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3)
- 2023(5611)
- 2022(4824)
- 2021(4419)
- 2020(3594)
- 2019(7456)
- 2018(7451)
- 2017(13823)
- 2016(7053)
- 2015(7826)
- 2014(7227)
- 2013(6797)
- 2012(5432)
- 2011(4928)
- 2010(4981)
- 2009(5060)
- 2008(4502)
- 2007(3823)
- 2006(3253)
- 2005(2841)
- 学科
- 管理(25628)
- 业(23022)
- 济(22710)
- 经济(22689)
- 企(20771)
- 企业(20771)
- 方法(9476)
- 数学(7498)
- 数学方法(7355)
- 农(7250)
- 销(7144)
- 供销(7137)
- 业经(6870)
- 财(6840)
- 中国(6636)
- 贸(5465)
- 贸易(5461)
- 理论(5411)
- 学(5371)
- 易(5328)
- 务(5202)
- 财务(5177)
- 财务管理(5170)
- 企业财务(4789)
- 制(4788)
- 环境(4435)
- 和(4391)
- 银(4373)
- 银行(4368)
- 农业(4360)
- 机构
- 学院(94645)
- 大学(90478)
- 管理(37362)
- 济(33509)
- 经济(32715)
- 理学(32379)
- 理学院(32094)
- 管理学(31441)
- 管理学院(31285)
- 研究(26921)
- 中国(20819)
- 京(18669)
- 科学(17185)
- 财(15475)
- 江(13643)
- 业大(13357)
- 中心(13034)
- 所(12611)
- 农(12577)
- 财经(12353)
- 范(12123)
- 师范(11971)
- 技术(11651)
- 研究所(11458)
- 州(11393)
- 北京(11179)
- 经(11068)
- 院(10206)
- 农业(9961)
- 商学(9738)
- 基金
- 项目(65566)
- 科学(52074)
- 研究(48987)
- 基金(47165)
- 家(40777)
- 国家(40448)
- 科学基金(35683)
- 社会(30736)
- 社会科(29142)
- 社会科学(29140)
- 省(26826)
- 基金项目(24312)
- 自然(23341)
- 教育(23032)
- 自然科(22834)
- 自然科学(22828)
- 自然科学基金(22414)
- 划(22145)
- 编号(21254)
- 资助(18817)
- 成果(15999)
- 重点(14764)
- 创(14372)
- 课题(14150)
- 发(14147)
- 项目编号(13675)
- 部(13288)
- 创新(13272)
- 年(12668)
- 科研(12482)
共检索到133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国江
在价值链分工中,可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功能,把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分为简单的生产制造、核心模块制造、系统集成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对企业的要求各异,其中系统集成需要企业拥有对供应链和技术的协调能力,对企业要求最高,系统集成企业在运营中会锁定技术及供应链企业,把关联企业纳入系统,而把非关联企业排斥于系统之外,这样既可防止技术外溢,也可确保利润在关联企业间的转移。在引进外资的企业中,跨国公司属于典型的系统集成企业,其锁定效应使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难以实现。为此,提高我国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是制造业的根本出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水利 苏贝 易正广
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优势进入国际化分工,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陷阱。基于模块再集成视角,将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分为技术潜能和创新资源,将系统集成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将"低端锁定"突破路径分为同种模块再集成和异种模块再集成,研究技术资源优势、系统集成能力对"低端锁定"突破路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资源优势,即技术潜能与创新资源优势,对突破路径选择发挥正向影响作用;系统集成能力对突破路径选择发挥正向影响作用;技术资源优势对系统集成能力发挥正向影响作用。由此,企业应通过整合及运用技术资源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宋涛 刘厚俊
基于垂直分工演进的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国际产业组织的典型模式。在借鉴Hay和Morris两阶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垂直分工的动态演进规律,对垂直分工演变、价值链重构与"低端锁定"突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知识、技术要素的投入有助于改善南北贸易收益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知识要素投入量,可以削弱跨国领航企业自上而下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提升后发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收益,达到"低端锁定"突破的目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阳阳 申成霖
本文基于价值链创新的视角提出多种路径,APS嵌入以及其与制造企业的融合与互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价值链的升级;外围环节切入减轻了进入壁垒,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打通子价值链环节产品的上下游模块,为进入核心价值链环节做好准备;跨企业信息协作平台能够有效地共享资源,通过对配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延伸价值链附加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美娟
由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严密封锁等原因,使得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环节。该文从改变企业心智模式、构建市场势力和培育国内需求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选择,并以万向集团为例,讨论了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路径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散长剑
江西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虽然部分环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技术、品牌、渠道等领域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并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分工体系存在俘获效应、替代效应和内卷效应,会抑制江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江西制造业可以在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链条整合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应该围绕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的要求,提升产业政策供给质量,加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突破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斌 王厚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文章首先采用增加值出口率和GVC地位指数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状况,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次从形成原因角度,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引出智能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作用机理。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水利 易正广 李韬奋
发展中国家的模块供应商通常会出现所谓的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在全球分工协作网络中的收益,也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基于模块分割的最优数量决定理论,本文认为发达国家较高的技术潜力导致了系统集成商所需的较为精细化的模块系统,对于发展中国家较低技术潜力的模块供应商意味着模块的过度分割,导致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低端锁定";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技术势能的技术集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层次模块再集成的运作机理,考察模块化系统中模块规模与边界的变化。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讨论"低端锁定"成因并提出相关企业的突破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通过再集成破解"低端锁定"的陷阱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嘉琪 卜伟 杨玉霞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加强了京津冀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价值链能够有效突破京津冀在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双重低端锁定"。首先,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证实京津冀处于"双重低端锁定"位置;其次,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机理,表明该地具备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条件;最后,从经济、交通和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区域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价值链,利用京津冀制造业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共41个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京津冀区域价值链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通过后形成的以区域联系为基础的京津冀区域价值链能够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且人均GDP较低的省市产业升级效应越明显;区域联系对京津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北京的技术外溢实现的,但技术外溢的正反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大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深入,全球价值链各环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的可分布性。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产业集群被长期"锁定"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并被陷入"贫困性"增长和"逐底式"发展的困境当中。该文对我国产业集群被锁定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突围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莎莎 张建华
为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经济的实现依赖于技术创新,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低碳发展。但是我国低碳经济存在着"技术锁定"现象,技术锁定使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难以形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文章从我国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技术锁定的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投资风险巨大、国际技术转移困难、低碳消费观念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文章提出了低碳技术锁定突破点是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并分析了与之对应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技术锁定 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都处于相对上游的位置;从经济位置来看,中国的国内增加值(DVA)出口率一直在下降,而国外增加值(FVA)出口率却在上升,中国参与分工的获益比例总体在下降。中国应该从培育母市场、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应、积累战略性要素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为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而谋求出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晖 李阳 刘田田 谢丹丹
“专精特新”企业高度聚焦某一细分市场并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却也因细分市场容量有限而导致专业化“锁定”问题。该类企业如何基于既有优势搜寻创新机会来突破发展瓶颈?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创新搜寻视角,选取四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该类企业通过创新搜寻突破专业化“锁定”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搜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困境的逻辑起点,呈现组合性、异质性、合作性特征。第二,面对资源有限性约束,“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源借力”和“资源放大”等杠杆化行动聚合力量,助推创新搜寻方案落地。第三,基于研发与需求的平衡策略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路径,包括需求拉动研发、研发推动需求、研发与需求双向驱动三类。本文拓宽了创新搜寻理论的解释边界,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