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8)
2023(14532)
2022(12360)
2021(11384)
2020(9984)
2019(22938)
2018(22774)
2017(44186)
2016(24129)
2015(27423)
2014(27262)
2013(26940)
2012(24888)
2011(22464)
2010(22456)
2009(20802)
2008(20607)
2007(18561)
2006(16061)
2005(13998)
作者
(70278)
(59224)
(58692)
(55964)
(37086)
(28556)
(26957)
(23210)
(22424)
(21083)
(20113)
(19881)
(18347)
(18337)
(18277)
(18201)
(18152)
(17244)
(16977)
(16907)
(14726)
(14582)
(14471)
(13537)
(13352)
(13263)
(13167)
(12984)
(12025)
(11874)
学科
(103795)
经济(103700)
(73967)
管理(67054)
(52406)
企业(52406)
方法(50586)
(48707)
数学(45454)
数学方法(44911)
农业(32140)
(26672)
业经(25299)
中国(23649)
地方(20351)
(19849)
(18483)
(18362)
贸易(18358)
(17758)
(17537)
财务(17487)
财务管理(17443)
企业财务(16653)
理论(16235)
技术(15087)
环境(14552)
(13893)
银行(13844)
(13817)
机构
学院(348439)
大学(345100)
(140574)
经济(137674)
管理(137413)
理学(119708)
理学院(118463)
管理学(116366)
管理学院(115722)
研究(109762)
中国(83145)
(76099)
(70571)
科学(69296)
(62337)
农业(59255)
业大(59156)
(55314)
中心(54162)
(52959)
财经(50722)
研究所(50362)
(46210)
(44795)
师范(44329)
北京(42729)
经济学(42498)
(41870)
经济学院(38761)
经济管理(38578)
基金
项目(238664)
科学(188016)
基金(173271)
研究(172878)
(150926)
国家(149647)
科学基金(129280)
社会(109543)
社会科(103586)
社会科学(103553)
(96724)
基金项目(92303)
自然(84660)
自然科(82722)
自然科学(82699)
自然科学基金(81245)
教育(80625)
(79220)
编号(71766)
资助(70826)
成果(57046)
重点(53381)
(52955)
(50995)
(49664)
课题(48131)
创新(46376)
科研(46183)
教育部(45162)
国家社会(45143)
期刊
(149942)
经济(149942)
研究(91342)
(75192)
中国(65355)
学报(57737)
农业(51202)
科学(50873)
(49043)
管理(43683)
大学(43541)
学学(41187)
教育(35134)
技术(31189)
(30986)
金融(30986)
业经(30676)
(25575)
财经(24627)
经济研究(22025)
问题(21440)
(20962)
图书(18857)
(18663)
统计(17826)
技术经济(17336)
理论(16705)
资源(16317)
(16172)
世界(15583)
共检索到499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帅   颜廷武  
秸秆离田利用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基于湖北、河南两省6县1 056份农户调查数据,探讨价值认知、信息素养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秸秆离田利用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价值认知、经济价值认知、生态价值认知、社会价值认知以及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运用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进一步地,价值认知各维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态价值认知、社会价值认知的作用发挥依赖于经济价值认知;此外,信息获取、信息运用与信息素养均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应将深化秸秆资源价值宣传、科技赋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作为后续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激发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赋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璐瑶  颜廷武  
[目的]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2省1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邢美华  张俊飚  黄光体  
农户环保认知是影响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未参与循环农业的农户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环保认知,并运用排序选择模型就影响其环保认知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还比较弱。其中多数农户会将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仅有的环保行为也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研究还表明,信息获取渠道是否畅通、户主性别是影响农户环保认知程度的重要因素;是否有非农收入、地理区位、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户主年龄等因素也对农户环保认知有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赵永清  唐步龙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严重地危害了环境,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江苏和安徽两省农户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集中研究农户对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通过Logit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农户选择农作物秸秆的处置方式受到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生产经营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茂岚  罗小锋  杜三峡  唐林  
[目的]促进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治理农业污染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探究耕地质量禀赋与社会分工对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方法]基于湖北和河南两省70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耕地质量禀赋与社会分工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1)耕地质量禀赋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质量禀赋每增加一个单位,化肥减量技术采纳率将提高25%,土壤越肥沃,灌溉条件越便利,通机耕路的耕地,农户越会采纳化肥减量技术。(2)耕地质量禀赋越好,则农户更愿意参与横向分工,促进其采纳化肥减量技术,中介效应为0.062,且纵向分工能明显缓解质量禀赋较差耕地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的负向影响。(3)耕地质量禀赋对小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会分工增强了耕地质量禀赋对小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而耕地质量禀赋对大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因此,多渠道提升农户耕地条件,全方位推进农业社会分工,对不同规模农户采取差异化的激励和引导策略,均是推广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科静  丁士军  
本文利用来自湖北、江西两省的619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失地农户的征地补偿费使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失地农户如何使用征地补偿费是一种受自身能力和客观环境因素制约的理性决策,失地程度、所获征地补偿费数额、家庭收入、非农劳动力状况、社会资本、家庭特征等是影响失地农户征地补偿费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剑  郑鹏  李崇光  
基于2009年和2011年鄂赣两省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MR)模型实证分析了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技术需求的改善效应。研究发现,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持续有效地改善农户技术需求,这种改善效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技术需求的组织化红利逐渐被释放。为此,构建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在科技服务方面的扶持与考评力度,能有效提升其对农户技术需求的供给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黄显雷  赵俊伟  程磊磊  常志州  钱小平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海  王雨濛  
本文以鄂豫两省829户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代际差异视角下,分析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与认知普遍薄弱,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积极性且与其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但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在各方面表现均优于中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不仅受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与化肥危害认知等主观因素影响,还与受教育程度、农户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例、耕地经营规模,田间是否有机耕路、养殖状况以及耕地质量保护推广诸多客观因素有关,但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分析发现这些差异主要与不同代际农民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及其自身禀赋存在差距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有正向影响,但补贴刺激未起到效果;对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其采纳行为受家庭贫困因素影响不明显,政府的补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监管约束机制下的惩罚措施反而抑制了其采纳行为倾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涛  杨璐嘉  李京轩  梅卫威  
运用农户模型构建兼业对耕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的分析框架,在分离性成立的前提下,以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分组比较、数据包络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之间的耕地利用行为和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兼业类型对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和行为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管理行为和土地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兼业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等高于纯农户,在兼业户中兼业户Ⅱ高于兼业户Ⅰ;不同的耕地利用行为又导致了耕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在分离性成立的条件下,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的技术效率表现为纯农户大于兼业户Ⅰ,且两者均大于兼业户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怡  
本文利用河南与山东两省731份农户调查样本,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农户花生生产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对农户花生种植意愿与种植规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比较经济效益、销售顺利程度、与县政府距离对农户花生种植意愿与种植规模具有正向影响。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农户花生生产行为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