现代(20448)
共检索到655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优树 张坤
本文从国际生产分工理论出发,分析价值链长度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关系,发现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受二效应的双重影响,其价值链长度与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同时,由于要素稀缺性决定其传递长度,因而前向连接的价值链长度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通过将国内价值链长度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代理变量,发现不管是基于前向连接还是后向连接的国内价值链长度,均对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和传统最终品贸易价值链长度对增加值增长作用不显著。因而,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吸引高质量创新要素,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关键词:
价值链长度 国内大循环 经济增长 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通过区分不同贸易方式,利用OECD国家(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部门国内使用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高,其次是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低。1995-2011年国内使用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得到提升;国内使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明显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要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1995-2011年间各种贸易方式下的制造业部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都呈延长趋势;制造业部门国内使用产品的上游度水平最高,其次为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上游度水平最低。1995-2011年各种贸易方式下的制造业部门产品的上游度水平都有所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通过区分不同贸易方式,利用OECD国家(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部门国内使用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高,其次是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最低。1995-2011年国内使用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得到提升;国内使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明显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非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要大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1995-2011年间各种贸易方式下的制造业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沛 秦晋霞
全球价值链作为经济全球化扩展的产物,价值链长度的不断延伸会对参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选取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17个制造业的价值链长度,并进一步根据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组检验了价值链长度对就业弹性的影响。通过系统GMM的计量结果分析得出:中国整体制造业部门的价值链长度与其相应行业的就业弹性呈负相关;对于劳动、资本等不同密集型制造业部门而言,其价值链长度对就业弹性的影响均为负,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越 包雅楠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制造业行业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国内价值链长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强度提高;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专利类型的分类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长度增加对发明创造类创新、民营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另外,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并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WTO冲击后国内价值链长度仍对企业创新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本文发现国内价值链长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福中 罗科 董康银
外资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其通过嵌入国内大循环、联结国际循环对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功能专业化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的生产分解框架,测度了外资嵌入国内大循环的增加值贡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外资嵌入国内大循环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功能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活跃于国内大循环的外资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功能活动环节。机制检验强调,外资能够延长国内产业链长度、提升国内产业链完整度和获利度,进而推动制造业实现价值链功能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处于内资企业上游位置、服务国内供给端大循环、嵌入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金融危机后的外资成分能够产生更明显的价值链功能升级效应。拓展分析表明,与国外企业的中间品后向关联可以进一步增强外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功能攀升的积极作用。本文不仅验证了外资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突出作用,也凸显了外资在联通内外循环上的独特优势,从而为新形势下中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风涛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发现1995~2009年间所有部门的全球价值链都变长了,而2009~2011年间全球价值链长度有所下降。很多部门全球价值链国外部分长度的增长率要大于国内部分的增长率,这表明产品生产日益国际化。1995~2009年间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得到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有所改善,2009~2011年间许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有所下降。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研发强度、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投入比例以及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对部门上游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长度 上游度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望 蒋为
本文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的角度,讨论市场进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微观解读。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对市场进入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具有活跃的市场进入率,进入率较高的行业与地区增长绩效往往也较好,即市场进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比较也证实市场进入率是解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所考察的时间段里,虽然新企业平均只占制造业增加值的7.5%,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却高达46.3%;新企业在进入市场后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增速会随着企业进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最终...
关键词:
市场进入 经济增长 中国制造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玉娟
在世界经济发展向服务业倾斜,中国服务业FDI明显上升的背景下,本文以服务业FDI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服务业FDI对中国最基本的作用效应———资本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以分产业省际数据为基础,运用Eviews6.0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了服务业FDI、制造业FDI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三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此提出增强中国服务业实力,吸引并规制服务业FDI的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FDI 资本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本炎 魏宇 官雨娴
本文结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内迁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选取了西部11省份1999~2008年的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回归结果看,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变量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内蒙古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最大,广西、重庆、四川、宁夏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正效应;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4个省份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负效应;青海省和新疆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比较来看,装备制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钦礼
本文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多种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低下,因此驱使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路径向上拓展升级就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的制造业大国格局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变化,使我国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阶梯拓展升级的路径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自主品牌的策划营销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制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