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4)
2023(4771)
2022(4097)
2021(3689)
2020(3259)
2019(7235)
2018(7331)
2017(15581)
2016(8032)
2015(9452)
2014(9250)
2013(9696)
2012(8974)
2011(8284)
2010(8429)
2009(8163)
2008(8069)
2007(7323)
2006(6671)
2005(6040)
作者
(23656)
(19729)
(19660)
(18654)
(12170)
(9069)
(8940)
(7492)
(7265)
(7120)
(6472)
(6203)
(6187)
(6055)
(5996)
(5871)
(5850)
(5695)
(5654)
(5460)
(5012)
(4757)
(4732)
(4541)
(4448)
(4357)
(4288)
(4155)
(3933)
(3904)
学科
(41989)
经济(41963)
(30791)
管理(27224)
(23056)
企业(23056)
方法(18243)
数学(16226)
数学方法(16160)
(13215)
中国(12463)
业经(10402)
产业(9669)
(9079)
(8783)
(8447)
贸易(8443)
农业(8396)
(8271)
地方(7547)
(7170)
银行(7160)
(6910)
技术(6759)
供销(6372)
(6372)
(5992)
环境(5851)
结构(5851)
(5690)
机构
学院(129540)
大学(127410)
(62293)
经济(61310)
管理(52702)
理学(45561)
理学院(45193)
管理学(44765)
管理学院(44540)
研究(40276)
中国(31343)
(28222)
(26412)
财经(22621)
科学(21197)
(20292)
经济学(19877)
(19595)
(18187)
经济学院(18127)
中心(17676)
研究所(17406)
(17290)
北京(16975)
财经大学(16611)
业大(16345)
经济管理(15249)
(14843)
(14762)
师范(14754)
基金
项目(78968)
科学(63246)
研究(60770)
基金(57891)
(48762)
国家(48387)
科学基金(41939)
社会(40957)
社会科(39064)
社会科学(39059)
(30883)
基金项目(30164)
教育(26567)
(25139)
编号(24948)
自然(24725)
自然科(24076)
自然科学(24070)
资助(23935)
自然科学基金(23662)
成果(19512)
(18838)
(18076)
重点(17181)
国家社会(17112)
(16797)
课题(16484)
人文(16200)
发展(16161)
(15953)
期刊
(68848)
经济(68848)
研究(40432)
管理(20242)
中国(20133)
(19885)
(16033)
科学(14921)
学报(13916)
业经(13491)
经济研究(12319)
(12247)
金融(12247)
技术(12168)
财经(11423)
大学(11344)
农业(11314)
学学(10784)
问题(10316)
(10029)
教育(9240)
商业(8811)
(8377)
技术经济(8019)
理论(7035)
统计(6693)
现代(6682)
经济问题(6493)
国际(6442)
实践(6240)
共检索到189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金玲  
基于降低成本考虑,企业采用价值链分割生产模式进行对外投资引发的产业转移是一种不完全转移。本文通过探讨价值链分割生产和其影响因素以及价值链分割生产下形成的生产网络,进而得出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启示,包括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不完全转移有利于提升东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上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扩大需求等促进我国的产业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金玲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是建立在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产业不完全转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接的是来自发达国家产业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低端环节的转移,制造业面临着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国内资本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却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保庆  叶蓁  王绮  
Raff和Ruhr(2001)所创立的生产者服务业产业转移一次博弈模型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本文把该一次博弈模型发展为重复博弈模型,以揭示制造业FDI对生产者服务业产业转移区域分布的可能影响。随后,本文借助于1985~2006年美国对OECD中24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检验了以上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批发贸易类生产者服务业以外,其他各类生产者服务业在产业转移中均明显具有追逐制造业FDI的倾向。本文的研究同时得出了一些与现有研究不同的结论: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大多不受东道国市场规模因素与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云俊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海峰  
研发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来源,但研发外包为何没有象制造业外包那样普遍?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看,研发外包契约存在较强的不完全性特征是研发外包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事后技术转移效率是影响研发外包契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尽量避免缔约方在事后向对方敲竹杠是提升事后技术转移效率的关键。通过建立事后技术转移的数学模型分析敲竹杠行为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认为研发外包契约事前确定的技术许可费用和产权分配方式是决定事后敲竹杠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影响大小的关键因素。其中,技术许可费用的设定有固定价格和灵活价格两种模式,即刚性契约和柔性契约,通过分析,事前签订柔性契约可以相对提高事后技术转移的效率;在产权安排上,委托方拥有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可以降低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清海  史本山  
技术转移的核心是知识转移。论文运用契约经济学理论,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研究了研发管理中的技术转移效率问题及产权治理机制。将事前契约看作事后权利参考点,由于技术创新知识边界模糊,包括不可缔约的隐性知识和可缔约的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更多地体现在研究人员的人力资本中,因此,事后技术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技术转移效率损失。研究认为当创新价值和研发成本的不确定性大时,采用一体化组织形式并且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赋予公司的技术转移效率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艳红  宋波  
作为一种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为资源更为灵活、有效的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在产品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构建国内价值链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助于形成产品内、多元化区域分工体系,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蕊  
围绕建设过程中发包人对风险转移方案进行调整的问题,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引起风险转移调整的条件,从降低再谈判交易成本的角度探讨基于法律规定、友好协商以及第三方证实的三种风险转移调整的执行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金龙  费方域  谈毅  
文章针对创业资本退出时控制权转移问题,构建了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分析框架。首先,文章在合同完全和不完全两种情况下分析了创业投资中的相机控制,得出这种制度安排的根源在于投资双方的激励不平衡的结论;其次,文章分五种情况具体探讨了控制权如何进行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子帆  
文章依据1995—2013年的国际贸易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相关因素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模式与我国产业对外转移之间是双向的影响,其影响的正负向取决于其内部因素的不同,并且各个因素之间会交叉相互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少军  李东方  
中国在通过承接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加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距的双重任务。全球价值链模式产业转移内涵的作用机理,使其成为中国完成双重任务的出发点。本文就此指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能否实现取决于两地商务成本结构的对比。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则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摆脱低端锁定和区域发展失衡的双重困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简晓彬  周敏  
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不同的影响。以江苏为例,分别运用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不同影响和作用。研究表明,从地区和行业整体看,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看,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区际产业转移则在地区和行业层面均表现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业人员、技术及管理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大小及方向不尽一致,在地区层面上,二者对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在行业整体层面,二者则表现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明显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了科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区际产业转移,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推动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元礼  张宇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效应分析,指出我国应通过扩大对国际转移产业的吸纳规模,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胡黎明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国际产业向中国大陆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耦合转移。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规律,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战略,是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研究认为,产品内分工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价值链跨区域重组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发挥大国优势是我国推进产业转移的战略基点。应当注重产业转移政策创新,在引导产业转移中实现科学发展,在坚持科学发展中引导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敦瑞  
在技术进步和设施联通的条件下,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要素转移成为当前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内外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并从优化要素供给、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催生跨国企业、促进政府营造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制度环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在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应顺应技术潮流和经济发展趋势,依托产业转移,发挥其在构建国家价值链和"一带一路"大区域价值链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着力培育高端要素,从而助推我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