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4)
- 2023(14296)
- 2022(12418)
- 2021(11545)
- 2020(9610)
- 2019(22238)
- 2018(22160)
- 2017(42500)
- 2016(22907)
- 2015(25469)
- 2014(25089)
- 2013(24876)
- 2012(22678)
- 2011(20599)
- 2010(20578)
- 2009(18804)
- 2008(18480)
- 2007(16157)
- 2006(14141)
- 2005(12317)
- 学科
- 济(89992)
- 经济(89889)
- 管理(70907)
- 业(68092)
- 企(59080)
- 企业(59080)
- 方法(42770)
- 数学(36248)
- 数学方法(35804)
- 中国(23338)
- 财(22418)
- 农(22067)
- 业经(21479)
- 学(21124)
- 技术(20072)
- 地方(17660)
- 理论(17390)
- 贸(16567)
- 贸易(16558)
- 易(16019)
- 制(15471)
- 和(15176)
- 农业(15021)
- 务(14564)
- 财务(14499)
- 财务管理(14479)
- 环境(14217)
- 企业财务(13770)
- 技术管理(13554)
- 银(13447)
- 机构
- 大学(329424)
- 学院(325194)
- 管理(132261)
- 济(126666)
- 经济(123889)
- 理学(115717)
- 理学院(114409)
- 管理学(112358)
- 管理学院(111776)
- 研究(106403)
- 中国(76613)
- 京(69681)
- 科学(67436)
- 财(57111)
- 所(52820)
- 农(49144)
- 研究所(48599)
- 业大(48109)
- 中心(47252)
- 财经(46750)
- 江(46646)
- 范(44746)
- 师范(44355)
- 北京(43623)
- 经(42537)
- 院(38898)
- 农业(38455)
- 州(37945)
- 经济学(37781)
- 师范大学(36096)
- 基金
- 项目(228039)
- 科学(180949)
- 研究(166522)
- 基金(166381)
- 家(145104)
- 国家(143900)
- 科学基金(124522)
- 社会(105398)
- 社会科(99833)
- 社会科学(99809)
- 省(89217)
- 基金项目(88863)
- 自然(81886)
- 自然科(80066)
- 自然科学(80043)
- 自然科学基金(78619)
- 教育(76953)
- 划(75315)
- 资助(67481)
- 编号(66909)
- 成果(54151)
- 创(51138)
- 重点(50799)
- 部(50303)
- 发(47964)
- 创新(47009)
- 课题(46191)
- 教育部(43353)
- 科研(43232)
- 国家社会(42930)
- 期刊
- 济(134604)
- 经济(134604)
- 研究(94465)
- 中国(60395)
- 学报(52087)
- 管理(49509)
- 科学(48527)
- 农(43225)
- 财(42052)
- 教育(40047)
- 大学(39317)
- 学学(36640)
- 农业(30471)
- 技术(28447)
- 融(23840)
- 金融(23840)
- 业经(22377)
- 财经(22150)
- 经济研究(21645)
- 图书(19312)
- 经(18899)
- 科技(17922)
- 问题(16964)
- 技术经济(16474)
- 业(16287)
- 理论(15762)
- 版(15007)
- 商业(14717)
- 现代(14494)
- 实践(14414)
共检索到463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孟庆红 戴晓天 李仕明
通过理论综述和演绎,本文归纳了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过程以及锁定效应的理论内涵;同时,通过归纳和提炼关系模式和网络定位两大权变要素,指出了价值创造与正负面锁定效应的权变关系,为价值网络的整体演进和衰亡以及网络内部成员的发展差异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价值网络 价值创造 锁定效应 权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艳霞
随着价值最大化代替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价值创造日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等各个管理领域的重点。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价值的来源以及价值创造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文试图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把企业看成一个将投入转化成产出、再把产出提供给顾客的经营整体,遵循价值传递和转化的逻辑规则,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
关键词:
企业价值 价值创造 综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志平 付帅帅 郭承丽
本文从研究视角、方法、内容及现状对价值创造在物流供应链运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类。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对其在集成、信息、协同三个方面进行的价值创造进行探讨,最后对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指出目前的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 文献综述 价值创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冷丽婧
创新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样性、共生性、适应性、动态演化性以及价值共创,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出发,系统回顾职能创新、创新系统、三螺旋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发展历程,总结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理论来源和前沿动态;构建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重点关注公共研发组织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互动及其价值共创和价值协同,分析隐性知识和生态系统领导者的策略与领导的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四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创新主体之间互利共生的管理研究、学术企业家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研究、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交流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以及多元化技术转移价值目标和表现研究。本文重新界定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揭示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机制,以期推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繁荣 李典
一、引言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外部环境和监管政策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脱媒化趋势的加剧和资本约束的加强。这些转折和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业只有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等措施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获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冷丽婧
创新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样性、共生性、适应性、动态演化性以及价值共创,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基于此,本文从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出发,系统回顾职能创新、创新系统、三螺旋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发展历程,总结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研究理论来源和前沿动态;构建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重点关注公共研发组织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互动及其价值共创和价值协同,分析隐性知识和生态系统领导者的策略与领导的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四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创新主体之间互利共生的管理研究、学术企业家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研究、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交流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以及多元化技术转移价值目标和表现研究。本文重新界定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内涵,揭示了数字技术范式下技术转移价值创造机制,以期推动技术转移价值创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朝辉 卜庆娟 许倩倩 曹冰
随着学术界对价值共创理论不断深入研究,价值共创的对立面——价值共同破坏理论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国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价值共同破坏理论的热潮。然而在国内,鲜有学者专门研究价值共同破坏。本文主要对国外价值共同破坏的文献进行梳理,阐述并介绍国外学者对价值共同破坏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厘清价值共同破坏相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综述国外价值共同破坏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期望能够引起国内学者对价值共同破坏研究的重视,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脉络以及研究的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元
零售业态在消费市场“风云变幻”的推动下不断迭代升级;零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随之日趋多变,其为了维持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加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行业共识。为了阐释供应商集中度对零售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探究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分析了价值创造机制与连锁董事网络的调节效应,以期为零售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和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供应商集中度显著正向影响零售企业创新绩效;价值创造机制在供应商集中度与零售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连锁董事社会网络中心性在零售企业价值创造机制对供应商集中度与零售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中 徐蓓
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对有关"碳锁定"的理论内涵、锁定机制、锁定效应和解锁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尝试勾勒出清晰的研究脉络,并提出一个统一的逻辑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趋势作进一步的探讨,指出该领域仍需在三个方面进行拓展性研究,即"碳锁定"的系统解释框架研究、"碳锁定"的情景研究和"碳解锁"案例研究。
关键词:
“碳锁定” 锁定机理 解锁路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先锋 丁亚娟
与早期的贸易理论侧重于研究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比较优势陷阱"问题不同,近年来的贸易模式锁定理论认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原有技术水平优势,会不断强化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和相应的贸易模式,从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贸易模式演进理论认为,受要素积累、技术进步、需求偏好变化和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贸易模式是动态演进的。实证分析则更倾向于支持贸易模式演进理论。目前,贸易模式演进的内在机制、演进路径、政策福利效应的研究及相关的实证分析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贸易模式 动态演进 锁定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邱锐 郁培丽 王层层
数字技术促进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方式向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互动价值共创方式转变,特别是新兴数字产业面向市场需求的价值创造及其演化有待新的理论阐释。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价值创造研究范式从单一组织向生态化发展的演进脉络。其次,梳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前沿成果,总结多主体创新行为和互动关系研究,归纳数字产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协同价值、质量价值创造机制。最后,按照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从新兴、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多阶段分析其价值动态演化规律,构建“行为—关系—价值”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凸显了多主体参与互动行为的创新动力来源,强调了数字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属性,揭示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协同关系。本研究揭示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动态演化规律,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产业实施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邱锐 郁培丽 王层层
数字技术促进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方式向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互动价值共创方式转变,特别是新兴数字产业面向市场需求的价值创造及其演化有待新的理论阐释。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价值创造研究范式从单一组织向生态化发展的演进脉络。其次,梳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前沿成果,总结多主体创新行为和互动关系研究,归纳数字产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协同价值、质量价值创造机制。最后,按照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从新兴、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多阶段分析其价值动态演化规律,构建“行为—关系—价值”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凸显了多主体参与互动行为的创新动力来源,强调了数字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属性,揭示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协同关系。本研究揭示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动态演化规律,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产业实施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颖 余秀江 刘小艳 王宣喻
以广东产业集群企业为样本,对集群企业网络结构-关系对锁定风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集群企业网络中心度、网络强度和网络稳定性对政治锁定具有正向影响,网络中心度与网络强度对集群企业网络功能性锁定具有正向影响,网络范围与网络稳定性对集群企业网络功能性锁定具有负向影响;网络中心度与网络稳定性对集群网络认知锁定效应具有负向影响,网络范围与网络强度对集群网络认知锁定效应具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集群企业 网络结构 网络关系 锁定风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福财 胡平波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核心能力,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网络的低端状态。这样会强化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并可能造成环境破坏。在全球价值网络体系中,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地位是不对称的,跨国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长期锁定在价值创造的低端状态。本文从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微观角度构造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低端锁定博弈模型。在低端锁定状态下,中国企业面临是否需要突破"低端锁定"的博弈选择。而跨国公司则存在是否需要封锁中国企业的突破行为的博弈选择。模型分析得出:跨国公司会无条件地对中国企业的价值升级路径实行封锁,但中国企业仅仅依靠自身能力却很难突破低端锁定状态。中国企业突破低端锁定存在的...
关键词:
核心能力 能力差距 价值网络 低端锁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正银
相对于企业基层组织而言,网络化组织作为配置资源和交易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介于传统组织形式与市场模式之间的组织形态。当组织结构从单个企业发展为企业集团、战略联盟、虚拟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