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6)
- 2023(11926)
- 2022(10063)
- 2021(9430)
- 2020(7606)
- 2019(17297)
- 2018(16600)
- 2017(31108)
- 2016(16442)
- 2015(18160)
- 2014(17251)
- 2013(17129)
- 2012(15423)
- 2011(14248)
- 2010(14133)
- 2009(13416)
- 2008(12874)
- 2007(10929)
- 2006(9594)
- 2005(8707)
- 学科
- 济(70920)
- 经济(70840)
- 管理(47612)
- 业(43192)
- 企(35307)
- 企业(35307)
- 方法(27714)
- 中国(25577)
- 数学(23806)
- 数学方法(23596)
- 农(17941)
- 财(16497)
- 贸(15691)
- 贸易(15679)
- 业经(15294)
- 易(15247)
- 地方(15128)
- 学(13504)
- 制(12965)
- 环境(11508)
- 农业(11464)
- 银(10889)
- 银行(10873)
- 理论(10719)
- 行(10521)
- 融(10500)
- 金融(10498)
- 发(10030)
- 和(9981)
- 务(9543)
- 机构
- 大学(232436)
- 学院(230773)
- 济(102719)
- 经济(100946)
- 管理(85622)
- 研究(82527)
- 理学(73451)
- 理学院(72482)
- 管理学(71467)
- 管理学院(71001)
- 中国(63015)
- 京(52452)
- 科学(47180)
- 财(45800)
- 所(39857)
- 财经(36901)
- 研究所(36202)
- 中心(36071)
- 经(33793)
- 北京(33719)
- 经济学(33683)
- 范(33058)
- 师范(32858)
- 江(31807)
- 农(30885)
- 经济学院(30236)
- 院(29782)
- 业大(29023)
- 财经大学(27535)
- 师范大学(27041)
- 基金
- 项目(154165)
- 科学(124129)
- 研究(115410)
- 基金(115405)
- 家(99775)
- 国家(99010)
- 科学基金(85941)
- 社会(78282)
- 社会科(74355)
- 社会科学(74339)
- 基金项目(59969)
- 省(55756)
- 自然(52662)
- 教育(52622)
- 自然科(51540)
- 自然科学(51528)
- 自然科学基金(50589)
- 划(49201)
- 资助(46233)
- 编号(44853)
- 成果(36165)
- 部(35282)
- 重点(35100)
- 发(34092)
- 国家社会(33789)
- 创(32234)
- 课题(31815)
- 教育部(31095)
- 中国(30405)
- 创新(30199)
- 期刊
- 济(112627)
- 经济(112627)
- 研究(75573)
- 中国(44366)
- 财(35277)
- 学报(32427)
- 管理(32237)
- 科学(31941)
- 农(27885)
- 教育(26046)
- 大学(25288)
- 学学(23390)
- 经济研究(20036)
- 财经(19596)
- 融(19511)
- 金融(19511)
- 农业(19448)
- 技术(18369)
- 业经(17482)
- 经(17216)
- 问题(16461)
- 贸(14536)
- 世界(12642)
- 国际(12450)
- 业(11672)
- 现代(10865)
- 技术经济(10460)
- 商业(10366)
- 资源(10170)
- 发(10130)
共检索到34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涛 易云锋 王淳
价值链分工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分工,本文基于价值链分工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职能分工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城市职能专业化指数,测度了2003-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职能专业化水平,并将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职能专业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京津冀城市群内,北京的研发职能、营销职能和管理职能这些知识密集型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最高,生产职能最低;天津的生产职能专业化水平最高,知识密集型职能仅次于北京;河北各城市除生产职能专业化仅次于天津外,知识密集型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最低。三大城市群之间,京津冀的研发、营销和管理三类知识密集型职能专业化水平最高,生产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最低。
关键词:
城市群 价值链 职能分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康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10%的从业人员抽样数据系统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10余年来职能分工演进的主要特征,并就产业网络的互补性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演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在产业网络分工上,京津冀表现为典型的双中心格局,北京为服务业职能,天津则主要承担资本和技术型制造业的职能,这种分工的格局不断发展强化了京津冀的中心—外围发展格局,2000年以来,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职能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潜在的城市经济互补性有所提高,其中制造业整体表现为同构性演化,而城市间的服务业横向联系在加强。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产业网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本文运用空间价值链重组指数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城市群的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2年间中国城市群价值链重组水平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群层面的分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由东向西依次递减;从城市群内部来看,中心城市的分工水平远远高于外围城市,中心城市自身趋于下降,外围城市趋于上升。从价值链角度布局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单个城市和城市群的空间发展能力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空间价值链 价值链重组 城市群 空间演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杨伟中
本文从城市经济联系的角度,基于修正后的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对中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内城市相互经济引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城市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性、紧密性、均衡性均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度不足,京津虹吸效应明显,经济流动单向性突出。鉴于此,应引导京津资源向河北各市有序流动,着力提升城市间经济流动的均衡性,促进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刚
文章利用2010—2020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空间效应的差异性与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均不存在明显的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正向空间交叉效应,未达到一体化发展水平;三大城市群的功能分工与人口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水平高于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树伟 凡路
区域产业分工历经从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再到产业链分工为主的形式演进,产业链分工表现为功能专业化。以功能专业化指数为基础,运用区位商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功能性分工显著,形成中心城市主要承担生产性服务功能,外围城市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功能的分工格局。其生产性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单中心集聚趋势,各城市优势产业突出。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交易成本的降低、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联系会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未来京津冀应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县城特色突出、功能各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春苗 母爱英 翟文
城市群协同创新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但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之间的比较研究却鲜受关注。基于跨城市合著论文、跨城市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省际间技术交易数据,对比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知识创新合作网络与专利技术合作网络的整体特征相统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指标位居首位,但二者在子群划分和空间布局上有所差异;北京、上海是重要的技术输出地,广东得益于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成为北京、上海技术输出的重要吸纳地。为进一步提升三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应重点解决好城市间协同创新不平衡问题,充分发挥核心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软硬配套环境。
关键词:
三大城市群 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 空间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苑清敏 申婷婷 邱静
在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5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应用泰尔指数从区际层面对环境效率差异进行衡量,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平均值的区域分布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境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资依存度仅对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外向功能量配置、城市流强度结构和空间联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普遍较弱,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小且外向型产业实力不足;京津冀区域内第三产业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城市外向功能量的主要因素,但未来工业化仍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引擎的京津两市,其外向综合服务能力尚缺乏比较优势;河北省城市外向服务倾向较强,但城市能级不足,导致其带动效应较弱。
关键词:
城市流 空间联系 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要素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功能分工 协调发展 京津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水 林明水 伍世代 林玉英 刘畅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水 林明水 伍世代 林玉英 刘畅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