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7)
2023(13589)
2022(11753)
2021(10793)
2020(9005)
2019(20433)
2018(20230)
2017(39174)
2016(21006)
2015(23717)
2014(23529)
2013(23537)
2012(21418)
2011(19625)
2010(19575)
2009(18157)
2008(17385)
2007(15133)
2006(13388)
2005(11740)
作者
(61621)
(51237)
(50779)
(48440)
(32619)
(24526)
(23144)
(20318)
(19562)
(18220)
(17346)
(17225)
(16185)
(16167)
(15717)
(15626)
(15241)
(15007)
(14512)
(14453)
(12667)
(12634)
(12237)
(11669)
(11610)
(11313)
(11242)
(11026)
(10313)
(9973)
学科
(105823)
经济(105729)
管理(63689)
(57616)
(49030)
企业(49030)
方法(42315)
数学(36632)
数学方法(36292)
地方(24778)
中国(23370)
(21916)
(21892)
业经(21166)
(20164)
地方经济(15497)
环境(15213)
(15210)
理论(14918)
农业(14877)
(14743)
贸易(14736)
(14559)
(14129)
(12737)
财务(12672)
(12667)
金融(12664)
财务管理(12654)
技术(12579)
机构
大学(307812)
学院(306311)
(128775)
经济(126115)
管理(122904)
理学(107144)
理学院(105918)
研究(104437)
管理学(104185)
管理学院(103649)
中国(75305)
(65039)
科学(64692)
(54953)
(52359)
研究所(47899)
中心(45529)
(44990)
财经(44917)
业大(44004)
(43227)
北京(41126)
(40832)
(40719)
师范(40527)
经济学(39024)
(38002)
(35381)
农业(35100)
经济学院(34821)
基金
项目(211180)
科学(166641)
研究(154392)
基金(153785)
(133558)
国家(132467)
科学基金(114125)
社会(98710)
社会科(93483)
社会科学(93457)
(82124)
基金项目(81798)
自然(73893)
自然科(72137)
自然科学(72123)
自然科学基金(70822)
教育(69959)
(68873)
资助(63175)
编号(62408)
成果(49795)
重点(47002)
(46235)
(45766)
(43555)
课题(42689)
创新(40573)
国家社会(40396)
科研(39902)
教育部(39757)
期刊
(144815)
经济(144815)
研究(92078)
中国(53034)
学报(46885)
管理(45567)
科学(44267)
(40432)
(40056)
大学(35186)
学学(33248)
教育(31226)
农业(28120)
技术(26972)
经济研究(24203)
(23104)
金融(23104)
业经(22372)
财经(22312)
(19087)
问题(18155)
技术经济(16405)
图书(15466)
理论(14953)
商业(14486)
科技(14455)
(14068)
资源(13909)
现代(13867)
实践(13507)
共检索到443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寇翔  
21世纪以来,随着传统产业间贸易逐步向新型价值链贸易转变,探讨价值链贸易在世界经济周期联动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从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两个维度考察中国各区域各行业价值链嵌入与区域互动、经济周期联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总值核算意义下的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对中国各区域各行业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不显著;价值链贸易强度显著降低各区域各行业的经济周期联动性,价值链贸易的替代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表现显著;双边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正效应呈现从"非‘经济极-经济腹地’→‘经济极-经济腹地’"递进增强的特征,并且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效应、加权方式计算指标,这一特征均稳健成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希丽  刘璐  刘宪鑫  
文章利用2001—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距离对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传递渠道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位置距离越远,经济周期联动程度越高。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并且不受度量方法和样本选择的影响。就传递渠道而言,各经济体主要通过贸易与直接投资渠道传递外部冲击。基于空间相关性视角,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距离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增强中国与贸易伙伴经济周期联动的同时,降低了中国与该贸易伙伴相邻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联动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跟强  潘文卿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增加值的视角研究了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不同于存在重复统计问题的现行总值核算方法,本文基于区域流出的增加值完全分解框架,重新构建了增加值核算下的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实证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强度和价值链贸易强度分别对经济周期联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验证了Frankel-Rose效应的存在和国内区域分工的替代性特征;从"地理偏好"角度,本文发现增加值供求的地域特征会强化价值链嵌入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进一步,"第三方效应"分析表明双边贸易强度很大程度经由国内其他区域传导经济波动,而价值链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关系则基本不受第三方效应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梅冬州  
本文利用行业层面双边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视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结果表明:GVC嵌入是促进经济周期联动的重要因素。从行业层面上看,同行业和跨行业的GVC嵌入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行业嵌入对国内增加值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较大;从区域层面上看,欧盟、北美的区域内价值链以及欧盟、北美和亚太相互之间的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较高,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较大;从国别层面来看,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国家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最大。此外,对中国经验的考察也发现了GVC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楚豪  周颖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展开精准帮扶或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咏梅  
集群生命周期、嵌入模式与集群升级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集群生命周期影响嵌入模式的选择,而嵌入模式又决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效果。通过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权变选择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集群生命周期从诞生到衰退阶段演进,嵌入模式将经历从贴牌生产、互利合作、交钥匙工程、出口、被并购的一个转换过程;当集群嵌入模式类型的选择与集群生命周期的作用规律一致时能促使集群实现有效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娄莹  李宏彬  
本文首次采用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大样本数据库(WIOD),对价值链贸易对国家间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影响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并对中国的现实经验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1)价值链贸易显著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并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2)从全球范围看,经济距离、产业内贸易是影响价值链贸易作用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经济距离越长,价值链贸易的影响就越弱,而产业内贸易则对价值链贸易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3)中国的现实表现与国际规律基本一致,价值链贸易不仅独立地影响着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而且对双边贸易对双边产出联动性的影响也具有"放大"作用,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表嵌入全球投入产出表并构建相应的碳排放账户,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试图从价值链渠道、区域(国别)流向、部门结构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解释我国各区域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值碳排放转移效应。结果表明,国内贸易的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通过国内价值链实现并且以中间品贸易为主,而国际价值链对于对外贸易增加值碳排放转入的贡献程度更大;国内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流向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国外增加值碳排放转入主要流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碳排放强度和增加值系数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国内-外贸易增加值碳排放转入,而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变动效应则相反。本文结论对于如何协调国内-国际分工、调整国内产业和碳减排布局,有效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淑琴  邵宇佳  王彬苏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双边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中间变量,研究了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贸易确实会通过TFP来影响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性。价值链贸易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影响双边TFP联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调节双边贸易对双边TFP联动性的影响,最终传导至双边经济周期的联动。进一步研究表明,价值链贸易在行业内贸易中的作用更大。由中国的经验事实得出,中国的行业间贸易主导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行业内贸易则主导了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这为中国制定经济共荣、贸易互补的协调性经济政策提供了若干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跟强  宗志刚  
文章利用WIOD数据库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周期联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开放对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异质性考察发现,这一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在信息类、分销类和运输邮政类服务投入以及劳动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在影响机制上,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开放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会通过"双边价值链相互嵌入"和"第三方效应"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周期联动性;进一步从"双循环"视角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投入在国内大循环下的"本土化"导向和在国际大循环下的"区域化"导向会显著降低经济周期联动性。文章可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减弱外部风险传导冲击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涛  郑挺国  
从区域层面探寻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区域与国家层面的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国1978—2009年间的经济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区域与国家间经济周期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周期和国家周期都在1993年前后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区域经济周期差异性明显,区域与国家间经济周期协同性较高,且在突变点后中西部区域的协同性比较接近,而东部区域的协同性差异较大。有鉴于此,只有从国家层面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宏观政策体系以及发挥宏观政策的结构性功能,才能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缩小区域间宏观经济政策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2001—2014年海关微观数据库和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中国30个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绿色经济效率指数的基础上,实证考察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发现,GVC嵌入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这一促进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区位和时间阶段的异质性。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发现,GVC嵌入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和刺激绿色消费需求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和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吸收能力也可正向调节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影响。另外,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扩散效应”会随地理距离增加而不断衰减。基于此,各地区政府在持续扩大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应重视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完善地区金融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地区间行政壁垒,有效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漫  张新国  
服务转型是制造企业由产品生产商转为服务提供商的重新定位过程。实施嵌入式服务转型的企业提供与现有产品在价值链上拥有战略匹配关系的服务;而实施混入式服务转型的企业在产品之外,开发与产品不相关的新服务业务。本文基于305家上市制造企业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两种服务转型模式对企业绩效(托宾Q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嵌入式服务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绩效,而混入式服务转型对企业绩效无显著作用。并且,在经济紧缩期,虽然大企业和小企业均可实施嵌入式服务转型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但是小企业不可实施混入式服务转型,以避免在经济不景气时分散企业资源。在经济扩张期,大企业应当实施嵌入式服务转型以延伸价值链,小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超  任志宏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7年季度数据,选取信贷、金融杠杆、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变量指标,运用BP滤波技术、VAR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金融周期特征以及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互作用、传导机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一是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持续时间更长、波动幅度更大,而经济周期比金融周期波动的频率更高;二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大多数时候表现出相互促进的顺周期性特征;三是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峰值对彼此都具有显著的预测性;四是在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影响过程中,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发挥着关键的传导中介作用。由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一是要重视防范和化解由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要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管理框架,减少房地产价格周期、信贷周期、金融杠杆周期、股票价格周期相互交织、叠加对货币政策调控带来的不利冲击;三是要注重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长期宏观调控目标的协同,避免出现为了短期调控目标而急功近利地采取"一刀切"的调控措施、进而有损于经济金融长期健康发展的现象;四是监测和管控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过资产价格变动、金融加速器效应等传导机制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