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9)
- 2023(12360)
- 2022(10048)
- 2021(9353)
- 2020(8036)
- 2019(18026)
- 2018(17721)
- 2017(33626)
- 2016(17820)
- 2015(20019)
- 2014(19092)
- 2013(18931)
- 2012(17167)
- 2011(15425)
- 2010(15472)
- 2009(14916)
- 2008(14976)
- 2007(13278)
- 2006(11520)
- 2005(10662)
- 学科
- 济(85770)
- 经济(85688)
- 业(85315)
- 企(80195)
- 企业(80195)
- 管理(70939)
- 方法(40070)
- 数学(31931)
- 数学方法(31554)
- 业经(28601)
- 财(27015)
- 农(24127)
- 中国(22828)
- 技术(20399)
- 务(20369)
- 财务(20342)
- 财务管理(20326)
- 企业财务(19243)
- 制(17650)
- 农业(17175)
- 贸(16409)
- 贸易(16396)
- 易(16032)
- 策(15682)
- 划(15343)
- 理论(15059)
- 和(14763)
- 体(14154)
- 技术管理(13880)
- 体制(12498)
- 机构
- 学院(257273)
- 大学(252816)
- 济(119836)
- 经济(118171)
- 管理(108282)
- 理学(93539)
- 理学院(92723)
- 管理学(91460)
- 管理学院(90971)
- 研究(81628)
- 中国(67430)
- 财(53892)
- 京(52615)
- 科学(44551)
- 财经(43011)
- 经(39386)
- 所(39260)
- 江(37250)
- 经济学(37054)
- 农(36768)
- 中心(36457)
- 研究所(35168)
- 北京(33587)
- 经济学院(33322)
- 业大(32612)
- 财经大学(31869)
- 商学(31682)
- 商学院(31390)
- 经济管理(29339)
- 州(29310)
- 基金
- 项目(166193)
- 科学(135855)
- 基金(125546)
- 研究(124589)
- 家(107647)
- 国家(106732)
- 科学基金(94923)
- 社会(84685)
- 社会科(80584)
- 社会科学(80567)
- 基金项目(65107)
- 省(63668)
- 自然(59484)
- 自然科(58290)
- 自然科学(58281)
- 自然科学基金(57382)
- 教育(56321)
- 划(52361)
- 资助(51258)
- 编号(47561)
- 创(41196)
- 部(38182)
- 创新(37478)
- 业(37403)
- 重点(36876)
- 成果(36836)
- 国家社会(36322)
- 发(35824)
- 教育部(33775)
- 人文(33215)
- 期刊
- 济(132072)
- 经济(132072)
- 研究(77910)
- 中国(50480)
- 管理(47825)
- 财(45602)
- 农(34107)
- 科学(33442)
- 学报(30068)
- 技术(25389)
- 大学(24703)
- 农业(23886)
- 融(23621)
- 金融(23621)
- 学学(23394)
- 经济研究(22648)
- 教育(22503)
- 财经(22484)
- 业经(22217)
- 经(19557)
- 技术经济(17174)
- 业(16808)
- 问题(16757)
- 贸(15366)
- 世界(14825)
- 统计(14218)
- 策(14038)
- 国际(13431)
- 现代(12933)
- 商业(12742)
共检索到387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顺奇 万淑贞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而价值链延伸型并购是实现此战略的重要举措。以价值链延伸型并购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并购交易数据,利用OLS、PSM-DID等多种实证方法,考察了价值链延伸型并购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并购所需投入的大量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企业创新资源,特别是不利于微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然而,价值链延伸型并购所形成的上下游一体化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激励企业加大专用性更强的研发投入,进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在总体上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就上游并购而言,上述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且能在并购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强。因此,营造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延伸型并购的经营环境能够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青
有效进行价值链的延伸,适时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是我国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兖矿集团煤炭价值链延伸过程为案例,依据煤炭价值链延伸升级理论框架,对我国煤炭企业价值链延伸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煤炭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煤炭企业 价值链 案例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赵刘菊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核心技术缺失等原因,中国仍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的问题,在国际分工下实现生产链的延伸刻不容缓。本文使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探讨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生产环节长度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对其链长的延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低集中度行业和位于全球价值链靠下游的企业;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资本品进口互补效应以及进口结构优化效应是企业创新促进其延链的主要渠道;企业链长的延伸能够强化企业出口韧性并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表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并巩固创新成果,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清泰
加入WTO强化了"以外促内"、"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不仅使中国获得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广泛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中国企业应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壮大自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 自主创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君 郭平
目前中国企业处于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生产组织方式上选择外包还是垂直一体化更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外包相对于垂直一体化更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种正向作用还受到企业与技术前沿距离的影响。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外包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不仅增加了企业研发的概率,还增加了企业研发的规模,而且较之垂直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更强。从产业层面上分析,在高技术产业中,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产学研合作中,与研发机构的外包合作更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从技术特征上分析,企业离技术前沿的距离越近,企业外包选择促进自主创新的效应就越强。
[期刊] 改革
[作者]
涂文明
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以加工制造切入价值链决定了其分工地位只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工资和原料价格上涨,本土企业很有可能被排除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外。基于此,改变加工制造"一元切入"价值链为制造和消费市场"两元切入"全球价值链模式,实现"加工制造型经济"向以知识财产为主的"价值创造型经济"转变是提升我国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由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茂竹 李华 王艳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纷纷投身于海外并购浪潮,希望藉此进行价值链的优化,获得先进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中国企业海外技术并购过程中经常面临失败,且很难获得核心技术和核心知识,需要企业依靠自主研发进行价值链补偿。本文探讨了海外技术并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价值链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海外技术并购 价值链补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面临着"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滞后"的情形。本文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权衡。据此,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诱发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滞后于商品市场,结果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这刺激了企业和企业家密集使用有形要素、而较少有动力和压力投资于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是企业家在现有要素市场和价格下理性进行要素组合的结果。未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害是持续推进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通过"健全要素市场"和"矫正要素价格"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企业自主创新 要素价格 渐进式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同良 周绍东 皮建才
中国作为技术追赶型国家,政府惯常将R&D补贴作为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政策手段,但事实是企业经常发送虚假的"创新类型"信号以获取政府R&D补贴。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与R&D补贴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动态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力图刻画企业获取R&D补贴的策略性行为及R&D补贴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当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用于原始创新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格过于低廉时,原始创新补贴将产生"逆向"激励作用。面对企业释放的虚假信号和高昂的甄别成本,政策制定者的最优补贴方案是通过提高原始创新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格从而形成分离均衡。文章的结论为甄别企业的真实创新类型提供了可信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提高政府R&D补贴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骏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非常低。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来源,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并保持垄断优势,而企业具备了垄断优势就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为此,我国企业应从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产品创新三方面入手,实施自主创新,提高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洋 严军 马春光
基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角度,本文构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选取中国31个省份1998—2013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自主创新能力产出指标为实证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R&D人员数、R&D投入额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均有正效应,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将科学技术转化成高技术产值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技术转换能力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呈负向效应,而其他地区均为正向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自主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世林 周黎安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广泛采用专项项目体制的模式促进中国科技实力提升。本文根据中央政府"十五"时期高技术重大产业化专项在不同企业逐步实施的自然实验特征,应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中央政府实施的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资助不仅显著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产出,也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产出目标的实现,并且反事实研究支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专项项目资助显著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但项目资助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并未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政府专项项目资助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政府专项项目资助更应该...
关键词:
政府 企业 自主创新 项目体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本文重点考察了技术引进(FDI)对内资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对1998~2004年行业层面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对处于10%、25%、50%、75%分位的中等技术创新强度的行业来说,技术引进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同时当内资企业生产率处于外资企业生产率的40%~95%时,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显著。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中国企业管理六大软肋中国足球多少年来成了国人嬉笑怒骂的对象。其实,我们大部分国内企业的水平并不比国足更高,有些甚至更低。只是国足很无奈,必须在完全同等条件(11人对11人)下参与国际竞争。而国内企业却可以通过利用廉价资源等比较优势来获得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机会。要是剥离了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