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7)
- 2023(10686)
- 2022(8862)
- 2021(8265)
- 2020(6888)
- 2019(16035)
- 2018(15500)
- 2017(29960)
- 2016(15309)
- 2015(17208)
- 2014(16685)
- 2013(16916)
- 2012(15683)
- 2011(14355)
- 2010(14228)
- 2009(13559)
- 2008(13490)
- 2007(11941)
- 2006(10373)
- 2005(9367)
- 学科
- 济(75789)
- 经济(75725)
- 业(55064)
- 管理(53688)
- 企(47009)
- 企业(47009)
- 方法(38296)
- 数学(34546)
- 数学方法(34429)
- 中国(22010)
- 财(19774)
- 技术(17349)
- 贸(16540)
- 贸易(16525)
- 农(16270)
- 易(16148)
- 业经(14891)
- 制(14524)
- 融(13586)
- 金融(13586)
- 银(13164)
- 银行(13164)
- 务(13041)
- 财务(13034)
- 财务管理(13021)
- 技术管理(12920)
- 行(12672)
- 企业财务(12629)
- 农业(10633)
- 划(10279)
- 机构
- 大学(231137)
- 学院(227131)
- 济(114524)
- 经济(112907)
- 管理(96067)
- 理学(83558)
- 理学院(82848)
- 管理学(82171)
- 管理学院(81713)
- 研究(74735)
- 中国(61881)
- 财(51714)
- 京(46577)
- 财经(42345)
- 经(38886)
- 经济学(37511)
- 科学(36476)
- 所(34531)
- 中心(34272)
- 经济学院(33861)
- 财经大学(31962)
- 江(31073)
- 研究所(30849)
- 北京(29880)
- 商学(28688)
- 商学院(28439)
- 院(26613)
- 经济管理(26007)
- 农(25835)
- 范(25607)
- 基金
- 项目(148551)
- 科学(122379)
- 基金(115148)
- 研究(112354)
- 家(97909)
- 国家(97167)
- 科学基金(86406)
- 社会(78909)
- 社会科(75354)
- 社会科学(75340)
- 基金项目(59770)
- 省(53465)
- 自然(52857)
- 教育(51886)
- 自然科(51816)
- 自然科学(51806)
- 自然科学基金(51040)
- 资助(47340)
- 划(45255)
- 编号(41638)
- 创(36899)
- 部(36388)
- 国家社会(34595)
- 创新(33564)
- 成果(33517)
- 教育部(33051)
- 重点(32641)
- 人文(31881)
- 发(31196)
- 制(30706)
- 期刊
- 济(118609)
- 经济(118609)
- 研究(73529)
- 中国(43321)
- 财(40044)
- 管理(39375)
- 科学(28320)
- 融(26971)
- 金融(26971)
- 学报(24752)
- 财经(22987)
- 农(21251)
- 经济研究(21142)
- 大学(20982)
- 教育(19981)
- 经(19798)
- 学学(19691)
- 技术(19315)
- 业经(16636)
- 贸(16617)
- 问题(15839)
- 国际(14768)
- 农业(14277)
- 技术经济(14206)
- 世界(13347)
- 统计(11562)
- 策(11561)
- 商业(11259)
- 科技(10678)
- 理论(10311)
共检索到341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唐跃军 宋渊洋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动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业绩改善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动对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有别于先前的研究,本文发现这个影响在中长期迅速减弱。而且,中国市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1)投资实力强、倾向于采用集中投资策略的基金、QFII具有较强的价值选择能力,券商、社保基金、信托公司的价值选择能力较弱;(2)基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价值创造能力,而其他机构投资者目前尚不具备价值创造能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崔微微 彭雪梅
保险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是价值选择、价值创造抑或是价值抑制,至今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按持股时间将保险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持股型和短期持股型,以管理者代理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同时以保险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路线为基础,采用基于动态视角的联合差异显著性检验模型,比较持股前后被持股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和公司价值的差异,弱化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使研究结论更为可靠。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持股型保险机构投资者既是价值选择者,又是价值创造者;而短期持股型保险机构投资者对持股上市公司不具价值创造职能,但具有价值选择职能,同时具有一定投机短视性。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建立鼓励保险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的激励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珍芝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领域2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终极控制人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度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够对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旭东 唐明琴 程林 聂永华
本文以国内成功实现分拆上市的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在分拆上市宣告日,母公司的股权获得了正的异常收益率,在分拆宣告前后20日内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显著为正。另外,结合分拆上市之后连续三年相对于分拆前一年经营绩效的变化,剖析了分拆上市对母子公司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拆上市之后母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子公司的经营绩效却难尽人意;分拆上市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在选择将分拆上市作为新的融资方式时,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子公司的发展前景,从而为股东创造正的价值。
关键词:
分拆上市 实证分析 价值创造 资本市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范海峰 胡玉明 石水平
本文以社保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对2005-2007年期间407家社保基金重仓股所组成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产权理论和代理理论,验证了两者之间由于面临政治和社会压力及管理者薪酬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所有者会与公司管理层产生利益冲突或者利益趋同,从而对公司价值产生了不同影响的假设。本文的贡献在于排除了同时性和行业差异影响后论证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这为判断机构投资者多元化时代不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不同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我国制定机构投资者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持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咏梅 王亚平
机构投资者是否能提高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进而稳定市场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有渠道和交易渠道的差别入手进行分析,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信息效率越高,市场的稳定性越好;而机构交易频率越高,信息效率越低,市场的稳定性越差。这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有利于提高股市的信息效率,而机构投资者的过度交易行为则有害于股市的信息效率。
关键词:
机构持有 机构驱动交易 市场信息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 李梦斐
国内外学者很少有人针对投资者关系与公司价值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为了揭示投资者关系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真正关系,本研究从非财务信息披露和网站互动沟通这个全新视角构建了投资者关系评价体系,利用投资者关系指数模型衡量投资者关系水平。以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826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全面采用年报和网站信息,系统地提出公司价值与投资者关系水平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研究假设并加以检验,发现同期公司价值与投资者关系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一条倒U型曲线,这表明,只有当公司价值处于一定水平时,上市公司才会有更完善的投资者关系计划和政策,才会开展更多的投资者关系活动,此时的投资者关系水平才会达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美娟 童卫华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与股价密切相关,而作为最大流通股股东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将影响公司股价,从而大股东将非常重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那么在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是否与大股东合谋,损害公司价值还是通过积极行为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提升公司价值?本文通过收集2005年至2007年已股改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公司价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后股改时期,机构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公司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价值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龙振海
本文以2005年到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要约收购为研究背景,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交易期内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有负面影响,交易期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并不能显著提高公司的价值。该结论表明,在减弱非市场化因素干扰的背景下,受制于本身机制设计的机构投资者并不能显著提升目标公司的价值。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价值 要约收购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蕾 韩立岩
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是否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提出假说,认为QFII相比于国内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因此缺乏激励参与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业绩。在控制了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两类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研究发现QFII的确仅扮演"价值投资者"角色,而国内机构投资者则是提升公司业绩的"价值创造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QFII制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QFII投资遵循价值投资理念,但其提升公司业绩的激励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
境外机构投资者 价值投资 价值创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汝为 熊熊 沈德华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投资者情绪研究日益受到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主流文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指数,并探究了其对中国市场中以中证100、中证2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超大盘、大盘、中盘以及小盘股的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仅对超大盘股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大盘、中盘和小盘股均不存在稳健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以及监管层的风险预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绍奇
险资频繁对上市公司举牌,宝能系甚至激进地对万科、南玻A等公司管理团队发起攻击,直指公司的控制权。在宝能系强势接管南玻A后,按捺不住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终于在2016年12月3日对激进的险资发出严厉警告。在当天举行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刘士余警告不得用来路不正的钱从事野蛮的杠杆收购。随即,保监会就启动了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监管行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积极主义 创造者 破坏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绍奇
险资频繁对上市公司举牌,宝能系甚至激进地对万科、南玻A等公司管理团队发起攻击,直指公司的控制权。在宝能系强势接管南玻A后,按捺不住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终于在2016年12月3日对激进的险资发出严厉警告。在当天举行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刘士余警告不得用来路不正的钱从事野蛮的杠杆收购。随即,保监会就启动了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监管行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侯宇 叶冬艳
2001年之后,我国机构投资者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针对之前屡屡发生的违规行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根据Grossman与Stiglitz(1980)等研究提出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更直接的体现为通过知情人交易向市场传递信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交易对股价中公司特有信息含量的影响,从信息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检验。在控制了内生性、噪音等因素影响之后,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交易确实增加了股价中的公司特有信息含量,提高了市场的效率。本文加深了对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知情人交易 市场效率 同步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圣利 王丽娟
文章采用2015—2017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监督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改善了企业研发补贴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研发补贴对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不同类型,研究其监督效应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研发补贴绩效的改善更为显著,在考虑产权性质的前提下,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绩效更具影响力。
关键词:
研发补贴 研发补贴绩效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内部人交易——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法律环境、两权分离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博彩吗?——来自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和基金业绩的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机构投资者与市场反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监督或攫取: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的识别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来自中国台湾股市的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流动性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与投资者保护——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