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3)
- 2023(4159)
- 2022(3342)
- 2021(3013)
- 2020(2503)
- 2019(5533)
- 2018(5428)
- 2017(10922)
- 2016(5952)
- 2015(6274)
- 2014(6215)
- 2013(6120)
- 2012(5588)
- 2011(4949)
- 2010(4846)
- 2009(4380)
- 2008(4489)
- 2007(4015)
- 2006(3236)
- 2005(3038)
- 学科
- 济(22693)
- 经济(22665)
- 业(18794)
- 管理(16612)
- 企(14652)
- 企业(14652)
- 方法(11988)
- 数学(10525)
- 数学方法(10426)
- 财(6957)
- 中国(6664)
- 农(6572)
- 学(5673)
- 务(5231)
- 财务(5224)
- 财务管理(5217)
- 劳(5186)
- 劳动(5169)
- 企业财务(5064)
- 农业(4754)
- 业经(4652)
- 制(4379)
- 贸(4231)
- 贸易(4231)
- 易(4162)
- 理论(3946)
- 银(3934)
- 银行(3923)
- 融(3755)
- 金融(3755)
- 机构
- 大学(83207)
- 学院(82638)
- 济(34401)
- 经济(33795)
- 管理(30668)
- 研究(27395)
- 理学(27201)
- 理学院(26874)
- 管理学(26377)
- 管理学院(26209)
- 中国(19812)
- 科学(17125)
- 京(16682)
- 财(16339)
- 农(14634)
- 所(13925)
- 财经(13752)
- 研究所(12854)
- 业大(12739)
- 经(12668)
- 中心(12278)
- 经济学(11665)
- 农业(11623)
- 江(11501)
- 经济学院(10624)
- 财经大学(10547)
- 范(10528)
- 师范(10390)
- 北京(10045)
- 院(9825)
- 基金
- 项目(58428)
- 科学(46708)
- 基金(44534)
- 研究(40423)
- 家(39697)
- 国家(39387)
- 科学基金(33767)
- 社会(27406)
- 社会科(26043)
- 社会科学(26036)
- 基金项目(23239)
- 自然(22416)
- 自然科(21957)
- 自然科学(21950)
- 省(21924)
- 自然科学基金(21583)
- 划(18944)
- 教育(18929)
- 资助(18378)
- 编号(14998)
- 部(13414)
- 重点(13248)
- 性(12285)
- 成果(12163)
- 创(12073)
- 国家社会(12036)
- 教育部(11639)
- 发(11628)
- 科研(11563)
- 人文(11278)
共检索到115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裴育
笔者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定义只是设定一个逻辑的起点或基点,其本身无所谓正确性的问题,而只在一定的体系中才有意义。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一定义是否可行(易于操作)?(对于描述现实经济运行)是否必要?是否全面和充分?最后,我们判断其是否可取,而不必从一开始纠缠于正误之分,虽然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但是,一个好的经济学理论首先能够解释世界(作为实证的经济学),然后才谈得上改造世界(成为规范经济学的依据)(陈林,20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商彦征
本文对“要素价值论”这种当前流行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反驳,以此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文章不仅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分析,而且还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以及我国分配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活劳动 价值 要素价值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希悦
在当前我国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 ,有些问题取得了较高程度的理论共识 ,这其中而有些问题如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竟究能否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劳动问题 ,难以形成理论共识 ,这其中关键在于认识与研究上基本还停留在对马克思的个别判断和结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时代要求 ,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与时俱进 实践 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种项谭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源泉是经济学价值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梳理、反思我国学界关于"什么创造价值"、"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争论基础上,提出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价值本质是劳动交换中人与人的关系;"相互交换的劳动"创造价值;承认商业劳动创造价值并不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则;劳动并非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平行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奎
马克思在论证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步骤”中,不适当的“排除法”要求重新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今经济现实也需要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本文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交换基础,同时结合实际对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进行界定。文章最后针对目前盛行的“价格才是市场经济中真实的存在”这一说法,探讨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关键词:
劳动 价值 使用价值 直接劳动 价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宗伟
把"人类一般劳动"或者"抽象劳动"看作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经济学大厦的基石——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然而也正是这个理论内核成为了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最富争议、质疑最多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造成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争论乃至误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能弄懂马克思在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分析中所运用的方法。从庞巴维克对劳动价值论的质疑说起,运用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可以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角度揭开抽象劳动作为价值实体之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凌 陈宥任
体面劳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探索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隐性合约理论视角探寻隐性合约与体面劳动的内在关系,分析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以社会、政府、企业与员工为主体指出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隐性合约 体面劳动 劳动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应深入到其内部 ,触及问题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劳动同质性假设基础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劳动同质性假设已有相关认识 ,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劳动同质性 ,使劳动价值论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劳动 劳动同质性假设 劳动价值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惠斌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涉及劳动价值与价值分享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一、把价值看作劳动,这一点很重要当谈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劳动创造价值,有的人甚至总是再加上一句话,即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样就把马克思的劳动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李亚鹏
价值抽象于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率,而不同使用价值产生于不同的具体劳动。由此推论,具体劳动即劳动的异质性是价值决定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价值决定时不能强制地抽象掉劳动异质性。本文对基于劳动异质性的广义价值论做了新的表述,并从劳动异质性的角度对劳动价值论以及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折算做了新的解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桂英
教育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郭桂英一、“无私奉献”与“社会交换”都是实现教育劳动价值的有效方式教育产品包括主要产品“人才”在内都具有社会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可交换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使教育劳动不需要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价值概念不仅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衡量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然而,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在后一方面的作用常常被忽视。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根据等价交换假定分析可得,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等于该商品的价格与整个社会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乘以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而用商品的单位价值量除以其单位劳动量可得到该商品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如果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大于(等于或小于)1,则其生产效率就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如果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大于(等于或小于)另外一个行业或企业,则前者的生产效率就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育云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需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费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都不能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浩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 ,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 ,脑力劳动有二重性 ,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 ,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 ,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