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4)
- 2023(18188)
- 2022(15735)
- 2021(14676)
- 2020(12493)
- 2019(29102)
- 2018(29051)
- 2017(56020)
- 2016(30596)
- 2015(34685)
- 2014(34870)
- 2013(34368)
- 2012(31628)
- 2011(28651)
- 2010(28619)
- 2009(26762)
- 2008(26757)
- 2007(23691)
- 2006(20521)
- 2005(18406)
- 学科
- 济(123609)
- 经济(123443)
- 管理(93706)
- 业(86792)
- 企(73959)
- 企业(73959)
- 方法(59493)
- 数学(51150)
- 数学方法(50473)
- 财(35108)
- 农(32181)
- 中国(30747)
- 学(28285)
- 业经(27449)
- 制(25966)
- 地方(22803)
- 务(22478)
- 理论(22465)
- 财务(22389)
- 财务管理(22338)
- 贸(21767)
- 贸易(21760)
- 企业财务(21195)
- 农业(21152)
- 易(21089)
- 和(20000)
- 银(19183)
- 银行(19121)
- 环境(18989)
- 技术(18818)
- 机构
- 大学(445945)
- 学院(442640)
- 济(174519)
- 管理(173840)
- 经济(170579)
- 理学(150979)
- 理学院(149248)
- 管理学(146434)
- 管理学院(145629)
- 研究(143811)
- 中国(106618)
- 京(94241)
- 科学(90390)
- 财(83137)
- 所(72455)
- 农(71685)
- 业大(66961)
- 财经(66367)
- 研究所(65917)
- 中心(65733)
- 江(65034)
- 经(60112)
- 北京(59356)
- 范(58805)
- 师范(58244)
- 农业(56372)
- 经济学(52882)
- 州(52270)
- 院(51951)
- 财经大学(49313)
- 基金
- 项目(299776)
- 科学(235127)
- 研究(217815)
- 基金(217083)
- 家(188880)
- 国家(187314)
- 科学基金(160833)
- 社会(136319)
- 社会科(129016)
- 社会科学(128981)
- 省(117435)
- 基金项目(115209)
- 自然(105618)
- 自然科(103107)
- 自然科学(103078)
- 教育(101624)
- 自然科学基金(101201)
- 划(98862)
- 资助(89805)
- 编号(89503)
- 成果(73068)
- 重点(67043)
- 部(66352)
- 发(62705)
- 创(61800)
- 课题(61570)
- 创新(57639)
- 科研(57525)
- 教育部(56965)
- 大学(56463)
- 期刊
- 济(189568)
- 经济(189568)
- 研究(128239)
- 中国(81665)
- 学报(71730)
- 财(66271)
- 科学(64597)
- 农(64350)
- 管理(62809)
- 大学(54435)
- 学学(51176)
- 教育(49952)
- 农业(43833)
- 技术(38920)
- 融(35672)
- 金融(35672)
- 财经(32885)
- 业经(30901)
- 经济研究(30057)
- 经(28000)
- 问题(24847)
- 业(22495)
- 图书(22248)
- 版(21659)
- 技术经济(21513)
- 理论(21327)
- 科技(20591)
- 商业(19618)
- 统计(19612)
- 实践(19398)
共检索到638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包元杰 Simon Dolan
当前对于价值观匹配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着不够系统、经验研究不足、以及过于关注社会作用机制的特点。本研究从自我概念理论出发,希望能够更完整的分析和理解价值观匹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假设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组织认同这两种自我概念变量能够在控制对组织的信任这一社会作用机制的中介作用的同时,中介价值观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发现,对组织的信任中介了价值观匹配对上述三种结果变量的作用,而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组织认同对价值观匹配作用的中介作用则因结果变量不同而不同。本研究讨论了上述发现在理解价值观匹配作用机制方面的理论意义,并指出了其在组织文化管理方面的实践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永强 毛雨 白璇 曾峥
研究了不同类别商品的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具有外显性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理想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而具有内隐消费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现实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企业不仅要深刻认识品牌个性塑造的重要性,还要将品牌个性的塑造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相结合,对于能够实现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的品牌象征意义要进行识别、塑造并强化。
关键词:
自我概念 品牌个性 象征性消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慧娟
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考察了情感承诺的内部动力机制。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推导,采用两种不同的匹配理论,分别构建了自我决定感在价值观匹配、能力匹配影响情感承诺时发生中介作用的假设模型,基于对915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着重辨析价值观匹配与能力匹配在影响情感承诺时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价值观匹配、能力匹配对情感承诺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价值观匹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明显高于能力匹配;价值观匹配、能力匹配对员工的自我决定感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匹配对员工情感承诺以直接作用为主,中介效应的作用比较小;能力匹配对员工情感承诺既存在直接作用,也通过自我决定感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胜任需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贵梅 樊耘 于维娜 颜静
员工的建言行为对处于动态的、复杂的和多变的环境中的组织尤为重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有机整合个体对自身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的认知、组织自尊、情感承诺和感知的组织支持,试图揭示多个因素对建言行为的复杂作用机理。对多行业的330套配对样本的实证分析证实:员工-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员工的建言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情感承诺中介员工-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建言行为的影响;当感知的组织支持较高时,不仅增强了员工-组织价值观匹配和情感承诺各自对建言行为的积极作用,而且增强了因员工-组织价值观匹配产生的情感承诺对建言行为的积极影响;员工-组织价值观匹配不仅积极影响员工的组织自尊而且进一步影响情感承诺,从而促进员工的建言行为。文章...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慧娟 龙立荣
以华中及华南地区22家企业1000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比较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需要-供给匹配与要求-能力匹配影响工作满意度时的相对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等方法对收集的83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效应最大,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力匹配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作用,从而揭示了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优势效应。研究结果有效拓展了中国背景下的个人-组织匹配研究,并为企业开展有效的匹配管理提供了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体构念,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被认为是激发高水平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条件。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又称集体匹配,被概念化为一种团队成员对于彼此之间以及与团队工作环境要求之间兼容性的共享知觉或共同评价。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二者对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在系统梳理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概念、产生机制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研究框架,指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包括: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探索、影响过程和边界条件探讨、多维度检验、纵向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体构念,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被认为是激发高水平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条件。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又称集体匹配,被概念化为一种团队成员对于彼此之间以及与团队工作环境要求之间兼容性的共享知觉或共同评价。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二者对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在系统梳理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概念、产生机制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研究框架,指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包括: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探索、影响过程和边界条件探讨、多维度检验、纵向研究设计和跨文化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海霞 田虹
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作为新的提升策略现已成为企业追求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但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国内外研究还未达成一致性的结论。本文采用实验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利他性归因、利他性价值观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价值观水平下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利他性价值观调节了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通过利他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的间接影响。利他性价值观较高时,间接影响显著;利他性价值观较低时,间接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凤
品牌价值观一致性及其对公司品牌持续发展影响的重要性问题引起学者重视。"品牌价值观在企业内外部的吸引力匹配"适宜作为品牌价值观一致性的衡量新指标。本文以来自中国8家上市银行公司的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品牌价值观在企业内外部的吸引力匹配"对内部品牌强度和外部品牌强度均有高度的解释力,有助于同时提升员工品牌角色内行为、品牌角色外行为及顾客品牌满意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克服现有品牌价值观一致性衡量的缺陷,并为企业进行科学的公司品牌价值观体系构建与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君 殷红
在中国组织情境下,组织有一种内生的控制偏好,试图统一员工价值观。这与日益强调个性化、差异性以及多元化的社会趋势发生冲突。本文研究表明,员工文化导向分布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但其本身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关键在于是否与组织控制情境相匹配。在绩效控制程度高的组织情境下,垂直个人主义导向对工作绩效有正向的影响,而水平集体主义导向对工作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同时,本文认为,在垂直集体主义导向占主导的组织背景下,应追求"和而不同",试图统一员工价值观徒劳无益。
关键词:
文化导向 工作绩效 绩效控制 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蕴
本文从自我概念视角,考察了中国情境下道德型领导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机制,检验了以上关系中员工的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感知的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的调节作用。对来自12家企业的67名直属主管和353名下属的配对数据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道德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的帮助行为;员工的组织自尊在道德型领导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道德型领导与员工组织自尊和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均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解释道德型领导与员工帮助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小宏
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是指个人价值观与所在组织价值观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成为当今西方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匹配能够较好地预测组织成员的积极态度与行为。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分析了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员工效能、组织效能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俊锦 张昊民 马君
过去已有研究指出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但较少发现有关研究针对创造失败情景下的创造力研究。文章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切入点,引入失败学习行为、人—工作匹配和自我决定感三个变量,构建一个三阶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失败学习行为对创造力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基于302套上下级配对样本,文章发现:失败学习行为正向影响员工的创造力;人—工作匹配正向调节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关系;人—工作匹配对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调节关系受到自我决定感的正向再调节。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晓彤 杨潇 王天新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自我概念一致性和参照群体影响的农民工购买意愿形成机理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真实自我概念一致性与理想自我概念一致性对农民工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参照群体的信息影响、价值表达影响和功利影响也能够提高农民工的购买意愿;此外,感知风险对真实自我概念一致性、参照群体影响与农民工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企业营销措施及政府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盼盼 常春
从知识组织的角度介绍概念映射的重要性,分析概念映射方法的深度及研究情况。面向等同、等级和相关映射的类型特征,提出基于精确匹配可以继承的概念映射关系,并分析由于中英文词表异质异构而引起的映射关系矛盾情况,如由于代项或参项而引起的一个概念精确匹配到多个概念的问题、等级映射的深度及相关映射的选择等,并基于汉语用户的需要及编制规则提出相应的处理规则。
关键词:
概念映射 叙词表 精确匹配 等级映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