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0)
- 2023(11666)
- 2022(9732)
- 2021(8836)
- 2020(7327)
- 2019(16987)
- 2018(16192)
- 2017(31060)
- 2016(16108)
- 2015(18752)
- 2014(18153)
- 2013(18428)
- 2012(17326)
- 2011(16171)
- 2010(16035)
- 2009(15181)
- 2008(14703)
- 2007(12641)
- 2006(11484)
- 2005(10438)
- 学科
- 济(100304)
- 经济(100232)
- 管理(47685)
- 业(45863)
- 方法(42569)
- 数学(38549)
- 数学方法(38383)
- 企(35506)
- 企业(35506)
- 贸(24558)
- 贸易(24545)
- 中国(23876)
- 易(23808)
- 农(20558)
- 地方(20215)
- 财(17553)
- 业经(17162)
- 学(15019)
- 农业(13603)
- 地方经济(13379)
- 融(13201)
- 金融(13201)
- 制(13160)
- 环境(13122)
- 银(11895)
- 银行(11871)
- 关系(11604)
- 行(11516)
- 出(11074)
- 发(10814)
- 机构
- 大学(252173)
- 学院(249887)
- 济(129968)
- 经济(128235)
- 管理(95252)
- 研究(91448)
- 理学(82680)
- 理学院(81831)
- 管理学(80918)
- 管理学院(80456)
- 中国(70146)
- 财(53513)
- 京(52053)
- 科学(48962)
- 所(45130)
- 财经(43848)
- 经济学(43552)
- 研究所(40905)
- 经(40143)
- 中心(39407)
- 经济学院(39330)
- 农(38075)
- 江(34178)
- 北京(33246)
- 业大(33010)
- 财经大学(32725)
- 院(32108)
- 农业(29933)
- 范(29796)
- 师范(29571)
- 基金
- 项目(162933)
- 科学(130852)
- 基金(124378)
- 研究(118951)
- 家(107965)
- 国家(107183)
- 科学基金(92357)
- 社会(83026)
- 社会科(79204)
- 社会科学(79188)
- 基金项目(63739)
- 省(58832)
- 自然(56352)
- 自然科(55117)
- 自然科学(55103)
- 自然科学基金(54259)
- 教育(53496)
- 资助(52601)
- 划(49967)
- 编号(43908)
- 部(38756)
- 国家社会(36950)
- 重点(36604)
- 发(36266)
- 成果(35003)
- 教育部(34172)
- 创(33533)
- 中国(33238)
- 人文(32962)
- 创新(31580)
- 期刊
- 济(139247)
- 经济(139247)
- 研究(80561)
- 中国(43758)
- 财(39089)
- 管理(35717)
- 学报(34483)
- 科学(33772)
- 农(33656)
- 大学(27349)
- 经济研究(26208)
- 学学(25967)
- 融(24037)
- 金融(24037)
- 农业(23575)
- 财经(23538)
- 贸(22075)
- 技术(20993)
- 经(20482)
- 问题(19450)
- 国际(19446)
- 业经(19201)
- 教育(17591)
- 世界(17473)
- 技术经济(15047)
- 业(14342)
- 统计(14262)
- 商业(12837)
- 策(12215)
- 经济问题(11202)
共检索到377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这为中国制定经济共荣、贸易互补的协调性经济政策提供了若干依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淑琴 童银节 邵宇佳
采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均能显著地影响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在不同类别的贸易国之间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传导作用均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两种贸易均发挥显著作用,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显著作用的则为最终品贸易。最后,由中国的经验证据表明,中间品贸易主导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对于亚太地区,两种贸易均不能显著传导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对于发达国家或欧美地区,两种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 最终品贸易 国际经济周期联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娄莹 李宏彬
本文首次采用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大样本数据库(WIOD),对价值链贸易对国家间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影响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并对中国的现实经验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1)价值链贸易显著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并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2)从全球范围看,经济距离、产业内贸易是影响价值链贸易作用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经济距离越长,价值链贸易的影响就越弱,而产业内贸易则对价值链贸易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3)中国的现实表现与国际规律基本一致,价值链贸易不仅独立地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而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 李苹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网络的视角,使用2000—2019年二十国集团(除欧盟)的面板数据,构建贸易网络强度指标,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贸易渠道是提高双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键渠道;双边直接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程度;金融危机时期,间接贸易渠道会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传导,加剧危机蔓延;地区因素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能提高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任祎卓
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的产品内分工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理论命题及推论,运用1991-2014年中国与东亚9国(地区)间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1)随着资本、技术、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呈阶梯性下降,它们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亦随之依次呈阶梯性减弱以至为负。(2)强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弱流动要素中间产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而这主要取决于要素中间产品的要素替代弹性和中间产品替代弹性的"两个弹性"大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爱莲 崔日明 徐晓龙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用DEA-Malmquist非参数分析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及其各分解项的值。然后利用改进的C-D模型和Stata软件就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前者对后者的提升作用显著,但进口的作用比商业存在(FDI)大得多。进口是通过显著改进规模效率来改进技术效率进而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商业存在当期的这种作用为负,但其滞后一期的效果则非常显著。证明了生产性服务贸易能够通过价值链对制造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进而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武朝
本文研究了企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行业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检验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0-2011年间经济周期收缩期和扩张期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行业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差异,发现,周期性行业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总体上大于非周期性行业;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大于扩张期,但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周期性行业公司导致的:非周期性行业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与经济扩张期并无显著差异,而周期性行业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在经济收缩期显著大于经济扩张期。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应考虑控制周期性行业与非周期性行业之间,以及经济周期不同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梅冬州
本文利用行业层面双边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视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结果表明:GVC嵌入是促进经济周期联动的重要因素。从行业层面上看,同行业和跨行业的GVC嵌入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行业嵌入对国内增加值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较大;从区域层面上看,欧盟、北美的区域内价值链以及欧盟、北美和亚太相互之间的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较高,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较大;从国别层面来看,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国家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最大。此外,对中国经验的考察也发现了GVC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GVC嵌入 增加值贸易 国际经济周期联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跟强 宗志刚
文章利用WIOD数据库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周期联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开放对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异质性考察发现,这一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在信息类、分销类和运输邮政类服务投入以及劳动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在影响机制上,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开放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会通过"双边价值链相互嵌入"和"第三方效应"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周期联动性;进一步从"双循环"视角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投入在国内大循环下的"本土化"导向和在国际大循环下的"区域化"导向会显著降低经济周期联动性。文章可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减弱外部风险传导冲击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俐 郭忠宇 闫周府
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表现出碳减排效应。理论上,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赋能农业碳减排。实际操作中,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利用中介模型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东部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这种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减排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俐 郭忠宇 闫周府
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表现出碳减排效应。理论上,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赋能农业碳减排。实际操作中,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利用中介模型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东部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这种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减排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早 刘李华
本文从资本深化的行业特征、结构及动因三个维度刻画并检验了转型时期资本深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效应,为新常态下促进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低;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提高,并没有显著增强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当资本深化由政府政策推动时,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国有企业总产值增长率较高的行业,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作用较小,但所有制结构远不是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主要理由。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应进一步提高设备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尤为重要;所有制结构改革并不必然要求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重点应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春霞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静态角度看,产品市场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效应在民营企业(或非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从动态角度看,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当企业的终极控制人由国有变为民营时,产品市场竞争和私有产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由冲突逐渐趋向融合。此外,产品市场竞争对处于不同分位数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民营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国有部门改革的经验证据
中外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对比分析——来自DEA-Malmquist指数的经验证据
房价上涨、房地产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上市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减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两税合并”的经验证据
中外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对比分析——来自DEA-MAlMquist指数的经验证据
产业聚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
数字经济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能影响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贸易发展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