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88)
- 2023(15978)
- 2022(13709)
- 2021(12826)
- 2020(10535)
- 2019(23823)
- 2018(23675)
- 2017(45421)
- 2016(24406)
- 2015(26729)
- 2014(26094)
- 2013(25565)
- 2012(22954)
- 2011(20520)
- 2010(20351)
- 2009(18865)
- 2008(17782)
- 2007(15403)
- 2006(13036)
- 2005(11015)
- 学科
- 济(88555)
- 经济(88457)
- 管理(75642)
- 业(72875)
- 企(63244)
- 企业(63244)
- 方法(41429)
- 数学(35051)
- 数学方法(34640)
- 中国(24068)
- 财(23993)
- 农(23512)
- 业经(22174)
- 技术(20429)
- 学(20188)
- 理论(17272)
- 地方(17090)
- 制(16350)
- 贸(16238)
- 贸易(16227)
- 务(16173)
- 财务(16104)
- 财务管理(16080)
- 易(15776)
- 农业(15665)
- 企业财务(15268)
- 和(15038)
- 银(14300)
- 银行(14262)
- 环境(14190)
- 机构
- 学院(331654)
- 大学(330523)
- 管理(134522)
- 济(127345)
- 经济(124582)
- 理学(117803)
- 理学院(116544)
- 管理学(114575)
- 管理学院(113959)
- 研究(104972)
- 中国(76338)
- 京(68545)
- 科学(66433)
- 财(57919)
- 所(50931)
- 农(49684)
- 业大(49096)
- 中心(47678)
- 财经(47305)
- 研究所(46847)
- 江(46759)
- 范(44125)
- 师范(43713)
- 经(43089)
- 北京(42360)
- 农业(38993)
- 院(38893)
- 州(38422)
- 经济学(37998)
- 商学(35767)
- 基金
- 项目(235625)
- 科学(186799)
- 研究(173858)
- 基金(170959)
- 家(148503)
- 国家(147240)
- 科学基金(127855)
- 社会(109959)
- 社会科(104172)
- 社会科学(104149)
- 省(93524)
- 基金项目(90933)
- 自然(83318)
- 自然科(81442)
- 自然科学(81424)
- 教育(80476)
- 自然科学基金(79961)
- 划(78274)
- 编号(70988)
- 资助(68731)
- 成果(56574)
- 创(53005)
- 重点(52421)
- 部(51285)
- 发(49930)
- 创新(48754)
- 课题(48507)
- 科研(44822)
- 项目编号(44768)
- 国家社会(44759)
- 期刊
- 济(133956)
- 经济(133956)
- 研究(93591)
- 中国(59965)
- 学报(51520)
- 管理(49858)
- 科学(47828)
- 农(44525)
- 财(44125)
- 教育(40955)
- 大学(39022)
- 学学(36698)
- 农业(31366)
- 技术(29125)
- 融(25138)
- 金融(25138)
- 业经(24111)
- 财经(22303)
- 经济研究(22166)
- 经(19075)
- 科技(18023)
- 图书(17231)
- 业(16783)
- 问题(16731)
- 技术经济(15805)
- 商业(15310)
- 理论(15281)
- 版(15127)
- 现代(14705)
- 实践(14132)
共检索到463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晓娟 柯振埜
创造性破坏的价值源于创新的成功商业化。此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更替、企业重组、战略联盟等行为都是围绕着价值链而展开。本文试图在价值链视角下,深入分析创造性破坏过程的价值生成条件和生成机理。通过讨论不同的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创造性破坏过程产生的影响,给出价值链治理模式的选择模型,以求对创造性破坏过程有一个更加透彻的认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振
相比于互联网1.0,互联网2.0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去中心化、经济活动的泛数据化、社会生活的物联网化,互联网不仅是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成为企业能力的衍生。因而,“互联网+”并非将互联网视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扩展,实质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虚拟经济相融合的“跨界经营”现象,并对传统产业和市场基础造成“创造性破坏”。为了解释其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互联网+”模式在商业生态圈、制造生态圈及研发生态圈的三重报酬递增循环。顾客社群、低交易成本的外部经济性和网络效应、由IT到DT引发的平行互动、制造技术与IT技术的迭代演进成为正反馈循环的关键因素;情感、知识及虚拟中间产品所具有的“非消耗性”特征成为支撑报酬递增和创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龚一萍
本文从"创造性破坏"的视阈,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进行探析,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造性破坏"之间关联的分析,指出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强调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必须以破为首,破除企业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等四大障碍;创造为本,重在创新。并从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企业"创造性破坏"的目标指向、路径与方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佐太 黄晓凤
创造性破坏是县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持续动力。文章立足于县域企业创造性破坏频率过低、结构失衡和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了寻求最佳创新模式、整合内外优势资源、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提高县域企业创造性破坏程度、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科学选择。
关键词:
创造性破坏 县域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华 冯梓洋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房地产业应当以顾客价值为核心,进行相关价值创造活动。文章给出了顾客价值的基本内涵,然后分别基于顾客价值的形成过程和顾客价值的层次分析了房地产价值链的价值创造机理,最后给出了价值创造的综合机理,以揭示房地产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规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莺谷 罗敏 颜晓燕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想达成共同富裕的愿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第三次分配的功能,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是个人在道德约束下自愿捐赠的行为,而公益性捐赠不仅有助于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也可以彰显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公益性捐赠除了调节收入分配,是否有助于进行捐赠的企业创造价值?又是通过什么路径实现价值创造?文章从公益性捐赠为起点,阐述了信誉资本作为公益性捐赠与价值创造的中介变量所具有的特殊资源性,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企业公益性捐赠价值创造的路径,最后对目前我国公益捐赠的现状给予一定的建议,为企业利用公益捐赠为自身创造价值提供帮助。
关键词:
公益性捐赠 信誉资本 价值链 价值创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振刚 陈一华 尚钰
关于破坏性创新价值创造与捕获的跨组织边界互动机制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本文从开放商业模式视角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破坏性创新扩散是一个依赖开放商业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破坏性创新与其侵入策略的适应性,又存在破坏性创新侵入策略与价值创造和捕获策略的动态协调。第二,破坏性创新扩散依赖于商业模式开放度调整,并且在破坏性创新扩散的三个阶段,要求现有价值网络后发企业沿着“内向型→耦合型→平台型”路径提高价值创造的开放度,沿着“互利导向→互补导向→共生导向”路径提高价值捕获的开放度。第三,破坏性创新的演进日益依赖开放度更高的价值创造和捕获机制,这有助于后发企业深度嵌入更广泛的创新系统并颠覆已有主导逻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朝辉 卜庆娟 许倩倩 曹冰
随着学术界对价值共创理论不断深入研究,价值共创的对立面——价值共同破坏理论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国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价值共同破坏理论的热潮。然而在国内,鲜有学者专门研究价值共同破坏。本文主要对国外价值共同破坏的文献进行梳理,阐述并介绍国外学者对价值共同破坏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厘清价值共同破坏相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综述国外价值共同破坏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期望能够引起国内学者对价值共同破坏研究的重视,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脉络以及研究的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静
从演化的新熊彼特主义创新理论出发,环境规制对工业"创造性破坏"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刺激"或"倒逼"生产部门打破固有的增长模式建立新的增长框架。本文运用内生增长模型,讨论了环境规制政策与工业"创造性破坏"的关联关系,并借助系统广义矩估计与门槛面板数据模型,从工业经济增长水平和工业创造能力两个维度,验证了环境规制对工业"创造性破坏"存在门槛效应,并且具有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同时这种关系在区域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结构。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需要因地制宜地在各地区运用适当的环境规制激发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创新发展的叠加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凯 王丹 高佳琪
创新作为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已经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热点问题。蕴含创造性破坏思想的产业创新带来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本文对产业创新模型为的研发投入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三种可能的均衡结果,分别为静态均衡,两期循环和非增长陷阱,产业稳定增长要避免非增长陷阱的情况。在对静态均衡进行了福利分析之后,发现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决策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潜在的可能就是经济高速增长与高消费者福利不能同时满足。
关键词:
产业创新 均衡 创造性破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施卫英 余昊
伴随社会发展与技术革新,如何以更具前瞻性、系统性的利润指标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与成长性,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在现行利润定义的基础上,引入熊彼特理论中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对利润指标的定义与计量进行了探究,对深陷困境的传统会计利润范畴提供了一种脱困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
会计利润 会计计量 创造性破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春平 徐长生
本文试图运用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和“创造性破坏”理论来解释收入差距振荡式扩大的动态特征。研究的结论是在以“创造性破坏”为特征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会扩大,而且创造性破坏的程度越强,经济增长速度越高,收入差距越大。其社会基础和原因是社会分工和阶层差异,这种差异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再度拉大。在方法上,本文用物理模型形象地描述了差距扩大过程,揭示了增长模型中定点状态分析方法的缺陷。对具体过程进行分析表明,收入差距扩大的方式为振荡式,这种振荡特征由个体和技术之间的动态竞争性质———“创造性破坏”决定。美国家庭收入的经验分析证实,在动态竞争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确实在振荡中扩大。
关键词:
创造性破坏 收入差距 振荡扩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施卫英 余昊
伴随社会发展与技术革新,如何以更具前瞻性、系统性的利润指标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与成长性,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在现行利润定义的基础上,引入熊彼特理论中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对利润指标的定义与计量进行了探究,对深陷困境的传统会计利润范畴提供了一种脱困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
会计利润 会计计量 创造性破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