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4)
- 2023(15945)
- 2022(13661)
- 2021(12686)
- 2020(10702)
- 2019(23751)
- 2018(23583)
- 2017(44783)
- 2016(24429)
- 2015(27147)
- 2014(26233)
- 2013(25841)
- 2012(23249)
- 2011(20798)
- 2010(20426)
- 2009(18801)
- 2008(17967)
- 2007(15451)
- 2006(13241)
- 2005(11234)
- 学科
- 济(90921)
- 经济(90830)
- 管理(72191)
- 业(70032)
- 企(58659)
- 企业(58659)
- 方法(43407)
- 数学(37459)
- 数学方法(37053)
- 农(25359)
- 财(23822)
- 中国(23395)
- 业经(21326)
- 学(21124)
- 技术(19377)
- 贸(19114)
- 贸易(19107)
- 易(18597)
- 农业(17194)
- 地方(17032)
- 理论(15809)
- 务(15192)
- 财务(15118)
- 财务管理(15099)
- 环境(15021)
- 制(15019)
- 和(14660)
- 企业财务(14257)
- 划(13028)
- 银(12723)
- 机构
- 学院(339221)
- 大学(338461)
- 管理(134687)
- 济(130140)
- 经济(127413)
- 理学(118140)
- 理学院(116864)
- 管理学(114727)
- 管理学院(114150)
- 研究(111537)
- 中国(79375)
- 科学(73034)
- 京(71221)
- 农(60519)
- 所(56413)
- 业大(56276)
- 财(55471)
- 研究所(52205)
- 中心(50023)
- 农业(48046)
- 江(47277)
- 财经(45889)
- 范(44409)
- 北京(44193)
- 师范(43871)
- 经(41874)
- 院(40665)
- 州(38661)
- 经济学(38238)
- 技术(38110)
- 基金
- 项目(242941)
- 科学(189497)
- 基金(175119)
- 研究(172917)
- 家(155139)
- 国家(153868)
- 科学基金(131262)
- 社会(108155)
- 社会科(102489)
- 社会科学(102459)
- 省(96033)
- 基金项目(93613)
- 自然(87646)
- 自然科(85614)
- 自然科学(85590)
- 自然科学基金(84041)
- 划(81110)
- 教育(79561)
- 资助(71323)
- 编号(70436)
- 成果(54545)
- 重点(54499)
- 部(52142)
- 创(51481)
- 发(51453)
- 创新(48015)
- 课题(47853)
- 科研(46915)
- 计划(45564)
- 大学(44445)
- 期刊
- 济(135797)
- 经济(135797)
- 研究(92189)
- 学报(60205)
- 中国(58993)
- 农(54015)
- 科学(53056)
- 管理(47184)
- 大学(44315)
- 学学(42111)
- 财(41172)
- 农业(38056)
- 教育(37103)
- 技术(30277)
- 业经(24272)
- 融(22974)
- 金融(22974)
- 经济研究(22848)
- 财经(21289)
- 业(20171)
- 科技(19059)
- 经(18160)
- 问题(17490)
- 图书(17038)
- 版(16919)
- 技术经济(16912)
- 业大(16184)
- 商业(15881)
- 理论(15131)
- 现代(14489)
共检索到471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国庆 黄繁华
本文基于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技术进步视角,分析了其对国家间工资差距和一国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会扩大不同收入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则仅对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起到扩大作用;在技术进步因素中,研发投入的增加会扩大不同收入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在国内工资差距上,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会扩大中等收入国家或劳动力净流出国家的内部工资差距,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会缩小劳动力净流入国家内部的工资差距和扩大劳动力净流出国家内部的工资差距;技术进步因素中,研发投入扩大高收入国家内部的工资差距。因此,为了缩小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及国内工资差距,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加大研发投入和高技能劳动力的引入。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技术进步 工资差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卢仁祥
在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技术进步效应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4年中国14个工业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的作用非常显著,但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已经远远超过资本要素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中国企业应该努力提高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大力培养战略性要素,实现技术进步途径向主动式转变,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技术进步效应 战略性要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国庆 黄繁华 蒋佩晔
基于我国增加值贸易不断发展的事实,文章结合相关增加值贸易和技术进步的数据,研究了制造业行业间和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发现,诸如工业品出厂价格、出口国内增加值等对行业间和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影响作用均同向;而进口国外增加值、价值链嵌入度、实际有效汇率、政府研发投入、行业研发投入等变量对行业间和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影响作用均反向。在缩小不同行业间工资差距和行业内工资差距的过程中,应分别突出政府研发投入和行业研发投入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晶梅 丁一兵
中国对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美国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此次贸易摩擦主要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因此,文章基于总贸易核算框架,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高技术产业的真实出口规模重新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考察两国高技术产业在双边贸易中的分工地位。研究得出:由于两国总出口中包含相当比例进口中间产品价值,两国尤其是中国的真实出口规模被明显高估;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拥有一定市场优势,但是在全球价值链位置上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从而中国在双边贸易分工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关志民 谢丹 于天阳 曲优
根据区块链技术在需求预测以及溯源防伪等方面的应用背景,本文以跨国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研究加征关税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对不同契约下跨国供应链决策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成本共担契约和批发价格契约下,单位关税增加额增加会导致制造商降低产品质量,使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降低,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产品质量、销售价格等与制造商的风险规避系数负相关;在收益共享契约下,批发价格、销售价格随单位关税增加额、制造商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产品质量随单位关税增加额、制造商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降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艳秀 王厚双
在当前国际贸易转型的关键时期和高效全球贸易治理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明晰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贸易不对称性是实现高效全球贸易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贸易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价值链贸易地区结构失衡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内特征;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度提高,但升级困难;各国相互依存性增强且不对称性突出;价值链贸易规则与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自主性冲突更突出;贸易治理权力分配失衡等。重构全球贸易治理制度,制定适应新分工模式的贸易规则,才能改变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的局面,使更多落后国家分享到全球价值链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不对称 全球贸易治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艳秀 王厚双
在当前国际贸易转型的关键时期和高效全球贸易治理需求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明晰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贸易不对称性是实现高效全球贸易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贸易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价值链贸易地区结构失衡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内特征;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度提高,但升级困难;各国相互依存性增强且不对称性突出;价值链贸易规则与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自主性冲突更突出;贸易治理权力分配失衡等。重构全球贸易治理制度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不对称 全球贸易治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璋 唐兆涵 龙少波
近年来,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整体规模呈现上升不断扩大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突出的是不断扩大技术引进规模。过高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使我国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引进式"发展的特点。文章认为我国的引进式技术进步是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增大的深层次原因。如将技术进步分为体现式和非体现式两种类型后,可以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同类型的先进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等产生影响,加剧了经济结构中原有的生产力不平衡状况,从而导致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验证了文章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文章结论...
关键词:
引进式技术进步 行业间工资差距 资本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玉 戴一鑫
基于贸易附加值核算框架,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1995~2009年跨国制造业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工具GMM方法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总体上显著促进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且该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行业中间品出口上;在细分服务类型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行业总出口、中间产品出口及最终品出口形式实现的国际竞争力均具促进作用,消费性服务业仅显著提高制造行业最终品出口,公共服务业对总出口和中间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对最终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金融、设备租赁及咨询、技术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对制造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效应相对较大,而零售及交通运输的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昭玲 李红阳
本文采用下游度指标刻画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首次从价值链分工位置角度考察其对我国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对1995-2009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后,我国多数行业的分工位置越来越接近初始投入品阶段,分工位置下滑导致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在价值链嵌入位置50分位以上,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而在50分位以下,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下游度 分工位置 工资差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菁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2009~2018年10年间的工业行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不深入的情况下,其技术进步是依附并适应跨国公司而取得的。若代工企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会过多地分割跨国公司的市场,对技术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在全球价值链中,很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嵌入深度为非线性倒U型曲线关系。建议各行业主动转变低端的生产参与模式,全方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充分发挥自贸区试点作用,纵向扩展对外开放程度;借助国际会议交流机会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参与构建更公平的国际经贸准则。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齐俊妍 任奕达
本文基于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测度和"行业数字强度"的区分,构建了行业层面的数字经济渗透指标,以更好地识别数字经济渗透到不同行业的差异,重点考察数字经济渗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同维度显著提高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以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最为显著。就机制而言,数字经济渗透通过贸易成本降低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向高端攀升。细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行业异质性显示,数字经济渗透对中低技术制造业与信息通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关税和服务贸易壁垒对行业数字经济渗透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调节作用。最后从识别数字经济渗透行业差异等方面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昭玲 夏秋
利用WIOD数据,从资本专项性和套牢租金视角探讨制度质量对亚太地区各国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及其微观路径。分析发现价值链下游生产工序的低替代弹性使得该阶段生产的投资具备更高的投资专项性,面临更严重的套牢租金问题。制度质量通过降低套牢租金,促使生产分工转向增值能力更强的下游阶段而改变价值链分工位置。接着采用安特拉斯下游度衡量指标,利用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就两者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影响的存在性和影响路径,即制度质量通过降低生产的套牢租金促进一国价值链分工位置提升,且作用大小随技术层次提高而变大。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位置 制度质量 套牢租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