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4)
2023(9829)
2022(8246)
2021(7331)
2020(6332)
2019(14713)
2018(14126)
2017(27536)
2016(14528)
2015(16446)
2014(16601)
2013(16785)
2012(16067)
2011(14852)
2010(15332)
2009(14542)
2008(14568)
2007(13277)
2006(11806)
2005(10960)
作者
(44145)
(37134)
(37099)
(35713)
(23658)
(17639)
(17045)
(14491)
(13872)
(13258)
(12810)
(12217)
(11903)
(11821)
(11643)
(11617)
(11062)
(10909)
(10768)
(10622)
(9355)
(9221)
(9087)
(8530)
(8529)
(8440)
(8023)
(8020)
(7474)
(7275)
学科
(87612)
经济(87546)
管理(40266)
(36422)
方法(32388)
(29456)
企业(29456)
数学(28479)
数学方法(28237)
地方(20076)
中国(19070)
(17671)
(17015)
(16477)
业经(15386)
地方经济(13531)
(12530)
(12413)
贸易(12407)
(11930)
农业(11783)
(11258)
(10720)
金融(10718)
环境(10619)
理论(10359)
(10284)
银行(10262)
(9816)
(9663)
机构
大学(226759)
学院(224485)
(104565)
经济(102525)
管理(82111)
研究(81118)
理学(70038)
理学院(69210)
管理学(68032)
管理学院(67592)
中国(60551)
(47682)
科学(47248)
(45998)
(41705)
研究所(37623)
(36507)
财经(36456)
中心(35995)
(34608)
经济学(34040)
(32868)
业大(31253)
北京(30502)
经济学院(30453)
(30284)
师范(30048)
农业(28550)
(28340)
(26938)
基金
项目(140616)
科学(110286)
研究(103802)
基金(102083)
(88263)
国家(87536)
科学基金(74078)
社会(67829)
社会科(64220)
社会科学(64197)
(54024)
基金项目(52987)
教育(47461)
(45327)
自然(45221)
自然科(44120)
自然科学(44103)
自然科学基金(43310)
资助(41951)
编号(41688)
成果(34815)
重点(32156)
(31810)
(31725)
课题(29022)
国家社会(28662)
(28424)
教育部(27403)
科研(26630)
创新(26570)
期刊
(122393)
经济(122393)
研究(71708)
中国(43252)
(37088)
学报(34334)
(32995)
科学(31352)
管理(30213)
大学(26089)
学学(24460)
教育(22118)
农业(21669)
经济研究(21058)
(20410)
金融(20410)
技术(20048)
财经(19453)
业经(17411)
(16846)
问题(16116)
技术经济(13505)
(13130)
统计(12504)
(11910)
世界(11394)
商业(11073)
国际(11018)
(10836)
(10717)
共检索到346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燕燕  
经济分析中是否存在价值判断,“经济人”的涵义是否包含价值观,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沿着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古典经济学中追求自利的经济分析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到了新古典经济学,纯“经济人”已经转化为“社会人”;而演进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在其分析中已明确赋予自由、文化等超经济因素价值观的涵义。本文将理论逻辑的发展阶段与历史的发展阶段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经济分析与价值观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平座  
文章研究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自然主义价值论在数理逻辑上的统一性。根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对价值运动的三个空间和数理逻辑关系的基本假定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三个价值理论通过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如何实现在数理逻辑上的统一,并阐述了各种同一性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意义。证明不同的价值理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有所不同,但在自然空间它们是完全统一的;在不同的空间是可以转化和互相解释的,但不同的价值理论有不同的用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秀辉  
西方主流货币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存在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冲突,且偏重前者而忽视后者,以致形成"没有货币"的货币理论而难以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西方主流货币理论有其抛弃历史方法的理由,但根本原因仍在于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冲突。在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特征的基础上,可借鉴马克思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货币分析思路,为现代货币理论的构建提供方法论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甘泉  
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学者,大概有两种路子。一种是学历史的,选择经济史作为方向。另一种是学经济的,不搞现实经济而搞经济史研究。一般说来,学历史的比较重视历史的方法,而学经济的则比较重视逻辑的方法。西方学者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中国学者因为学术传统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玲  古广胜  
客商精神是从客家文化中衍生出来的经商价值理念,诚信、行善、团结、创新等是客商始终贯彻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也是客商经营企业习得相适应经营能力的关键所在。经营百年不倒的张裕公司,正是传承了其创办人著名客商张弼士所秉承的客商价值观,并且将此文化价值观作为企业经商之道的基本动力,长期坚持并形成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成功打造了"百年张裕、传奇品质"的品牌形象,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商业社会,需要坚持并传承客商经营价值观,严守商业伦理道德作为不变的法则,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并且日益强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旭  
价值转形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一个包含社会生产发展演化的价值转形条件生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分析,蕴含其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历史分期。按照马克思对这一进程的历史分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经历了由商品按照个别价值(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交换向按不完全市场价值交换、按市场价值交换和按生产价格交换的历史转化过程。这一历史转化进程所涉及的市场价值、资本及其构成以及生产方式演化等范畴,构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不同的中介,借由这些具有历史规定的中介范畴,马克思完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的分析。因此,科学地把握价值转形理论,必须回到社会经济系统及各要素的生成历史,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中所遵循的历史方式与逻辑方式相统一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理解价值转形为什么是一个自洽的科学的论断,进而消除各种纷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杰  施戍杰  
"宏观经济无效率论"、"收入分配两极化论"、"经济赶超遭瓦解论",是担心民营经济违背共同富裕的三大理论定式,业已严重束缚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当前亟需重新思考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民营经济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重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其发展能够稳定宏观经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逻辑统一,结合于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包括等价交换的规则公平、剩余积累的机会公平、剩余索取的权利公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伟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并对传统经济业态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带来较大影响。为此,中国部分地区已开展政府数字化治理实践,其他国家也开始角逐于数字经济的立法领域。现有的数字经济规则体系存在碎片式立法、立法价值取向单一、产业覆盖疏而不密、调整内容窄而不全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数字经济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想创制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立法,一方面要秉持包容共享开放的理念,采用"政府+平台"规则制定权共享的模式,明确政府与平台各自的权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数据权属、数据处理行为、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开放共享、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对中央银行的理性再认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曾康霖已经出版的教科书和发表的一些著作中,几乎一致认为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近年有的著作又提出最早的第一家中央银行不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而是1656年成立的瑞典银行。这样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尊涛  马陟政  
税务数字人事是符合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数字化干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和积极的价值逻辑。其中,知事识人的政治要求、政府治理的效能要求、科技驱动的战略要求是其理论逻辑,决定着数字人事的前行方向;制度赋能、岗位赋责、数据赋智、结果赋效是其实践逻辑,展现出数字人事的蓬勃生命力;促进向上向善、转变决策方式、彰显税收治理、提供税务方案是其价值逻辑,为提升我国公务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乐咏  
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来自市场秩序的内在逻辑。严格说来经济全球化始于19 世纪后期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而中断,在新的世纪之交又获得了加速发展的动力。从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到全球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由此所引起的诸多挑战也与市场秩序中固有的矛盾有关,但是在不同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应对这一挑战的策略和方法也要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钢  
目前中国思想界经常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对立起来进行分析,其重要原因是假定两种不同体制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而没有看到这两种体制其实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有重大差异,基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也自然需要不同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行经济改革并不是纠正前三十年的偏差,而仅是纠正改革这个时间点上的偏差。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是符合国情的选择;而改革反映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要求。为了推进改革,对改革前经济体制进行理想化的反思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当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之时,通过简单否定改革前经济体制来证明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正当性已经没有必要。从较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实施的是如何在既有国情下尽快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本质都是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辩证关系探索一条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不断发展的国情、不断变化的世情的发展道路。中国能成功实现转型,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源于中国传统的"求实""重实"的传统。强调包容、融合,因而也就不太相信"教条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是愿意根据实际修正与调整理论,这也是新中国经济体制70年变革的统一哲学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贵明   阳镇  
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平台经济作为面向数字市场的重要经济形态,是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战略逻辑、竞争逻辑、价值逻辑论述了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重点剖析了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的核心要素与主要运行机制,认为互联互通的平台企业、自由流动的双边用户、全面协同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贯彻的常态化监管理念是其核心支撑要素,生产端自由流动的资源与生产要素、消费端供给牵引需求与需求引致供给的双元融合、分配端公平与效率兼具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其主要运行机制。当前,构建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面临互联互通机制有待强化、数据要素互操作制度尚未建立、常态化监管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不当干预与平台发展失衡等难题。深化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从全面推进平台企业互联互通、有序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逐步推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理念落地、持续强化平台经济反垄断等方面重点发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光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迎秋  
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逻辑和方法的研讨,着重分析和阐明了三个基本要点:清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以及与其相适应的GDP均衡目标增长率,是展开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逻辑起点;科学确定与上述逻辑起点相吻合的适度通货膨胀区间,是正确进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基础;深入阐明与上述逻辑起点和适度通货膨胀区间相匹配的货币供给增长倍数,是搞好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的关键环节。弄清上述三个基本要点,对于正确进行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选择和有效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