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76)
- 2023(3041)
- 2022(2710)
- 2021(2467)
- 2020(2210)
- 2019(5216)
- 2018(5034)
- 2017(10068)
- 2016(5189)
- 2015(5737)
- 2014(5551)
- 2013(5634)
- 2012(5215)
- 2011(4740)
- 2010(5062)
- 2009(4878)
- 2008(5136)
- 2007(4684)
- 2006(4424)
- 2005(4368)
- 学科
- 济(22057)
- 经济(22025)
- 管理(16002)
- 业(15108)
- 企(13038)
- 企业(13038)
- 财(7265)
- 中国(6710)
- 方法(6548)
- 农(6464)
- 制(5511)
- 业经(5135)
- 学(4993)
- 数学(4905)
- 数学方法(4726)
- 务(4668)
- 财务(4645)
- 财务管理(4633)
- 理论(4377)
- 企业财务(4368)
- 贸(4348)
- 贸易(4342)
- 地方(4263)
- 易(4202)
- 农业(4066)
- 关系(4038)
- 银(3992)
- 银行(3986)
- 教育(3816)
- 行(3737)
- 机构
- 大学(73452)
- 学院(72564)
- 济(30036)
- 经济(29328)
- 研究(26503)
- 管理(26160)
- 中国(21703)
- 理学(21318)
- 理学院(21074)
- 管理学(20618)
- 管理学院(20470)
- 财(16691)
- 京(16491)
- 科学(14578)
- 所(13866)
- 江(12788)
- 财经(12120)
- 中心(12072)
- 研究所(11916)
- 北京(11211)
- 农(11035)
- 范(10804)
- 经(10788)
- 师范(10759)
- 州(10187)
- 院(9447)
- 省(9013)
- 经济学(8844)
- 业大(8823)
- 财经大学(8707)
- 基金
- 项目(40778)
- 研究(32385)
- 科学(31903)
- 基金(29008)
- 家(24870)
- 国家(24627)
- 科学基金(20696)
- 社会(20368)
- 社会科(19152)
- 社会科学(19145)
- 省(15636)
- 教育(15096)
- 基金项目(14511)
- 编号(13562)
- 划(13174)
- 成果(12595)
- 自然(12291)
- 资助(12166)
- 自然科(11987)
- 自然科学(11983)
- 自然科学基金(11751)
- 课题(9965)
- 重点(9431)
- 部(9118)
- 发(8886)
- 性(8872)
- 年(8462)
- 国家社会(8297)
- 项目编号(8279)
- 创(8214)
共检索到12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金华
在生产技术不变和生产的技术矩阵行列式不等于零的假定条件下可以证明,如果整个经济的平均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相等,且生产价格总量与价值总量相等,则每一部门的单位生产价格与相应的单位价值也相等。换句话说,在所给的相当宽松的技术条件下,所谓的价值转形,只能转形为与自己在数量上相等的生产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转形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 伪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金华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是收敛的,则可以把它的极限定义为由价值转形而成的生产价格。假定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不会影响生产的技术条件和资本的总剥削程度,以及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且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则可以证明,在转形过程完成之后,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价格都必然等于它们的价值。就此而言,价值转形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伪问题。
关键词:
价值转形 转形过程 转形结果 伪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价值转形问题狭义上指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过程中量的关系,即生产价格精确量的计算问题。价值转形问题作为当代经济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最早由博特凯维兹提出。20世纪中叶,在博氏模型基础上,价值转形问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为我们解决价值转形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值得深入研究。其中,温特尼茨克服了博氏模型的局限性;米克接触到了应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出发研究转形问题这一重要原理;多布、迪金逊等人认识到,在研究价值转形问题时,必须区别以劳动时间(价值)计量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系统"和以货币计量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系统"。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化形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奎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上的世界难题”。本文试图在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基础上来把握其实质 ,在此基础上建立静态转形模型和动态转形模型 ,从历史和逻辑—数学的角度 ,对转形问题作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答。并对我国学者丁堡骏和白暴力的转形理论进行评析。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问题 动态转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岳宏志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文章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文章还对森岛通夫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本文还对鲍特凯维兹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金华
到目前为止,所有以偏离系数为特征的价值转形模型都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作为这些模型的解的偏离系数有可能总是等于1。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合理设置的偏离系数转形模型中,只要假定"两个总量相等",即整个社会全部产品的生产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以及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则所有的偏离系数都将等于且只能等于1,从而,所有产品的生产价格都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因此,价值转形是一种"伪转形",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偏离系数 价值转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暴力 詹纯新
“价值转形问题”研究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学术基础:第一,马克思基础:即马克思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原始论述,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第二,数学基础:“Frobenius定律”,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解的数学特性;第三,方法论基础:经济过程的客观性,在“Frobenius定律”基础上,说明“平分余量”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方法,“平分余量”的存在与马克思的理论没有任何冲突,更不可能否定马克思的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雄飞
狭义"转形问题"是由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维方法的差异引起的一个伪问题。《资本论》中投入未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马克思的"疏忽",它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表现手法。马克思在引入"误差"的基础上同时考察了价值生产、生产价格生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它们都是价值规律具体化("一般化")这一逻辑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人们对这些环节的认识始终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一方面完全忽视"误差"基础上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另一方面简单化地把这里的生产价格生产与"特殊条件"下的生产价格生产混为一谈,这是所谓狭义"转形问题"的首要根源。
关键词:
“一般条件” “误差” 逻辑悖论 方法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伟
转形问题传统解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忽视货币。在古典解法和斯拉法解法终结之后,转形问题研究在近20年来的发展是围绕着“新解释”理论和分期单一体系学派的主线进行的。“新解释”与分期单一体系学派通过重视货币价值(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的倒数)对于马克思价值-价格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思路,通过货币价值直接链接了价值与市场价格。“新解释”和分期单一体系分别在自己的意义上证明了马克思基本理论的正确性。但是货币价值的决定却是复杂的,价格由抽象劳动建立起来的方式是复杂的,需要一个可以恰当处理这种复杂性的理论来解释。虽然“新解释”和分期单一体系提出了围绕价值形式、劳动力价值、货币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动态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军
冯金华教授的价值转形"伪问题"学说把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两大部类,同时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研究,全面否定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从而错误地认为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余斌教授"伪问题"学说从总体上看坚持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强调劳动价值论在转形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同样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的研究,对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和价值差额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认为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百年难题是一个"伪问题"。这两种关于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学说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转形理论,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问题 伪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军
冯金华教授的价值转形"伪问题"学说把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两大部类,同时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研究,全面否定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从而错误地认为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余斌教授"伪问题"学说从总体上看坚持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强调劳动价值论在转形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同样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的研究,对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和价值差额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认为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百年难题是一个"伪问题"。这两种关于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学说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转形问题。转形问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理论难题。
关键词: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问题 伪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峰
价值转形是个伪问题的命题(简称"转形伪命题"),由冯金华教授于2008年提出以来,先后受到丁堡骏、裴宏等国内学者的批评,批评的重点是冯金华教授在"转形伪命题"中采用的施加再生产条件等论证方法。基于对这些批评意见的具体剖析,本文从均衡、投入转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继续揭示和回答冯金华"转形伪命题"体系中存在的方法上的困难,认为这些困难从根本上说源自再生产条件和投入转形将转形问题研究引入了一般利润率均衡和瓦尔拉均衡不能相容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到的结论是,"转形伪命题"证伪的只是再生产均衡条件下的转形命题和投入转形命题,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本身并没有被证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旭
价值转形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一个包含社会生产发展演化的价值转形条件生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分析,蕴含其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历史分期。按照马克思对这一进程的历史分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经历了由商品按照个别价值(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交换向按不完全市场价值交换、按市场价值交换和按生产价格交换的历史转化过程。这一历史转化进程所涉及的市场价值、资本及其构成以及生产方式演化等范畴,构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不同的中介,借由这些具有历史规定的中介范畴,马克思完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的分析。因此,科学地把握价值转形理论,必须回到社会经济系统及各要素的生成历史,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中所遵循的历史方式与逻辑方式相统一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理解价值转形为什么是一个自洽的科学的论断,进而消除各种纷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