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0)
- 2023(10685)
- 2022(8811)
- 2021(8354)
- 2020(6874)
- 2019(15310)
- 2018(15256)
- 2017(28766)
- 2016(15768)
- 2015(18058)
- 2014(18044)
- 2013(16712)
- 2012(14826)
- 2011(13348)
- 2010(13678)
- 2009(12378)
- 2008(11521)
- 2007(10132)
- 2006(8594)
- 2005(7599)
- 学科
- 济(59586)
- 经济(59524)
- 管理(42527)
- 业(34454)
- 企(29044)
- 企业(29044)
- 方法(25922)
- 数学(22975)
- 数学方法(22403)
- 财(19623)
- 中国(17218)
- 农(15818)
- 地方(15563)
- 理论(13605)
- 学(13232)
- 业经(12555)
- 制(12325)
- 财政(11269)
- 教育(10057)
- 体(10039)
- 农业(9826)
- 教学(9572)
- 和(9273)
- 政(9196)
- 技术(9117)
- 环境(8979)
- 贸(8920)
- 贸易(8916)
- 银(8778)
- 银行(8762)
- 机构
- 学院(212642)
- 大学(202539)
- 济(77044)
- 管理(76549)
- 经济(75149)
- 研究(66939)
- 理学(66071)
- 理学院(65349)
- 管理学(63696)
- 管理学院(63348)
- 中国(50116)
- 科学(43250)
- 京(42615)
- 财(39950)
- 所(33581)
- 江(32771)
- 农(31944)
- 中心(30753)
- 技术(30612)
- 研究所(30446)
- 业大(29944)
- 财经(29176)
- 范(29171)
- 师范(28848)
- 职业(26504)
- 州(26409)
- 经(26321)
- 北京(26249)
- 农业(25073)
- 院(24926)
- 基金
- 项目(143605)
- 科学(112924)
- 研究(108619)
- 基金(100052)
- 家(86960)
- 国家(86261)
- 科学基金(74116)
- 社会(65868)
- 社会科(62258)
- 社会科学(62245)
- 省(60527)
- 教育(53620)
- 基金项目(51624)
- 划(50013)
- 编号(47577)
- 自然(47349)
- 自然科(46277)
- 自然科学(46264)
- 自然科学基金(45342)
- 资助(41362)
- 成果(37774)
- 课题(34627)
- 重点(33416)
- 发(31429)
- 创(30371)
- 部(30155)
- 年(29480)
- 项目编号(28311)
- 创新(28195)
- 科研(27276)
共检索到310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洪芳
文章阐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概念,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育价值理性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如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因势而新";教育内容陈旧,不能"因时而进";考核评价方式传统,没有"因事而化"。进而从实施"体系转化、问题导向、生态优化"的高职思政课教育机制,整体优化"引领学校文化、参与项目任务、分段点面结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凸显主体、注重过程"为理念,实施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案三方面构建了价值理性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立体育人模式。最后阐明了价值理性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立体育人模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视域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立体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石 凌烨丽 田洪芳
本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两者在教学模式上存在差异。思政课作为本专科同时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模式应该与两者的人才培养方式一致,这是分众化教学理念在宏观领域的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塑造了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特点,具体表现为职教改革强化思政课的知行合一,推动思政课的实际应用,促进思政课的校企协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需要完成从“一教到底”向“校企协同”转型,从“无差别教学”向“分众化教学”转型,从“双线分担”向“虚实结合”转型以及从“理论主导”向“实践推动”转型。
关键词:
类型教育 高职 思政课 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艳 盖馥
高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大思政"教育观指导下,情境化、规范化、标准化、全程化是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针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形式化、随机化等实际问题,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从顶层系统设计高职思政实践教学项目,将以往相对独立的课程重新进行逻辑整合,建构并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一体系、两平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关键词:
高职 思政 实践教学 标准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路才 才晓茹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能适应新形势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教学困境,教学效果不理想。主体间性理论改变了主客二分的传统教育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借鉴主体间性理论成果,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主体间性 思政课 教学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放
新时代开启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新征程,要求高等院校在教学课堂中融入丰富多彩的思政元素,从而切实把握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目前,体育课程虽作为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的学科,但多数高校对其思政课堂教育还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解读、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这与社会现实应用严重脱节,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2017年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任婷婷所著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改革与模式构建》一书,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改革与构建问题,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角度分别以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时代背景、哲学思考、发展模式研究等八个章节进行阐述。该书不仅注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论述探讨,而且在指出传统模式弊端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笔者结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0BTY006)、河南工业大学高教改革课题(GJYJ-ZB04)的研究解读该书,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制度改革带来创新理念,共同实现教学质量与思政效果的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翔莲 傅安洲 阮一帆
如何使思政课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价值期待,成为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包括"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的广义时空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本文基于"享受教学"理念和教学大过程理论,联系新时期大学生思政课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载体的变化,构建课堂
关键词:
思政课 立体教学模式 在线教学 课堂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鋆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高职学生地方院校的课堂行动研究,分析了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现状、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表明: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要基于问题导向与系统设计理念,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元素;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全程化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评估和融合式的体育课程思政管理等路径,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成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 体育教学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职 思政课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继明 蒋家胜
本文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教学互通的平台,扩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功能空间,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职业性",促进了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课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马新新
建立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是高职院校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重要之举。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类型层次清晰度上表现为类型特色融入课程思政不深、思政课程吸纳类型特色不足;在互融互促粘合度上表现为教师双向协同意识不强、课程双向协同机制不活;在协同绩效满意度上表现为质量评价落脚点聚焦不准、成果转化应用性评价不实。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定位为顺应高等教育时代特征、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对应高职教育层次特质。据此提出高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的重构策略:在供应链层面优化课程供给侧协同基础;在创新链层面健全育人管理侧协同机制;在价值链层面完善质量需求侧协同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平静 徐飞跃 王钢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改革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授课主体、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地点均发生了变化,这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持续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以及教学环境,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以及企业实践课"三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特性,探索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包括空间构建、双育人主体构建、覆盖式涟漪圈构建,进而构建"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阔
为适应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与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思考如何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文章以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了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构架,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德福
在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当前高职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潜在或现实风险问题至关重要。要坚持科学理论武装,防范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蚀;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风险防控机制,用制度防范风险;培养造就一支德行和能力过硬的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防范能力不足风险;抵制和批判西方错误人生价值观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防范风险发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风险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康贤 林丽芳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为制造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在教学中,要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德技并修,树立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远大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承担历史使命。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海滨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三互"机制、推进学生(员工)身份的"双招一体"试点、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制度(标准)并联合培养学生等,并且在实践中还需要打破编制束缚、给予政策扶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