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3)
- 2023(3935)
- 2022(3121)
- 2021(2998)
- 2020(2254)
- 2019(5322)
- 2018(5358)
- 2017(7359)
- 2016(5107)
- 2015(5748)
- 2014(5868)
- 2013(4872)
- 2012(4332)
- 2011(4177)
- 2010(4445)
- 2009(3671)
- 2008(3623)
- 2007(3393)
- 2006(3039)
- 2005(2922)
- 学科
- 教育(19184)
- 管理(10153)
- 中国(9838)
- 济(9038)
- 经济(9029)
- 业(8736)
- 企(8181)
- 企业(8181)
- 理论(6888)
- 教学(5844)
- 学(4870)
- 财(3942)
- 发(3917)
- 思想(3768)
- 发展(3679)
- 政治(3666)
- 展(3556)
- 思想政治(3458)
- 政治教育(3458)
- 治教(3458)
- 德育(3409)
- 革(3379)
- 方法(3280)
- 研究(3247)
- 改革(3169)
- 技术(3138)
- 高等(3084)
- 业经(3058)
- 教育改革(2801)
- 务(2722)
- 机构
- 大学(64010)
- 学院(59456)
- 教育(26435)
- 研究(22971)
- 范(19802)
- 师范(19765)
- 师范大学(16591)
- 管理(16214)
- 京(15416)
- 济(14998)
- 经济(14397)
- 理学(13801)
- 理学院(13525)
- 管理学(13155)
- 管理学院(13001)
- 科学(12118)
- 职业(11908)
- 江(10783)
- 技术(10782)
- 北京(10733)
- 所(10609)
- 中国(10435)
- 教育学(10376)
- 研究所(9556)
- 中心(9066)
- 院(8571)
- 财(8231)
- 州(8157)
- 职业技术(8119)
- 教育学院(7621)
共检索到101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亚楠
价值观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道德教育不可规避的时代境遇。价值多元化使得道德困惑和危机普遍存在,且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人类的价值共识、"求同"是时代的呼唤。多元文化主义在对传统社会解构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价值的复兴、对普世价值的呼吁等,使得道德教育"求同"具有理论上的依据。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增进国际理解、探寻普世价值、培养个体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教育方法创新等途径"求同"。
关键词:
价值观多元化 道德教育 教育方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汉卫
多元文化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学校道德教育进行必要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升文化厚度,彰显文化特色。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道德教育 文化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当前,多元文化给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冲击,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练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德育内容与方法的转型与变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 核心文化价值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取代道德普遍主义有着某种历史合理性,促进了道德自由和道德宽容,但瓦解了道德共识,中断了道德对话。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非全然消极,它要求将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视角纳入公民德育,从道德权利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德规范的合法性。需要在道德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用道德普遍主义规制普遍人权范围,保障人类基本道德权利;用伦理多元主义来规范公民发展性权利问题,保障价值多元。为此,学校德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解本土文化的国家公民,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对话能力的全球公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丙元
价值论即价值哲学在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它往往通过对道德的价值理解来规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逻辑立场,从而左右道德教育发展的脉向。我国社会文化渐呈多元趋势,各种价值观、生活方式或并行不悖或相互冲突,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论,不仅影响到教育过程的展开、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更关系到道德教育引导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向。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道德教育 价值 价值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经济、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转型时期,新旧两种道德体系混合并存,引发了现代社会道德的双重困境,表现为公共生活的私人化、道德冷漠、信任危机和公共性的丧失。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我们必须学会与陌生人一起生活,消除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建立一种陌生人间的新型道德关系,建设一个具有人情味的文明社会。道德教育要引导人以道德的态度对待陌生人,改变对陌生人的无视和排斥,把陌生人作为他者尊重,建立与陌生人的契约信任关系,以开放的自我,增进与陌生人的信任型交往,实现与陌生人的共生共益,从而与陌生人团结而合作地生活在一起。为此,须加强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和共生体主义教育,树立一种新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道德 道德教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文胜
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顺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普遍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水平,引导国民在处理人、自然、社会等相互联系时自觉遵从生态文明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切实履行保持自然、社会、人和谐统一的责任担当。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是新型伦理实践观,它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理论指导,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物质享受、精神愉悦、政治进步的可靠条件,它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道德教育 环境伦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立超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职生带来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也给高职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新媒介为契机,立足实际,剖析微时代高职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新媒介与高职生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创新道德教育内容和载体,构建多维立体的道德教育格局,强化教育平台建设,是微时代化解高职生道德教育困境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微时代 高职生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关键词:
道德 理性 知识 道德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正江
道德有两种类型:一是各种具体的道德(各种美德或道德规范),二是根本的道德(道德本质、道德理想、道德智慧等)。道德教育也有两类:一是道德规范教育、品(美)德教育、"德"的教育,即道德价值教育;二是认知发展德育、理性德育、知识德育、"道"的教育,即道德事实教育、道德科学德育。前者是培养守道德的人,后者是培养懂道德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既是守道德又是懂道德的人。道德价值教育的主要有效途径是间接道德教育,是"授人以鱼";道德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直接道德教学,是"授人以渔"。目前我国的道德科学教育主要体现为知识德育,且被异化为道德信息教育、道德教条教育等。道德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科学伦理学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久雨
探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合理性 ,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要弄清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合理性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要证明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本文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是相对合理性 ,是合情理性。为了把握这种合理性 ,必须遵循方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价值始点问题是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理论课题。这一课题的解决 ,有待于伦理学与教育学的生态整合。道德教育的逻辑价值始点是对道德法则的敬重情感和践履道德法则的职责意识 ;道德教育的历史价值始点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实然”与“应然”的悖论 ,是内在于这两个价值始点的源始性资源性难题。超越难题的出路 ,在于回归实践理性的人文本性 ,回归家庭的伦理本位的人文地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爱民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道德教育研究 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