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2)
2023(3754)
2022(3169)
2021(3085)
2020(2522)
2019(5935)
2018(6111)
2017(10730)
2016(6174)
2015(7183)
2014(7326)
2013(6677)
2012(6055)
2011(5391)
2010(5713)
2009(5273)
2008(5213)
2007(4589)
2006(4218)
2005(4040)
作者
(15698)
(12951)
(12778)
(12653)
(8423)
(6192)
(6105)
(4995)
(4969)
(4781)
(4525)
(4290)
(4254)
(4216)
(4156)
(3974)
(3931)
(3925)
(3782)
(3699)
(3540)
(3236)
(3215)
(3085)
(3056)
(3039)
(3025)
(2950)
(2715)
(2585)
学科
(17651)
(17564)
企业(17564)
(16854)
经济(16829)
管理(16411)
教学(10174)
(8097)
(8030)
理论(7083)
方法(6455)
教育(6416)
学法(6266)
教学法(6266)
(6146)
中国(5767)
数学(5472)
体制(5285)
数学方法(5204)
(5154)
财务(5149)
财务管理(5139)
企业财务(4962)
业经(4753)
(4506)
(4412)
乡镇(4400)
乡镇企业(4400)
学理(4377)
学理论(4377)
机构
学院(79524)
大学(78434)
研究(27885)
(27486)
经济(26718)
管理(25348)
理学(21259)
中国(20962)
理学院(20952)
管理学(20285)
管理学院(20111)
(17227)
(16409)
科学(16199)
(15488)
师范(15335)
(14240)
(14093)
教育(13746)
中心(12970)
研究所(12626)
师范大学(12396)
财经(11849)
北京(11597)
技术(11474)
(10891)
职业(10877)
(10656)
(10121)
(9622)
基金
项目(47084)
研究(39787)
科学(35927)
基金(30533)
(26037)
国家(25758)
教育(22448)
社会(21799)
科学基金(21619)
社会科(20363)
社会科学(20355)
(19406)
编号(17838)
(16496)
成果(16342)
基金项目(15296)
课题(14457)
自然(12978)
资助(12737)
自然科(12618)
自然科学(12614)
(12514)
自然科学基金(12362)
重点(11468)
(10977)
(10830)
项目编号(10820)
规划(10332)
大学(10039)
(9847)
期刊
(34257)
经济(34257)
研究(30390)
教育(28692)
中国(24303)
(15010)
管理(11673)
技术(10644)
学报(9906)
科学(9221)
(9203)
金融(9203)
大学(8379)
职业(8127)
(7768)
学学(7099)
财经(6485)
(5645)
经济研究(5596)
技术教育(5364)
职业技术(5364)
职业技术教育(5364)
业经(5081)
农业(4841)
(4382)
论坛(4382)
财会(4228)
问题(3818)
(3773)
高等(3753)
共检索到134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书光  
民国初年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复杂生态带来了思想文化的激烈论争和价值观念的重新估量。德育课程的设置总是内在地受制于当时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异动与价值变迁,修身教科书的编写在德目内容、题材来源及文言文的叙述样式中保留着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修身教学的实践指向则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相应的学术探究。反思民国初年中小学德育课程、教科书编写乃至具体德育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不仅有助于把握当时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发展脉络,而且对理性地审视当代中国德育改革路向不无启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詹万生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勰平  张倩苇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石勰平,张倩苇一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继明治维新以后两次大的教育改革,史称第二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在战后一系列...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连云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世界各国在今天有了超越过去一切时代的密切联系和交往。这既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制造了困境。如何利用机遇,超越困境便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背景之下发布了第三份全球性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转变?》。对全球共同利益从概念、内涵到特点进行认真的解读,并运用全球共同利益这一理念分析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对如何在全球共同利益理念之下实现新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方法论导向,强调了全球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永刚  
为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德育的需求和挑战,中小学德育课程始终在调适中改革与确证。以时代发展需求和国家颁布的相应政策、文件为抓手,以不同时期的建设主题为依据,系统梳理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即以"政治导向"为核心的艰难探索,以"知能培养"为核心的恢复重建,以"素质提升"为核心的战略转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深入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综合提升。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呈现从相斥走向整合的价值取向,从确定性走向关系性的思维方式,以及从边界课程走向跨界课程的变迁逻辑。未来,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应强化和合的德育课程价值导向,促进主体具身化德育课程建设,推进全息育人的德育课程实施方式,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娄向哲  
本文拟对民初时期即1912年—1928年期间,中国对日贸易中的贸易条件及相关问题进行一点探讨。 (一) 国际上通谓的贸易条件(net barter ferms of trade,即净换贷贸易条件)与进出口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壮钊  
明代中后期以来,里甲制度逐渐式微。不过由于政府仍利用里甲来作为户籍身份的标识以及催征钱粮的依托,所以里甲的名目一直沿用至民国初年。进入民国,村制的推行为里甲的废除提供了制度基础。各地在废除里甲的同时改办村粮,由村来负责税粮的催征与管理。村粮制的实施,有利于村财政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里甲的废除与村粮制的推行,体现了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立之一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邓达  
道德知识,不仅包括人们的道德观念系统,而且包括道德行为方式;不仅是群体类意识,也属于个体知识。学校德育课程作为道德知识的组织平台,框定了道德知识在学校场域中的生存命运。由于对道德知识理解上的表面化、片面化,道德知识在当前德育课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局限。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要遵循"一个维度、三个层次"的道德知识选择原则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依据道德知识的不同类型,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谭菲  杨柳  
近几十年来,韩国政府大约每7年就会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一次修订。2009年12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发布了新的课程修订标准,即《初、中等学校教育课程总论》,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革。总结和分析韩国2009年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对于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增俊  
中国台湾课程战后沿袭大陆课程体系,在移植国外经验中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多次颇具特色的改革,其最重大的新世纪变革乃承显数十年课程发展之精髓,纳中外课程变革之精要,融历史、现在及未来之趋向,值得关注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颖惠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方式、过程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组织形式能够适合一切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都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忌讳"大起大落",必须坚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洪波  郑金洲  
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需要秉承过程立场,把课堂教学变革看做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复杂动态和师生共进的过程。当前的课堂教学变革呈现出新旧杂陈、文化转型、模式转换、流程再造和攻坚破难的基本特征。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趋势为多环节一体、多模式建构、多策略运用、多向交流和多成效整合。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胡忆红  
民国初年州县财政改革及建设是西式民主政治实践这一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罕有之个案。它以州县议会与行政厅的分权制衡为运行基础,以县有财产管理处为财政总汇之处,建立起财权独立、财政监督、财务三联单、财务公开、财务预算等运行机制,力求使州县财政民主化、公开化、合理化,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理念和实践。1914年民主政治受挫以及州县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导致现代财政制度运行的基石崩塌,州县财政的现代转型归于失败。此后州县财政徒具运行机制上的现代形式,缺乏财权制衡的现代内涵。现代财政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它离不开政治民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端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对自《1 988教育改革法》颁布以来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方面最为突出的改革与变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些改革与变化主要包括 :课程控制从校本课程到国家课程的变化 ;教学活动从教师自治到目标定向的变化 ;教学模式从儿童中心到学科中心的变化 ;教学评价从形成性评价到终结性评价的变化。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英两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异同的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鉴   王子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余年来,课堂教学方式经历了传统讲授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践育人方式三大类教学方式的变革。本研究对13个省353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式是传统讲授教学方式和新型实验、体验探究方式,大多数教师认为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是补充关系;教师对单一使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普遍持否定态度,对实验探究和情境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对实践育人方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城市教师和小学教师使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的比重更低,东部地区教师使用传统讲授方式比重更高、使用探究方式和实践育人方式的比重偏低;参加培训是教师学习和掌握新型教学方式的有效路径,教学方式专题培训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变革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建构中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体系,学校层面鼓励与保障教师开展实践育人方式的尝试与探索,教师个人层面要积极探索并掌握素养导向的新型教学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