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0)
2023(4809)
2022(4041)
2021(3753)
2020(3133)
2019(7144)
2018(6705)
2017(12788)
2016(6729)
2015(7468)
2014(7289)
2013(7139)
2012(6574)
2011(6149)
2010(6264)
2009(5973)
2008(6005)
2007(5591)
2006(5141)
2005(4637)
作者
(19518)
(16156)
(16124)
(15492)
(10466)
(7778)
(7341)
(6420)
(6177)
(5886)
(5745)
(5379)
(5360)
(5195)
(5191)
(4961)
(4812)
(4799)
(4720)
(4715)
(4312)
(3957)
(3904)
(3900)
(3699)
(3687)
(3656)
(3564)
(3499)
(3317)
学科
(27005)
经济(26862)
管理(16850)
(15121)
(15004)
企业(15004)
(11259)
方法(10107)
理论(9542)
中国(7640)
业经(7203)
(7081)
(6692)
(6246)
数学(5995)
教育(5943)
数学方法(5805)
(4700)
教学(4547)
关系(4546)
(4500)
财务(4483)
财务管理(4477)
企业财务(4292)
经济理论(4216)
社会(4130)
企业经济(4008)
经济学(3949)
地方(3927)
(3752)
机构
大学(99098)
学院(96335)
研究(36305)
(34945)
经济(34141)
管理(32667)
理学(27663)
理学院(27261)
管理学(26622)
管理学院(26402)
中国(24689)
科学(22435)
(21962)
(18841)
(18220)
研究所(17066)
(16171)
(16040)
师范(16038)
(15752)
中心(15257)
财经(14166)
北京(14110)
业大(13625)
师范大学(13206)
(13009)
(12770)
教育(12455)
农业(12381)
(12137)
基金
项目(61749)
科学(47524)
研究(46857)
基金(43174)
(38364)
国家(38022)
科学基金(31366)
社会(30027)
社会科(27048)
社会科学(27035)
(23797)
教育(23369)
基金项目(21721)
(20524)
编号(19647)
自然(19315)
自然科(18835)
自然科学(18827)
自然科学基金(18512)
成果(17977)
资助(17526)
课题(14587)
重点(14580)
(13871)
(12621)
(12327)
项目编号(12274)
(12188)
(12125)
国家社会(12097)
期刊
(41863)
经济(41863)
研究(31659)
中国(23620)
教育(20970)
学报(18809)
(16098)
科学(15589)
(14373)
大学(14220)
管理(12992)
学学(12773)
农业(9429)
技术(8976)
财经(7889)
经济研究(7087)
图书(7007)
(6828)
(6204)
金融(6204)
(5738)
业经(5704)
职业(5527)
(5260)
书馆(5228)
图书馆(5228)
问题(4962)
业大(4761)
(4487)
论坛(4487)
共检索到153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康宁  
“课程目标”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知识中的一种价值宣言。“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教学目的)部分明示着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课程编制者对于课程的价值定位,其“内容”、“纲要”及“要点”之类的部分则显示着课程被锁定的价值取向的基本架构。课程目标是在价值观念上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吻应程度最强的一个课程范畴,其吻应程度远超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授受”等其它课程范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唐野琛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任何一种意义上的馆藏结构其实都是对知识加以控制与分等的一种结果。馆藏结构主要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考察权力在馆藏配置中的作用;中观层面主要探讨不同学科馆藏之间的地位;微观层面则分析馆藏学科知识组合的关系,揭示其蕴含的价值取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宇慧  
拟剧理论为剖析大学教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行为提供了一个微观互动的视角。随着大学功能的增加,大学教师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这些角色对大学教师的核心角色——教育者的影响日益加深,甚至相互冲突。大学教师在大学的不同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这些角色最终都集中在大学教师身上,不可能随着场景的转换完全改变。因此,每个大学教师都会在各种角色中间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空间",根据自身的情况整合或者隔离各种角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夏雪梅  
教师的课程实施是教师从采用正式课程到实际运作课程的过程。本文批判分析了西方现有的课程实施程度评估架构,同时基于教师和课程间丰富联系的学理基础,构建评估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整合架构。本架构以学生学习为评判标准,综合考察教师的课程认知、课程行为、课程反省、课程情意,旨在提供让政府、学校、教师思考和提升课程实施程度的策略性工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金初  
自创、自创性的基本内涵是活动主体的自由、自主劳动和创造,自创性的三个基本内涵是自主性、劳动性和创造性,这一概念是人生中心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更是具体形态中的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的奠基性概念。作为人生中心教育的基础目标,自创性人生包括自创性人格、自创性能力、自创性生活。美好人生是人生中心教育的终点目标,而实现美好人生,首先要实现自创性人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是美好人生的内涵,美好人生的基本素养包括优秀人格、成功能力和幸福心境。对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需要重构教育价值,明确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为人生带来幸福和意义,以此出发,重构教育目标、课程体系、课程重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建构多元人生...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赟  
如果把立法看作向社会输入规范的活动,而规范又具有必行性,则很多现象无法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相对应地,如果把立法看作向社会输入一种行动理由的活动,而理由具有主观性和可权重性,则可以对这些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提出"立法的根本功能是提供一种行动理由"这一命题,并不是要取代当前的规范命题,而是要拓展、丰富对立法活动及其"产品"本质的认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有升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分析视角,采取分类分析与综合分析的分析方式,对中国大陆与台湾现行初中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与各自社会脉络之间的结构性关联。文章分析了两套课程目标所体现的“个人”、“家庭”、“他人与群体”、“社会”等诸方面素养的异同,以及在话语方式及学科视野方面的差异,并简要论述了对当前制定新的课程目标的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昌善  
近年来,我国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研究与思考时,把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科学课程的研究中来,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推动科学课程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但这种单一的主要停留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层面的研究视角与丰富的科学课程改革实践相比,显然是不够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赵长林博士所著的《科学课程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借鉴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秋萍  
适度规模是一个最优化的状态,但它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就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和最优化结果,所以,有一个"哪一种适度规模"的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适度规模的形成逻辑,分别从农业、农民、村集体和政府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逻辑。其中,农业的适度规模比较纯粹却容易引发社会政治风险;农民的适度规模比较灵活却未必可以持续;村集体与地方政府都很积极,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却是模糊的。作为不同的适度规模模式的折衷与平衡,家庭经营范围内的规模化发展将成为一种最具有生命力的适度规模模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漆江娜  
本文运用社会学原理对资本市场审计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问题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分析的问题包括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信任关系中充当什么角色 ?作为资本市场审计信任需求方的广大投资者对审计有哪些信任需求 ?他们依据什么信任审计 ?建立审计信任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制度安排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的初步结论是 :(1)投资者对审计这一中介人的需求是 :既充当顾问身份的中介人 ,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程度提供中立的有专家权威的判断 ,又具有保证人身份中介人的部分特征 ,以减轻投资者对管理者的信任风险。 (2 )审计信任关系的建立主要依靠声誉机制与制度机制 ,其中制度机制起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锦莲  
有效教学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为核心追求。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本文通过一种教育社会学视角的审视,提出有效教学指向师生共谋的知识习得及时空同构的终身发展的目标归属,分析有效教学的社会性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空间、教学时间等的作用、功能以及目前教育实践中所凸显的问题,旨在构建一套有效教学的理想模型,以服务于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永兵  
"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定位。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其具有基础性的反思功能;作为一"类"课程,是高职院校系统教育的根基;其追求超越实用的终极价值,乃是为了培育整全的人。"基础课程"应以主题思想、问题意识和实践品格为中心,进行"核心课程化"的体系架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的课程编制从指导思想、目标设定、内容选择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种文化性缺失,本文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对当前我国课程编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批判与反思,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初步建构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马莉  薛福亮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的在线学习推荐系统架构,通过将访问序列的先后次序作为推荐的重要依据,将访问记录预处理进行向量表示,在此基础上基于向量利用DBSCAN算法对用户进行协同过滤聚类并实施知识点推荐。【方法/过程】将用户访问学习资源的日志记录进行解析,并进行预处理以向量的格式表示,在考虑浏览历史日志的同时,将访问序列的先后次序作为推荐的重要依据,进而基于向量利用DBSCAN算法对用户进行协同过滤聚类,并实施推荐。【结果/结论】利用用户历史学习记录进行向量表示,充分考虑知识点学习次序,提出了一种在线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