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2)
2023(4621)
2022(3802)
2021(3783)
2020(2972)
2019(6801)
2018(6901)
2017(11368)
2016(7300)
2015(8300)
2014(8463)
2013(7483)
2012(6857)
2011(6371)
2010(6644)
2009(5758)
2008(5675)
2007(5450)
2006(4934)
2005(4238)
作者
(16676)
(13745)
(13542)
(13118)
(8689)
(6491)
(6472)
(5528)
(5304)
(5165)
(4631)
(4602)
(4391)
(4259)
(4241)
(4238)
(4131)
(4112)
(4063)
(3937)
(3575)
(3427)
(3341)
(3247)
(3186)
(3120)
(3084)
(3018)
(2864)
(2798)
学科
教育(20088)
(16618)
经济(16483)
管理(15787)
中国(12561)
(12466)
(12273)
企业(12273)
理论(10707)
方法(7379)
(6833)
教学(6712)
(5983)
业经(5885)
(5880)
(5383)
(4521)
发展(4119)
政治(4055)
(3997)
社会(3986)
思想(3951)
(3950)
研究(3946)
技术(3940)
数学(3879)
数学方法(3781)
(3702)
经济理论(3701)
财务(3696)
机构
大学(92376)
学院(87887)
研究(32126)
教育(29758)
管理(27211)
(24799)
师范(24736)
(24090)
理学(23406)
经济(23223)
理学院(22952)
管理学(22393)
管理学院(22160)
(21306)
师范大学(20504)
科学(18227)
中国(16603)
(15254)
(15127)
职业(14625)
北京(14462)
技术(14130)
研究所(13725)
(13700)
中心(13447)
(11786)
教育学(11521)
(11499)
财经(10570)
职业技术(9941)
基金
项目(54808)
研究(50542)
科学(45104)
基金(35450)
教育(32910)
社会(30677)
(29015)
国家(28530)
社会科(27434)
社会科学(27423)
编号(24473)
科学基金(24177)
成果(23637)
(23210)
(21843)
课题(20460)
(17833)
基金项目(17817)
规划(15434)
项目编号(15133)
(14169)
重点(13987)
(13761)
教育部(13262)
(13257)
资助(13199)
研究成果(12841)
自然(12708)
(12469)
自然科(12366)
期刊
教育(51909)
研究(37729)
中国(30222)
(28324)
经济(28324)
职业(12947)
(12313)
技术(11894)
学报(10965)
大学(9967)
科学(9910)
管理(9179)
技术教育(8591)
职业技术(8591)
职业技术教育(8591)
(8190)
学学(7387)
(6286)
论坛(6286)
高等(6252)
(5896)
农业(5583)
财经(5571)
高等教育(5491)
成人(5349)
成人教育(5349)
图书(5346)
(4818)
发展(4732)
(4732)
共检索到144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认同危机日益显现,其核心表现为价值认同的困境。价值认同困境已经成为当今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能回避的时代挑战。事实上,价值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重要的观念基础和情感催化剂。因此,当今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建立在发展基本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这既有助于缓解价值认同困境的挑战,推动学生主动内化社会责任,生发责任认同感,也将使社会责任感教育深化为围绕"社会责任感"的价值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菲  
服务学习是一种将社区服务与学习整合起来的公民教育模式,它在推动学生公民参与、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而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领域中受到推崇。服务学习的良好成效得益于其三个特点,表现为服务学习以真实社会情境中的服务为基点,以课程化形式存在,并通过反思推进、深化道德学习。基于服务学习反思我国的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不难发现三个问题:狭隘的实践性,缺乏真实责任情景的构建,以及难以推进道德学习。面对问题,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需要做出积极的变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云  王海忠  梁燕冰  
许多企业将社会责任当作成本甚至负担,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提升形象的权宜之计。文章从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提供差异化竞争资源、关系资源和来源于顾客的强势心智资源,并分析了价值获取的三个社会责任履行模型,最后为企业提供了关于社会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铖  张禧  何临春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化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引领责任行动上下工夫、见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凌云  
现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和强盛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更要有造福国家和人民、勇挑重担的责任心。大学生走出校门,就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肩负着社会责任。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抓住根本,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将形成之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燕  宋建军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素养与对国家情怀的认识作为内容之一,结合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文化育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万斌  唐书怡  
立足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外在环境要友好、文明与和谐,学生个体要能动、全面与可持续等对策,以期提高责任感教育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映然  石瑞红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情与理的统一;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客观基础是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客观责任关系;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社会责任内化的结果;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一斌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是党和国家重视、全社会关切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大学生必须要直面深思和积极践行的人生课题。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星期  
责任感是保证大学生素质不断优化发展的核心心理品质 ,也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形成的心理基础。责任感的教育有赖于建立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 ,以及确立新的教育责任观和教育民主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光晔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平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创业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进行探讨和剖析,提出提升高等学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四条途径: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模拟创业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开展创业社会实践;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乐生  
当前,大学生存在自我责任感缺乏、家庭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等种种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途径。因此,可通过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创建科学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